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產素經內側前額葉增強大鼠疼痛共情的機制研究

催產素經內側前額葉增強大鼠疼痛共情的機制研究

《催產素經內側前額葉增強大鼠疼痛共情的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李春麗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催產素經內側前額葉增強大鼠疼痛共情的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春麗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共情是一種感知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共情作不僅存在於人類,目前已有證據表明在嚙齒類動物中也存在共情。有研究報導稱外部催產素干預可以提升個體的共情能力,催產素可能是共情的生理信號,但其調節機理不清。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已證明大鼠之間存在疼痛共情,大鼠疼痛共情反應僅存在於同籠熟悉大鼠之間,並且已證明疼痛共情反應可能由內側前額葉介導。本課題組前期預實驗結果顯示催產素能促發陌生大鼠間疼痛共情,而且這種效應可以被內側前額葉內微量注射催產素受體拮抗劑所抑制,因此我們提出以下假設:大鼠目睹同伴遭受疼痛時,下丘腦室旁核催產素能神經元存在向內側前額葉直接投射並作用於該部位的催產素受體從而啟動疼痛共情效應。因此本課題擬在前期大鼠疼痛共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行為學、分子生物、光遺傳、電生理等方法揭示催產素增強疼痛共情的神經機制。

結題摘要

共情是一種感知他人情緒狀態的能力,作為一種涉及情緒和認知的高級腦功能活動,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人類所獨有的情感,其它低級動物間不存在共情,由於共情動物模型的缺乏,共情研究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上,無法深入探討其神經機制。我們實驗室首次建立了大鼠疼痛共情模型,本課題在該模型的基礎上,取得以下成果:(1)通過不同疼痛示教模型,完成了大鼠疼痛共情模型穩定及有效性的鑑定,目前在大鼠鑑定出兩種疼痛共情行為:傳染性痛敏和共情性安撫行為,提出了評估大鼠出現疼痛共情行為的標準,為後續的疼痛共情神經環路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2) 利用疼痛共情模型揭示了共情相關的機械性痛敏的外周神經機制,實驗結果顯示:與疼痛示教大鼠社交時,同籠觀測大鼠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激活,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增加,通過外周背根神經節上腎上腺素能α受體起作用,使機械傷害性相關的P2X3受體表達上調 ,進而介導疼痛共情反應相關的機械性痛敏的產生;內側前額葉皮層作為交感系統的上位腦中樞結構,也參與了疼痛共情相關的機械性痛敏的產生和其對去甲腎上腺素系統的激活。(3) 證明催產素參與大鼠疼痛共情,並揭示了其參與疼痛共情反應的機制:血清內催產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是大鼠產生疼痛共情反應的生理信號,內源性催產素分泌水平的降低不利於大鼠疼痛共情反應的產生;外源性催產素干預可促進陌生大鼠間疼痛共情反應的產生;催產素可通過mPFC的催產素受體介導大鼠間的疼痛共情反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