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家

作者簡介;紀弦(1913~ )當代詩人。原名路逾,筆名路易士、青空律。原籍陝西周至,生於河北清苑。1924年定居揚州。1929年以路易士筆名開始寫詩。1933年畢業於蘇州美專,舉辦畫展。1934年創辦《火山》詩刊,翌年與杜衡合編《今代文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傍晚的家
  • 屬性:詩
  • 作者:紀弦
  • 原名路逾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傍晚的家
紀弦
傍晚的家有了烏雲的顏色
風來小小的院子裡
數完了天上的歸鴉
孩子們的眼睛遂寂寞了
晚飯時妻的瑣碎的話——
幾年前的舊事已如煙了
而在青菜湯的淡味里
我覺出了一些生之淒涼
1936年支持戴望舒等創辦《新詩》月刊,同年創辦《詩志》,與《新詩》及吳奔星在北平編輯的《小雅》相互呼應,互登廣告,成為當時南北鼎足而三的有影響的詩刊。與徐遲、吳奔星、施蟄存等人友善。此時詩作深受現代派的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後流轉於漢口、長沙、昆明、香港等地,曾任國際通訊社日文翻譯,主編《詩領土》。抗戰勝利後始用紀弦筆名寫稿。1948年由上海赴台灣,曾編輯《和平日報》副刊《熱風》,創辦《現代詩》季刊,發起成立現代詩社,引起台灣詩壇關於現代詩的一次論爭。1974年自台北成功中學退休,1976年赴美定居。
紀弦著有詩集《易士詩集》、《行過之生命》、《火災的城》、《愛雲的奇人》、《煩哀的日子》、《不朽的肖像》、《在飛揚的時代》、《紀弦詩甲輯》、《摘星的少年》、《飲者詩抄》、《檳榔樹》(分甲乙丙丁戊5集)、《晚景集》、《紀弦詩選》、《紀弦精品》,詩論集《紀弦詩論》、《夜記》、《一封信》、《紀弦論現代詩》以及《紀弦自選集》等。

作品賞析

寥寥的8句詩,兩個感情詞格外扎眼,都出現在段末,一個是“寂寞”,一個是“淒涼”。要是強行在這二者之間建立某種聯繫,整首詩的格調便會大打折扣:似乎寂寞成了淒涼的原因。
好在完整讀這首詩,這樣的聯繫顯得非常牽強。然而真正與“淒涼”靠得更近的,卻是相比較“寂寞”更為形而下一些的“青菜湯的淡味”。其實如果說這首詩的詩眼在最後一句的“淒涼”一詞上的話,那么無論是寂寞還是青菜湯,都構成了令人泄氣的註腳。在這樣的註腳下,這首詩只能是詩人對清苦寂寞日子喟嘆甚至埋怨的小情調,而“幾年前的舊事已如煙了”這樣不經意的一句生活感嘆便也顯得有些多餘——那些“已如煙”的究竟是些怎么樣的舊事,讓詩人在寂寞和青菜湯中感覺到了生的淒涼?“淒涼”一詞的感情色彩顯然過於濃重了,同時也很容易讓人輕易聯想到經濟上的不足。
荒涼卻不然,與淒涼相比,荒涼的意味似乎更寬闊一些。它並非清貧者生活的專利。一個貧困者的生命可以荒涼,一個富足者的生命一樣也可以荒涼。荒涼,似乎揭示的是整個生命的另一種存在狀態。
張愛玲評論說“路易士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樣的潔淨、淒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沒有時間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