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心結,是存在於中國家長,特別是中國老人中的傳統觀念,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機會催促單身的孩子早點結婚。這種現象是老人沒有安全感、內心焦慮和別無所求的表現,同時,他們也希望藉此讓孩子的生活狀態早點穩定下來。打開老人的催婚心結,需要長輩與年輕人相互理解溝通,消除老人的擔心和焦慮。
現象,原因,長輩原因,社會原因,應對,
現象
催婚心結在中國人的文化習慣中,“孩子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管孩子長、管孩子短成了天經地義,甭說管孩子的婚姻,即使孩子啃老,有些父母都心甘情願,說到為孩子張羅婚戀,那更是樂此不疲。在許多城市,都能見到一些公園裡有大片區域的“婚介角”,跟勞務市場一般,“主角”並未在場,許多家長在那兒舉著或樹上掛著列印好的晚輩的個人信息,“買賣”氛圍非常濃厚,用一種執拗的方式愛孩子。這樣,很多孩子被催得受不了,感覺再不結婚生子,“買賣”再不“成交”,好像犯了大錯一樣。而每到逢年過節放假回家,多數單身人士都要面對長輩的催婚甚至逼婚。
原因
長輩原因
催婚心結老人的催婚行為,除了出於對子女人生幸福的關心,也是其沒有安全感、內心焦慮和別無所求的表現。像奶奶催孫子找對象結婚生子,說是想“四世同堂”,這不過是表象,“傳宗接代”也只是託辭。深藏的核心緣由,還是希望在自己與孫子之間找一個聯結。
長輩總是希望能與子女兒孫之間找到點聯結。當孩子還在襁褓中,家長所能給予的,就是一個勁地餵、穿、護;孩子上學讀書時,家長所能關注的,就是作業、成績、排名;當孩子工作了,離開自己了,衣食住行太遙遠,“成績分數”不奏效了,與孩子形成聯結的話題,就只剩血緣宗脈了。因為,只有在這件事情上,長輩還可以把兒孫當小孩,還可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教和指導孩子。
另外,上一輩覺得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續,他們要看著孩子把“人生大事”一項一項完成了,才會覺得一生完整,才不算失敗。所以,許多退休老人唯一惦念的事就是催促兒孫結婚,而對自己退休生活質量的好壞全然不顧。
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也是老人催婚的“助力”。如今不再是農耕社會,生活、生存的狀態再不是四平八穩、亦步亦趨,安居、工作、發展的不確定性遠超出人們的掌控。家中長輩也有此感受,故內心著急、焦慮,想通過自己“幫”兒女一把,好讓他們“穩定”下來。
其實,老人所看到的孩子還“沒有動靜”,是子女們想趁著年輕、精力充沛要在工作上有所突破、生活上有所積累,或者是因沒有遇到特別合適的人,不願將就,所以找對象這件事就暫緩了下來。老人關心、關愛子女,希望其安定、幸福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顧子女的想法和現狀,固執地要給兒孫找對象、催婚、逼婚,對子女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到頭來催婚不成還催生事端,就得不償失了。
應對
催婚心結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讓催婚毀幸福。要解開“催婚心結”,一方面老一輩自己要生活得更好,過得充實而愉快,有自己的生活天地;另一方面,小輩們在成長動態、內心想法和婚戀上的規劃,尤其是自己對精神生活質量的追求,儘可能地對長輩敞開心扉,增進老人對自己的理解,增強彼此的了解,消除老人的擔心和焦慮,老人就不至於通過催婚求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