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蘿芙木,灌木,具乳汁。葉膜質或薄紙質,3-4葉輪生,稀對生,廣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側脈弧曲上升,每邊9-12條。聚傘花序頂生,花淡紅色,花冠高腳碟狀,冠筒喉部膨大,內面被短柔毛;雄蕊著生花冠筒喉部;花盤環狀;心皮離生,花柱基部膨大,被短柔毛,柱頭棍棒狀。核果離生,圓球形。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植物毒性,
形態特徵
催吐蘿芙木,灌木,具乳汁。葉膜質或薄紙質,3-4葉輪生,稀對生,廣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側脈弧曲上升,每邊9-12條。聚傘花序頂生,花淡紅色,花冠高腳碟狀,冠筒喉部膨大,內面被短柔毛;雄蕊著生花冠筒喉部;花盤環狀;心皮離生,花柱基部膨大,被短柔毛,柱頭棍棒狀。核果離生,圓球形。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範圍
廣東、廣西有栽培。原產熱帶非洲,現南美洲各地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非洲西部。
主要價值
【藥 名】:催吐蘿芙木
【拼 音】:CUITULUOFUMU
【來 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催吐蘿芙木的根、莖、葉。
【功 效】:清熱解毒、清肝火、理氣止痛、殺蟲止癢。
【主 治】:用於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用於脾膽實熱所致頭痛、頭暈、目赤、脅痛、心煩易怒、口苦等症。用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所致脘腹脹滿、腹痛、納呆、噁心、嘔吐之症。 用治疥癬。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肺、肝、脾、胃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一0.6克,從小量始。外用:適量。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原產於熱帶非洲。
【拉丁名】:催吐蘿芙木 Rauvolfia womitoria Afzel.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蘿芙木鹼、利血平、霹靂蘿芙木鹼等20多個生物鹼。葉含四氫鴨腳木鹼(tetrahy -droalstonine)、馬蹄葉鹼(aricine)、異利血匹林(isoreser-piline )、蘿芙星( rauvoxine )、卡拉巴賓(carapanaubine)、蘿芙星寧(rauvoxinine),以及催吐葉醇(Vomitoliol)。
【功能主治】 根:可提取利血平生物鹼,治高血壓;並可提制嘔吐、下瀉藥物。
莖皮:可治高熱,消化不良,疥癬。
乳汁:可治腹痛,並作瀉下藥,但用時應根據病情適當掌握,不可過量。
植物毒性
植株有毒;根、葉可提制嘔吐、瀉藥;莖皮可治發高燒、消化不良、疥癬;乳汁可治腹痛和作腹瀉藥。在西非有用其根來提取利血平生物鹼代替“壽比南’,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