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背景
錢氏認為世傳《傷寒論》刊本、注本條文前後舛誤,六經混亂,遂重予編訂,釋文采成無己以來歷代注家之精華,撰成本書。
流傳版本
現存清乾隆十四年(1749)虛白室刻本、日本享和三年(1803)東都台壽堂刻本,1957年上海衛生出版社出版鉛印本。
作者簡介
錢潢,清代醫家。字天來。虞山(今江蘇常熟)人。中年時患傷寒、痛痹幾殞,得治而愈。乃立志習醫,精研《內經》、《傷寒論》。曾注《素問》若干篇,尤邃於仲景傷寒學。以後世無能逾越仲景方之矩度者,而王叔和之編次、成無己等之注釋,皆附己意而有失仲景原意。遂倡仲景之學當上溯《素問》、《靈樞》,窮源及流。遇隱義未明,必披閱經傳,鉤玄索隱。晚年撰《重編張仲景傷寒證治發明溯源集》(簡稱《傷寒溯源集》)十卷(1707年)。此書將傳世《傷寒論》之條文,重予編訂,詳加詮解,各經皆列綱領,每方均有論述、析義、辨誤、主治,多有創見,故在《傷寒論》注本中頗有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將《傷寒論》原文重新編次,分十卷二十二篇。卷一至卷四載陰陽發病六經總論及太陽病篇,首論六經病證之陰陽及太陽之中風、傷寒、風寒兩傷營衛證;卷五為溫病、風溫、痙、濕、暍證治;卷六為陽明病篇,分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論述;卷七為少陽病篇,附合病、並病;卷八為太陰病篇,附霍亂病;卷九為少陰病篇,分少陰前篇、少陰後篇論述;卷十為厥陰病篇,兼論差後諸證。末有附錄,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論”等六篇。錢氏認為《傷寒論》經叔和編次,六經混淆,前後舛錯,故予重編,刪除了傷寒例、辨脈法、平脈法、諸可與不可等內容,並將溫病、痙濕暍病等列於太陽篇之末,凡改動之處均說明原委。又以為成無己等之注釋亦有失仲景原意,遂提倡上溯《靈樞》《素問》窮源及流。書中強調六經病證的陰陽辨證,提出了“外感之邪,發則可辨”的觀點。並以證候歸類法對《傷寒論》進行闡發。其於太陽病推崇喻嘉言“三綱鼎立”說,而論述更為具體,指出太陽病與肺經關係尤為密切。對於溫病證治,認為其寒熱溫涼補瀉之法已包含於六經證治之中,指出大青龍湯為治溫之主劑,並對暑病證治進行了闡發。又以運氣學說研究《傷寒論》,力倡“本經自受”之說。並注重方劑,探究制方之意及藥性之寒熱溫涼。另撰“辨誤”,對傷寒的重要學術問題追溯源流,援古證今,闡發仲景旨意,並提出了頗有價值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