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鄧偉標希望用音樂尋找並表達出一種橫跨古今的、不分東西方的、對愛情與生命的深邃思考,用旋律探索愛情故事後面無法言說、不可捉摸的生命節奏與主題,因而籌備製作了該張專輯。籌備過程中,鄧偉標對中國現代歷史的發展與進程進行了深入研讀,隨後產生創作計畫。他對六個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充滿神往,因此用六段樂曲表達自己對千古愛情的致敬與緬懷之情。他以涉及的六段中國古代悽美愛情故事為創作背景打造了專輯音樂,其中包括唐代樂曲《霓裳羽衣曲》、漢代古琴曲《鳳求凰》等。
該專輯由孫紹堅擔任錄音師,廣東民族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參與演奏。為了描繪出六段“亂世里的愛情風景”,鄧偉標還特別請到了
謝導秀、
譚炎健、
伍國忠、
黃江琴等演奏者參與其中,他們以洞簫、中阮、鋼琴、二胡等中西樂器進行樂曲的錄製。2006年至2011年間,鄧偉標也經常和好友譚炎健一起討論音樂美學問題,研究技術與審美之間的平衡問題,思考民族吹管樂器的藝術與發展,而該專輯也啟用“現代”的手法進行藝術跨界。特別是專輯中“西施情殤”這樣表現龐大歷史背景與複雜矛盾的心理歷程的大型二胡協奏曲,在以往的創作中是少見的。為了表達出“西施情殤”中西施跳湖自盡前的絕望心境,鄧偉標決定跳出慣性思維,在故事中尋找獨立的視覺,以一種文化自覺的眼光追求創作的深度與廣度,最終寫出一套“二胡協奏曲”。
專輯曲目
專輯鑑賞
音樂專輯《傾國傾城》中,依稀能夠見到鄧偉標努力的初步成果。在冥想與安慰、沉靜與內斂的音樂中,不乏對當代人浮躁心態的銳利解剖。在他的音樂里,私奔的愛情還是愛情,夢斷的愛情依然鮮活。聽眾能夠夢回漢唐,看見花飛漫天的“霓裳羽衣”舞,聽見古雅莊嚴的“鳳求凰”曲子,以及私奔的夜晚與蒼涼的黃昏,用音樂復活記憶與歷史。在曲目《夢斷霓裳》中,用二胡、中阮、鋼琴、大型弦樂團一起描繪了一場風流倜儻卻又厚重豐沛的風花雪月的如風往事;《鳳求凰》則用古琴、鋼琴與洞簫,表達出一場千古傳頌的愛情“私奔”戲。精彩紛呈的音樂,讓聽眾聽見愛情穿越過歷史的煙雲在翩翩起舞。
在《殘夜泣箋》《苦守寒窯》和《紅顏薄命》中,鄧偉標充分利用粵劇、古典詩詞、文學傳說等作為音樂敘事的資源,採用現代的手法來進行音樂拼貼,呈現了令人驚喜的效果。他的音樂敘事新穎、果敢,該放就放該收就收,只在乎氣氛的營造;熱烈或溫情、隱忍或放肆、粗狂或典雅,都視乎故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手法與樂器。《殘夜泣箋》用電子採樣、傳統民族樂器、鋼琴來表達一段曲折哀怨、咫尺天涯的千古悲情;《紅顏薄命》卻是一首強烈抒情化的電子音樂與民族器樂結合的佳作,作曲者用一把悠長哀怨的笛子作為主奏樂器擔起重任:笛子的旋律成為故事主人公的心靈回聲和情感寄託物。《西施情殤》是對一個大時代下無力無奈的美麗女子的傷懷和讚歌。大型交響樂團與二胡的音樂敘事,讓鄧偉標的音樂語言密實堅韌而細節豐滿,旋律婉轉曲折而具有歷史的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