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法與倫理評析

傳播法與倫理評析

《傳播法與倫理評析》是一本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文祥,主要對近30年來傳播領域發生的海量案例進行爬羅剔挾深挖精選,既保留了傳統媒體時代的一些經典案例,闡述了有關傳媒規範的某些基本原理,又因時而進,特別注意蒐集網路環境中新型傳播形態下出現的新案例,對傳統規範如何套用於新情況以及相應的新規範作了探討。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張文祥教授編著的這部《傳播法與倫理評析》,對近30年來傳播領域發生的海量案例進行爬羅剔挾深挖精選,其涵蓋所及:論時間,從1985年新聞記者誹謗第一案直至2020年發生的各種網路糾紛和爭議;論法律類型,包括憲法及其相關法、民商法、行政法、社會法、刑法等調整不同類型社會關係的部門法;論調整手段,從民事和刑事司法裁判到行政管理,以至行業和單位自律、民間調解;論行為主體,則有新聞媒體、新聞記者、其他媒體工作者、其他新聞報導行為人、新聞訊息源、新聞報導相對人、網路內容提供商(ICP)和網路平台提供商(ISP)、提供內容的用戶(UGC),以及各行政部門、行業團體等;論各類權益,則涉及公民與法人的表達權、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著作權以及其他各種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等等。凡此種種,可以見到這部案例選評,既保留了傳統媒體時代的一些經典案例,闡述了有關傳媒規範的某些基本原理,又因時而進,特別注意蒐集網路環境中新型傳播形態下出現的新案例,對傳統規範如何套用於新情況以及相應的新規範作了探討。

圖書目錄

上編 傳播法
第一章 傳播與表達自由
案例1 言論自由在民事訴訟中的闡釋與適用
案例2 廣西南丹礦難案的媒體介入
案例3 孫志剛事件與輿論監督
案例4 “王帥案”的罪與非罪
案例5 自媒體時代的言論自由與法律邊界
案例6 孫小果的“死裡逃生”與輿論監督
案例7 蘭成長之死與真假記者之辨
第二章 傳播與犯罪
案例8 《二十年“瘋女”之謎》與記者誹謗罪案
案例9 馬順龍貪腐案與記者站新聞尋租問題
案例10 媒體腐敗與媒體人經濟犯罪
第三章 傳播與司法
案例11 李某某案在偵查階段的信息公開和媒體報導
案例12 “上電視認罪”的是非對錯
案例13 於歡案中的輿論與司法
第四章 傳播與有害內容
案例14 “艷照門”的媒體報導和網路傳播
案例15 兒童邪典視頻背後的網路治理問題
案例16 影視情節模仿與未成年人保護
第五章 傳播與行政管理
案例17 廣電媒體泛娛樂化的行政規制
案例18 新聞敲詐的倫理與刑責問題
案例19 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
案例20 人民網上市與網路新聞採訪權
案例21 假新聞及其治理難題
案例22 名人廣告代言的責任與規制
第六章 傳播與人格權
案例23 范志毅“賭球”報導引出名譽侵權糾紛
案例24 金山公司訴周鴻襪名譽侵權案
案例25 范曾訴郭慶祥案:批評自由與名譽侵權的邊界
案例26 傳媒假事件與媒體娛樂化背後的責任與倫理
案例27 “網路暴力第一案”中的人格權保護問題
案例28 網路購買機票的個人信息泄露與隱私權糾紛
案例29 徐某玉悲劇背後的電信詐欺和個人信息保護
案例30 肖像的合理使用與商業使用
案例31 “葛優躺”表情包背後的權利之爭
第七章 傳播與著作權
案例32 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的著作權之爭
案例33 《甘柴劣火》與“洗稿”之辯
案例34 影視作品的“實質相似”與著作權侵權認定
案例35 視覺中國的“黑洞”照片著作權風波
案例36 網站版面的抄襲與著作權保護
第八章 傳播的新型法律問題
案例37 數位電視服務捆綁收費與反壟斷審查
案例38 微信公眾號“重要意見”的虛擬財產糾紛
案例39 知名微信公眾號的名稱保護
下編 傳播倫理
第九章 傳播與道德
案例40 新聞造假與傳播道德
案例41 新聞報導差錯背後的新聞理念與工作作風問題
案例42 新媒體環境下的報紙差錯審視
案例43 “視窗敘事”與標題規範:網路時代的“標題黨”問題
案例44 轟動一時的“眼睛塞紙”與媒體的炒作之責
案例45 新聞“合理想像”的邊界與倫理
案例46 字詞“改讀音”與新媒體的內容把關
案例47 新媒體的低俗文章推送與“新把關人”問題
案例48 水氫發動機“神話”報導與記者責任
案例49 “寒門狀元之死”與自媒體煽情虛假文章
案例50 百度為“百家號”引流與搜尋引擎平台責任
案例51 百度競價排名廣告的傳播倫理
案例52 在悖德與非法之間徘徊的網路刪帖
案例53 災難報導與傳播倫理
案例54 《齊魯晚報》記者對涉己醫療糾紛的報導
案例55 新聞“公器”該如何用
案例56 採訪對象修改稿件的是與非
案例57 新聞報導更正背後的媒介倫理
第十章 傳播與倫理
案例58 媒體涉性報導的邊界與倫理
案例59 “最殘忍的採訪”與犯罪報導中的受害人保護
案例60 《南方都市報》記者臥底高考替考事件中的新聞倫理
案例61 “周一見”:明星八卦與“狗仔”報導
案例62 空難報導的死難者呈現與倫理危機
案例63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報導引發的爭議
案例64 高空挑戰者墜亡的媒體呈現
案例65 自殺事件新聞報導的分寸
案例66 《“不寒而慄”的愛情》引發的媒介倫理爭議
案例67 傳媒監督權的正當行使與濫用
案例68 劉強東案中的“利益集團式新聞”
案例69 媒體人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職業規範
後記

作者簡介

張文祥,山西忻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浙江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雙聘教授,網路空間治理與數字經濟法治(長三角)研究基地執行主任。曾任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傳播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法與倫理、網際網路治理、數字空間的傳播規則、數字法治與數據治理等。從教前從事新聞工作多年,曾任主任記者、兼職律師。兼任中國通信學會網路空間安全戰略與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媒介法規與倫理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項目、工信部通信軟科學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多個項目,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人民論壇》《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聞記者》《新聞界》《山東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若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