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政治經濟學》一書1996年出版後,學界普遍高度評價該書的深厚的跨學科視野和紮實的理論歸納,作者廣泛聽取反饋意見,2009年出版修訂版,不僅案例材料得以及時更新,而且全書的理論胸襟和討論範疇更加開闊和深透,詳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和理論積累路徑,且以此解析當今全球化、數位化、商業化的傳播產業、傳播制度和傳播現象背後權力扮演的角色。傳播作為外來學科,急需引進美國實證主義之外的具有理論和歷史脈絡的傳播政治經濟學流派的經典論著,本書將傳播政治經濟學放在具體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現狀的歷史進程中考察,依據社會正義的標準加以評價,是全球傳播學界公認的批判傳播理論的標誌性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傳播政治經濟學(第二版)
- 又名:傳播政治經濟學:大學譯叢
- 作者:文森特·莫斯可
- 原版名稱: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Second Edition)
- 譯者:胡春陽 黃紅宇 姚建華
- ISBN:9787532760466
- 類別:政治經濟學、傳播理論
- 頁數:333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目錄,書摘,
目錄
譯者導言
中文版(第二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傳播政治經濟學概覽
第二章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定義和特徵
第三章 什麼是政治經濟學:學派縱覽
第四章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第五章 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奠基
第六章 當代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七章 商品化:內容、客群和勞動
第八章 空間化:空間、時間和傳播
第九章 結構化:階級、社會性別、種族、社會運動、霸權
第十章 邊界上的挑戰……及其超越
參考文獻
書摘
在傳播學研究中,政治經濟學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研究視野。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這一方法就已為世界上這一領域的學者們指引了方向,在全球得以發展並延續至今。本書的第一章論述了一些將在隨後幾章中深入展開的主要思想,同時也旨在喚起讀者對貫穿於本書中的一些重要參考文獻的重視。
本書將用界定與解釋的方法來揭開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面紗,其中包括確定其基本特性以及為其主要的思想流派做導言,進而也就轉入檢視傳播學學者怎樣漸漸從理論框架進入傳播媒介與信息理論的研究中。本章不僅主要著力於突出新近的發展趨勢——包括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全球化,歷史研究的發展以及那些致力於抵制主流媒介的研究,還強調了從舊媒介到新媒介的轉變和傳播行動主義的擴展與蔓延。
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在傳播學研究中需要著力強調的這些恆久而又新穎的問題,本書接下來還會介紹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哲學基礎。具體說來,它需要一種理解方法,這種方法將那些指導我們思考的概念與思想和我們的觀察或者我們所感知到的東西看作是真實的。因此,它也就排斥在別的理論中尤為突出的這種觀念一一要么我們的思想要么我們的觀察是真實的,而非兩者都是;它同時也排斥這樣一種觀念一一真實性就只不過是一個夢幻或一個我們頭腦中的臆想,無論在何種意義上,無論是觀念或是觀察都不是真實的。此外,這種視野還意味著現實是由諸多原料建構或者塑造的,並且它也不能被簡化成為任何經濟學(如,媒介僅憑金錢就能操控)或者文化上(如,媒介受人們價值觀的操控)的本質主義。這種方法也將把社會變遷、社會過程和社會關係概念帶人前沿觀察,即使這意味著要重新評價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對社會機構(如,媒介產業)的強調,或者把階級視作一個範疇而非像這種方法暗示的一種社會關係的強調。
為了把這些觀點付諸實踐,本書接下來便要繼續介紹組成傳播政治經濟學主要出發點的三個進程。首先,商品化的過程是指把事物的使用價值轉化為能夠為其帶來交換價值的市場商品。例如,在把一個老少皆宜的故事拍成電影或寫成小說以便其能在市場上銷售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商品化。人們的傳播行為是怎樣變成能夠帶來利潤的產品的呢?其次,空間化的過程是指利用大眾媒介和傳播技術來克服地理空間所造成的障礙。例如,電視通過把世界事件的影像帶到全球的各個角落來克服空間距離所帶來的交流限制,越來越多的公司利用計算機通訊這一方式在世界各地建立業務往來,從而可以取得更大的市場,並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迅速地靈活應對。那么,當傳播變得全球化,商業也利用傳播來向世界製造及生產它們的產品之時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最後,結構化的過程便是指對社會關係的創造,它主要是圍繞社會階級、社會性別和種族來組織社會關係的。例如,關於社會階級,政治經濟學描述了獲得大眾媒介與新傳播技術是如何被收入與財富的階層分化與不平等所左右的,這些不平等讓一些人可以使用媒介和新傳播技術,而另外一些人則被排除在外。該書集中筆墨描述了傳播政治經濟學是怎樣通過為理論分歧架橋回應其邊緣學科提出的挑戰的,具體來說,是文化研究和公共選擇理論向傳播政治經濟學提出的挑戰.本書的結尾就是以應對挑戰、架設新橋做簡單結語。
本書將用界定與解釋的方法來揭開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面紗,其中包括確定其基本特性以及為其主要的思想流派做導言,進而也就轉入檢視傳播學學者怎樣漸漸從理論框架進入傳播媒介與信息理論的研究中。本章不僅主要著力於突出新近的發展趨勢——包括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全球化,歷史研究的發展以及那些致力於抵制主流媒介的研究,還強調了從舊媒介到新媒介的轉變和傳播行動主義的擴展與蔓延。
為了使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在傳播學研究中需要著力強調的這些恆久而又新穎的問題,本書接下來還會介紹政治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哲學基礎。具體說來,它需要一種理解方法,這種方法將那些指導我們思考的概念與思想和我們的觀察或者我們所感知到的東西看作是真實的。因此,它也就排斥在別的理論中尤為突出的這種觀念一一要么我們的思想要么我們的觀察是真實的,而非兩者都是;它同時也排斥這樣一種觀念一一真實性就只不過是一個夢幻或一個我們頭腦中的臆想,無論在何種意義上,無論是觀念或是觀察都不是真實的。此外,這種視野還意味著現實是由諸多原料建構或者塑造的,並且它也不能被簡化成為任何經濟學(如,媒介僅憑金錢就能操控)或者文化上(如,媒介受人們價值觀的操控)的本質主義。這種方法也將把社會變遷、社會過程和社會關係概念帶人前沿觀察,即使這意味著要重新評價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對社會機構(如,媒介產業)的強調,或者把階級視作一個範疇而非像這種方法暗示的一種社會關係的強調。
為了把這些觀點付諸實踐,本書接下來便要繼續介紹組成傳播政治經濟學主要出發點的三個進程。首先,商品化的過程是指把事物的使用價值轉化為能夠為其帶來交換價值的市場商品。例如,在把一個老少皆宜的故事拍成電影或寫成小說以便其能在市場上銷售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商品化。人們的傳播行為是怎樣變成能夠帶來利潤的產品的呢?其次,空間化的過程是指利用大眾媒介和傳播技術來克服地理空間所造成的障礙。例如,電視通過把世界事件的影像帶到全球的各個角落來克服空間距離所帶來的交流限制,越來越多的公司利用計算機通訊這一方式在世界各地建立業務往來,從而可以取得更大的市場,並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迅速地靈活應對。那么,當傳播變得全球化,商業也利用傳播來向世界製造及生產它們的產品之時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最後,結構化的過程便是指對社會關係的創造,它主要是圍繞社會階級、社會性別和種族來組織社會關係的。例如,關於社會階級,政治經濟學描述了獲得大眾媒介與新傳播技術是如何被收入與財富的階層分化與不平等所左右的,這些不平等讓一些人可以使用媒介和新傳播技術,而另外一些人則被排除在外。該書集中筆墨描述了傳播政治經濟學是怎樣通過為理論分歧架橋回應其邊緣學科提出的挑戰的,具體來說,是文化研究和公共選擇理論向傳播政治經濟學提出的挑戰.本書的結尾就是以應對挑戰、架設新橋做簡單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