學校簡介
校史
1954年由馬來西亞“太平仁和公所”及東石僑聯醞釀倡辦,各地僑親及東石民眾合力興建,1956年秋招生。經幾代人艱苦創業,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現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素質教育先進校、福建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福建省綠色學校、全國九十九佳優秀文學社、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單位,近幾年榮獲70多項省市集體榮譽,被譽為晉江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一個視窗、一篇傑作”。
現今規模
迄今,已有49屆國中畢業生,40屆普高畢業生,14屆職專畢業生,總畢業生達3萬多人。
他們既有奉獻當地、默默無聞的現代農民,也有從政一方、服務大眾的國家幹部;既有學術專深、業績驕人的專家學者,也有自學成材、獨擅其長的能工巧匠;既有蜚聲國內、實力雄厚的商企驕子,也有飄洋過海、創業五洲的成功人士。
至今,社會賢達、校友累計向學校捐款將近6千萬元人民幣並成立“九大教育基金”,有力推動了學校的發展。如今學校秉承“仁和、成功”辦學理念,堅持“高起點,嚴要求,齊推進,揚特色,建名校”的辦學思路,以“勤、誠、禮、愛”為校訓,以“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學困而失學,創建溫馨、綠色、智慧型化的書香樂園,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隊伍,培養具有現代教養的中學生,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辦學目標,正努力建設“品牌僑聲、特色僑聲、魅力僑聲”。
校標詮釋
標誌由“僑聲”拼音開頭的兩個字母“Q (藍色)、S(紅色)”組成。字母“Q”下的一筆,形如波浪,表明學校地處海濱,隱喻浩瀚無邊的知識海洋,體現僑聲人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書寫僑聲的明天。
字母“S”造型似燈塔,象徵校訓“勤誠禮愛”是學生成長的人生航標,導引莘莘學子勤學苦練、誠實守信、禮貌禮讓、愛國愛鄉。
藍色,積澱穩健與睿智,展示仁和為根的僑校風範與世紀新姿。紅色,充滿活力和朝氣,表達邁向成功的雄心壯志和執著追求。藍色圓圈環繞紅色銅鐘,體現僑聲人以育人為中心,團結協作、與時俱進、開拓奮進。
藍是海洋之色,表意為地,孕育希望;紅是太陽之光,表意為天,代表永恆。
創辦與發展
僑聲中學是1954年在文化補習班基礎上由馬來西亞太平仁和公所及東石僑聯醞釀倡辦的。
是年8月召開東石區第一次僑代會,一致通過創辦中學的決議,並成立了建校委員會,由歸僑、晉江縣僑聯會副主席、
東石鎮僑聯會主席蔡尤淘先生任主任,蔡崇蒲先生任副主任。
在選定“榕樹村”廢墟為校址和確定校名“僑聲”後,於1955年秋破土奠基,開始第一期工程建設。第一期建教室4座12間,教師宿舍一座30間,伙房帶膳廳1座,東北、西北角男女廁各1座。
建校初期,僑聯會、建委會、各村僑眷屬、師生、鄰近村落民眾、社會人士,組成義務勞動大軍來校參加義務建校,湧現出數以百計的捐資、獻地、捐物、獻工的動人事跡。
發展歷程
初期(1956—1966)
1956年經上級政府及教育部門立案批准正式開辦,校名為“晉江縣私立僑聲中學”,秋季招收首屆國中6個班340人。當時晉江縣委、縣府非常重視僑聲中學的創辦,特別從其他中學抽調老師,從國小抽調骨幹充實師資隊伍。
1957年及1958年每年又招收6個班,連續三年招收18個班,學生達千人之多。初辦條件非常困難,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還要參加各種義務勞動。師生融為一體,親如一家,蔚成良好的校風和學風。連續三年,
鞏生率達98%,首屆畢業生報考普高及中專錄取率達100%。當時出現泉州高級中學和
安海養正中學爭相來校招生的現象。首三屆畢業生中出現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1965年高中畢業後考進
廈門大學,曾任
中央政治局常委、天津市委書記的
張高麗校友就是傑出的代表之一。
1962年,在馬來西亞太平仁和公所僑親的關心支持下,舉行建校五周年慶。 這十年充滿艱辛,除師生的艱苦創業外,以蔡尤淘為主任的建委會和以他為董事長的校董會,為建校和解決初辦困難付出了巨大貢獻。
挫折期(1966—1976)
“文革”前階段(1966—1970),學校停課鬧革命。
1969年“革命大聯合”成立“革委會”校名先改為“東風一中”,後改為“東石中學”。1970年春季複課,國中招14個班、普高1個班,教學內容以“批林批孔”和“學工學農學軍”為主,高國中均改制為二年。文革期間,學校被毀,校產被竊嚴重。
這十年,因校董會與僑務關係密切,在“僑”與“資”亂扣帽“掛鈎”的荒謬年代,校董會工作難以開展,轉入低潮。
恢復期(1976—1986)
黨中央粉碎“
四人幫”,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國科教大會。教育戰線撥亂反正和高考制度恢復後,僑聲中學教學秩序恢復正常。
1977年至1979年,三年共招收高中17個班,創歷史紀錄。1979年高國中新生恢復3年制。在“辦好國中,穩定高中”的基礎上,1981年增辦職業高中(建築班,紡織班、電子班、製鞋班、文藝班),全校共有27個班,1300多名學生,成為“三教”齊興的完全中學。
至1986年學生數增至1407人,教職員工105人,規模居全縣第六位。這一時期國中尤為突出,教學質量迅速提升,中考成績和畢業班綜合評比均居晉江前列。
極左思潮陰霾散盡,僑務工作重回正軌,校董會恢復正常工作。
1985年12月1日成立僑聲中學第二屆校董會,選舉蔡長泰(省外貿駐廣東省辦事處主任)為董事長,校董會著手籌備三十周年校慶。
壯大期(1986—1996)
1986年4月27日 成立校慶委員會,由蔡長泰任主任,決定 10月18日 至20日舉行三十周年校慶活動。籌備校慶期間,校董會主要成員與學校領導在鎮政府領導帶領下,一起下村募捐。在社會各界支持下,全面修繕舊校舍和新建教室與實驗室,並擴建運動場,向晉江縣人民政府申請恢復“僑聲中學”校名,確定校訓“勤、誠、禮、愛”。校慶期間,舉辦校史、校友、教學、書畫、禮品等展館,盛況空前。還舉行尊師樓、教學樓、擴建大操場的奠基儀式。
馬來西亞太平仁和公所派出以蔡尤巢、尤鹽為主的代表團回鄉參加盛典,主持奠基儀式。在眾多捐資者中,較為突出的有王為謙(香港晉江同鄉會會長)、瑞今法師(菲
東南亞佛教會主席)、
黃呈輝(
菲律賓總統中國事務特使、
菲律賓鋼鐵大王)等。校友捐資突出者有蔡長質、
陳昭得、蕭清輪、蔡振作等。1996年成立第三屆校董會,推選黃書鎮(現為廈門福隆置業集團董事長)為董事長,籌備四十周年校慶。黃書鎮先生帶頭捐資100萬元設立“僑聲中學黃種乾家族教育基金”,校友許健康(現為廈門
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顧問、福建省僑聯副主席)獨資70萬元捐建“書藏樓”(許父名諱“書藏”)。
第三屆校董會成立後,陸續新建“集成樓”、“集賢樓”、“集英樓”、“尊師樓”(現改為“樹學樓”)。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學校加強各項管理,提出“辦好國中,發展高中”思路,國中質量保持晉江前列,普高因生源較差,又本科老師較欠缺,質量提高較慢。
跨越期(1996—今)
1996年職高停止招生,重心轉向普高並急劇升溫,生數逐年飆升,2003年秋季學生突破3000人,2006年秋季達到4400人。自成立第三屆校董會和舉辦四十周年校慶後,學校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在鎮黨政的鼓勵支持下,經教職工的不懈努力,學校於1997年通過省三級達標中學驗收。
2000年秋季以來,學校新班子滿懷壯志制定實施《六年規劃》(2001—2006)。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支持下,學校進行大手筆重新規劃和大規模改造建設,四面擴地110多畝,完成學校周邊3萬多個墳墓的遷移,把原本的冢埔改建成東環路、體育場和體育館(黃書鎮體育館),擴建“仁和大門”(蔡長質捐建)、“懷情樓”(
陳明金捐建)、“實驗樓(秀霞樓)”(陳明金昆仲捐建)、“仁和廣場”(吳傳勞領子
吳輝體、吳輝育、吳輝峰捐建)、“藝術樓”(許金錢、張雪芬伉儷捐建)、塑膠運動場等18個工程,實施六年規劃共投入資金7000萬元。對此,以黃書鎮、陳明金(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副主席、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吳傳勞(東石僑聯主席)、
許連生(東石商會會長)為代表的海內外賢達建立了卓著的歷史功勳。與此同時,市鎮兩級政府也分別給予大量資金支持。
2006年舉行五十周年校慶,新成立了“許書藏家族教育基金”、“吳傳勞家族教育基金”、“黃呈輝家族教育基金”、“蔡良平蔡月明伉儷教育基金”、“蔡石碼蔡芙蓉伉儷助學金”、“蔡文初家族教育基金”、“蔡尤轉家族教育基金”。
這十年,學校一手抓改造建設,一手抓質量管理,致力打造品牌僑聲。2002年、2004年先後升格為省二級、省一級達標中學。7年間(1997—2004)完成“
三級跳”,5年間(2001—2006)校園“大換臉”。由於僑聲奇蹟為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作出巨大貢獻和良好示範,2003年10月16日晉江市委、市政府召開現場會,讚譽僑聲是全市加快教育發展的“一面旗幟、一個視窗、一部傑作”;2004年3月12日《
人民日報》首次以《一所農村中學的崛起》大篇幅報導學校的發展紀實。除此,各種報刊、電視台也紛紛推介僑聲中學。
2007年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後,迅速溶入到僑聲中學的大家庭中,在熟悉校情和多方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確立“仁和、成功”辦學理念,堅持走“高起點、嚴要求、齊推進、揚特色、成名校”辦學思路,以“勤、誠、禮、愛”為校訓,以“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學困而失學,創建溫馨、綠色、智慧型化的書香樂園,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隊伍,培養具有現代教養的僑聲學生,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辦學目標,建設“品牌僑聲、特色僑聲、魅力僑聲”,在此基礎上制定並實施《2007—2012僑聲中學五年規劃》。
2007年承辦晉江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和泉州市“廉潔文化進校園”現場會。2008年4月又以高分通過省素質教育先進校評估驗收。2008屆高考本科上線率52.8%,其中,應屆理科考生周禮楠以661分居晉江第一,被
北京大學錄取。2009屆應屆生本一上線人數超百人,本科上線率達68% 。本科上線率均居晉江前列。中考綜合比率均居晉江同類校前二名 。2009年榮獲福建省第十屆文明學校稱號。
2009年新成立了“黃文集陳解憂伉儷教育基金”,使學校教育基金總數達到了九個,有力地保障了教育教學的良性運行。
2010屆高考應屆生上本一線達111人,本科錄取率近75%,專科上線率99.23%,錄取於教育部直屬“211工程”大學和“985工程”大學的學生達60多人,其中臧豹同學以616高分居晉江市文史類考生前3名;中考成績也不遜色,9A段人數達116人,語數英總分400分以上118人,其中蔡晴茵同學以441.8高分居晉江市投檔分第一名
師資力量
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生3200多人;
教職員工223人。教師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學生勤奮求實、文明進取;勤、誠、禮、愛蔚然成風。先後獲得泉州市文明學校、泉州市素質教育先進校、泉州市綠色學校、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全國農村藝術教育工作實驗基地等75個集體榮譽,學生獲獎達560多人次。
中考、會考、高考成績屢創新高。2001—2003年度連續三年中考綜合成績位居晉江前三名。
2002、2003年高中會考優秀率分別為47.16%、50.6%;高考上省專線人數分別為296人、380人,2003年上線率高達97%;高考上本科線人數分別為101人、155人,在同類校中獨占鰲頭,成為晉江市高考成績的新增長點。
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黃種乾家族)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黃呈輝家族)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許書藏家族)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蔡良平蔡月明伉儷)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吳傳勞家族)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蔡文初家族)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蔡尤轉家族)教育基金
僑聲中學(蔡石碼蔡芙蓉伉儷)助學基金
僑聲中學(黃文集陳解憂伉儷)教育基金
學校榮譽
近年來學校榮獲省級以上獎勵情況:
2002年-2005年
獲省美教研究會、書協省硬筆書會頒發的“福建省首屆中國小硬筆書法大賽組織獎”
2002年獲省教育廳頒發的“福建省第二屆中國小鄉土藝術節優秀節目獎”
2002年獲省教育廳、省教育工會頒發的“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稱號
2004年獲省教育廳頒發的“福建省綠色學校”稱號
2004年獲省教育廳頒發的“中央電視台校園舞蹈大賽全國優秀獎”
2004年獲
中國棋院頒發的“全國中國小棋類教學實驗學校”稱號
2005年獲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頒發的“福建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徵文比賽優秀組織獎”
2005年獲省委宣傳部頒發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知識競賽組織獎”
2005年獲省青少年文藝人才協會頒發的“福建省第一屆文藝出新人最佳組織獎”
2006年-2010年
2006年獲省環境保護局、省教育廳頒發的“全省‘十五’期間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先進學校”稱號
2006年獲省委、省政府頒發的“03—05年度省文明學校”稱號
2007年獲省校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頒發的“福建省校務公開示範單位”稱號
2007年獲省教育廳頒發的“福建省中學示範圖書館”稱號
2007年獲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頒發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國小信息資源套用模式與績效研究》獎”
2008年獲省環保局、省教育廳頒發的“2006—2007年度省級綠色學校”稱號
2008年獲省教育廳頒發的“福建省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稱號
2009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派會舞蹈藝術委員會頒發的“第二屆全國青少兒優秀舞蹈作品展演活動中《書韻》榮獲銀獎”(及優秀組織獎)
2009年獲
海峽論壇、
海峽兩岸傳統武術交流大會組委會頒發的“2009年海峽論壇、海峽兩岸傳統武術交流大賽技術風格獎”
2009年獲省委、省府頒發的“福建省第十屆(2006—2008年度)文明學校”稱號
2010年獲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國小
圖書館委員會舉辦的評選活動中,我校圖書館榮獲“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集體”稱號
僑聲名片
福建省普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
福建省文明學校
福建省素質教育先進校
福建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
福建省綠色學校
全國九十九佳優秀文學社
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
全國中國小圖書館先進單位
學生成績
2008年高考,周禮楠以661分(晉江應屆生第一)錄取北京大學,蔡姍姍以高分錄取中國美術大學!
2009年高考,僑聲本一上線101人,本二上線437人,本三上線709人,上本科率為68%!
2010年高考,僑聲本科上線率提升到97%!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劉榮基,副校長(1956.8—1959.7)
駱佐才,副校長(1960.2—1966.6)
施教燦,副校長(1960.5—1966.6)
陳平章,革委會主任(1970.12—1974.7)
駱佐才,革委會副主任(1974.7—1976.10)
鄭 編,革委會主任(1977.7—1978.4)
曾煥啟,校長(1980—1983.5)
蔡崇鵬,校長(1983.5—1984.8)
許武勤,副校長(1992.1—2005.12)
陳燎原,校長(2000.11—2007.08)
楊育忠,副校長(2001.08—2005.08)
陳昌衛,副校長(2005.08—2010.08)
王海墘,校長(2007.08—
沈慈勇,副校長(2007.08—
許文藝,副校長(2007.08—
歷任黨支部書記
王冬青,書記(1960.3—1966.6)
倪永豪,副書記(1960.3—1966.6)
鄭 編,書記(1977.7—1978.4)
鄭文嵇,書記(1978.4—1981.12)
曾煥啟,副書記(1980—1983.5)
李維灘,書記(1983.5—1984.8)
蔡崇鵬,副書記(1983.5—1984.7)
蔡崇鵬,書記(1984.8—1996.12)
黃賀順,副書記(1991.12—1996.7)
黃賀順,書記(1996.8—2001.8)
陳燎原,副書記(2000.11—2007.08)
林志傑,副書記(2007.08—
林志傑,書記(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