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百證歌

《傷寒百證歌》,傷寒著作,5卷,宋·許叔微撰。許氏系統歸納《傷寒論》中載述之證候,將證候總論及分證內容共編列為100種。包括傷寒脈證總論歌、傷寒病證總論歌、表證歌、里證歌、表里寒熱歌、表里虛實歌等及《傷寒論》中所見之多種證候,均以七言歌訣予以闡述分析。不僅介紹傷寒諸證,還兼述治療方劑。歌訣內容並據古典醫籍和有關名家論述予以適當詮解。本書是研究《傷寒論》的重要參考書。

基本介紹

  • 作者:許叔微
  • 成書年代:宋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書名(異名),流傳版本,作者簡介,章節目錄,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書名(異名)

《傷寒百證歌》《張仲景註解傷寒百證歌》《傷寒歌》《擬傷寒歌》

流傳版本

現存之最早刻本為元代刻本。

作者簡介

許叔微,字知可,真州白沙(今江蘇儀征)人。約生活於公元1079~1154年(北宋元豐三年至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歲時,父以時疫,母以氣中,百日之間,先後辭世。許氏深感醫道之重要,在習儒同時,刻意方書,精研醫學。凡有病者來召,不分晝夜,無問貧富,誓欲以救物為心,志在活人,而不求其報。其醫術之精湛、醫德之高尚,頗受時人嘉許。《傷寒百證歌·張郯序》中說:“建炎初,劇賊張遇破真州,已而疫疾大作,知可遍歷里門,視病與藥,十活八九。”許氏53歲中進士,曾任徽州、杭州教官及翰林集賢院學士,故後世稱之為“許學士”。許氏對《傷寒論》研究頗深,著有《傷寒百證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又善於化裁古方,創製新劑,晚年匯萃平生所得,編撰成《普濟本事方》《普濟本事方續集》。

章節目錄

卷一
第一證 傷寒脈證總論歌
第二證 傷寒病證總類歌
第三證 表證歌
第四證 里證歌
第五證 表里寒熱歌
第六證 表里虛實歌
第七證 急救表里歌
第八證 無表里證歌
第九證 表里水歌
第十證 表里兩證俱見歌
第十一證 三陰三陽傳入歌
第十二證 陰陽兩感歌
第十三證 陽證陽毒歌
第十四證 陰證陰毒歌
第十五證 太陽陽明合病歌
第十六證 太陽少陽合病歌
第十七證 三陽合病歌
第十八證 太陽少陽並病歌
第十九證 陰證似陽歌
第二十證 陽證似陰歌
卷二
第二十一證 陰盛隔陽歌
第二十二證 陰陽易歌
第二十三證 傷寒歌
第二十四證 中風歌
第二十五證 傷寒見風脈中風見寒脈歌
第二十六證 熱病中歌
第二十七證 五種溫歌
第二十八證 三種濕歌
第二十九證 兩種歌
第三十證 四證似傷寒歌
第三十一證 可汗不可汗歌
第三十二證 可下不可下歌
第三十三證 可吐不可吐歌
第三十四證 可火不可火歌
第三十五證 可水不可水歌
第三十六證 可灸不可灸歌
第三十七證 可針不可針歌
第三十八證 傷寒可溫歌
第三十九證 發熱歌
第四十證 潮熱歌
卷三
第四十一證 往來寒熱歌
第四十二證 汗之而熱不退歌
第四十三證 下之而仍發熱歌
第四十四證 惡寒歌
第四十五證 背惡寒歌
第四十六證 厥歌
第四十七證 結胸歌
第四十八證 痞歌
第四十九證 發黃歌
第五十證 發狂歌
第五十一證 發斑歌
第五十二證 發喘歌
第五十三證 發渴歌
第五十四證 吐血歌
第五十五證 衄血歌
第五十六證 吃噫歌
第五十七證 譫語歌
第五十八證 煩躁歌
第五十九證 懊歌
第六十證 怫鬱歌
卷四
第六十一證 驚惕歌
第六十二證 心悸歌
第六十三證 冒悶歌
第六十四證 乾嘔歌
第六十五證 吐逆歌
第六十六證 霍亂歌
第六十七證 頭疼歌
第六十八證 脅痛歌
第六十九證 腹痛歌
第七十證 咽痛歌
第七十一證 咳嗽歌
第七十二證 遺尿歌
第七十三證 腹滿歌
第七十四證 蛔厥歌
第七十五證 自汗歌
第七十六證 頭汗歌
第七十七證 欲得汗歌
第七十八證 舌上苔歌
第七十九證 下膿血歌
第八十證 晝夜偏劇歌
卷五
第八十一證 循衣摸空歌
第八十二證 筋惕肉歌
第八十三證 口燥咽乾歌
第八十四證 傷寒似瘧歌
第八十五證 邪中三焦歌
第八十六證 多眠歌
第八十七證 不得眠歌
第八十八證 小便不利歌
第八十九證 小便自利歌
第九十證 大便不利歌
第九十一證 大便下利歌
第九十二證 狐惑證歌
第九十三證 百合歌
第九十四證 辨傷寒疫氣不同歌
第九十五證 婦人傷寒歌
第九十六證 婦人熱入血室歌
第九十七證 傷寒瘥後病歌
第九十八證 傷寒五臟死絕歌
第九十九證 傷寒死脈歌
第一百證 傷寒死候歌

內容簡介

《傷寒百證歌》共5卷,每20首歌訣為一卷。卷一、卷二為傷寒辨證總綱,卷三至卷五為傷寒各種證候的歌括。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將張仲景《傷寒論》的主要內容編成歌訣100首,以便學者習誦。其間或有仲景無方者,則取《千金》等方補入。在論述方面,也取《諸病源候論》、朱肱、孫尚、孫用和、王實等人之說闡述,使之更切合臨床實際。將《傷寒論》內容歸納成歌訣,其中又融會了許氏多年研究傷寒的深刻體會,及其八綱辨證要點以及不少醫家的發揮,在現存醫書中實屬首創。

影響評價

《傷寒百證歌》對傳播和普及《傷寒論》及其辨證論治精神,在當時和後世都起了很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