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鄉志》是韓其潭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家鄉志》
- 作者:韓其潭
- 出版時間:1989年01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為語體文,按編、章、節、目排列,節下有時標出序列號碼,題目在正文之首,部分編章前加小序,以概述本編章內容或作提示。
二、時間斷限本著上限為1840年,下限為1986年的原則,必須追述者適當上溯或延至擱筆時。
作品目錄
第一編 大事記
第二編 建置沿革
第一章 位置
第二章 隸屬沿軍
第一節 鄉(鎮)名的由來
第二節 境域
第三節 區劃沿革
第三章 村莊
第一節 村名
第二節 狀況
第三節 姓氏
第四章 人口
第一節 人口規模
第二節 人口構成
第三節 人口變動
第四節 勞動人口
第五節 計畫生育
第三編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地形、地貌
第一節 地質
第二節 地形、地貌
第二章 土壤,檀被
第一節 土壤
第二節 植被
第三章 氣候
第一節 光(日)照
第二節 氣溫
第三節 降水
第四節 季風
第五節 霜期
第六節 物候
第七節 異常氣候
第四章 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
第三節 礦藏資源
第四節 動物、植物資源
第五節 藥材資源
第五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雹災
第五節 霜災
第六節 蟲災
第七節 地震
第八節 瘟疫
第四編 政治
第一章 政權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選舉
第三節 政權機構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傅家地方組織
第一節 建國前黨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建國後黨組織的建設
第三節 歷屆黨代會
第三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農民團體
第二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三節 婦女團體
第四節 工人團體
第五節 兒童團體
第四章 公安司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鎮壓反革命
第三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四節 社會治安管理
第五節 戶籍管理及人口普查
第六節 民事調解
第七節 監督改造“四類分子”
第五章 民政
第一節 民政機構
第二節 優撫
第三節 安置
第四節 救濟
第五節 擁軍支前
第六節 社會福利
第七節 婚姻登記
第八節 喪葬管理
第九節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五編 軍事
第一章 駐軍
第一節 清軍
第二節 國民黨軍隊
第三節 日偽軍
第四節 人民軍隊
第二章 兵役
第一節 募兵制
第二節 志願兵役制
第三節 義務兵役制
第三章 民兵
第一節 領導機構
第二節 民兵組織
第三節 武器裝備
第四節 民兵訓練
第五節 民兵作用
第四章 傅家抗日烽火
第一節 建立抗日武裝
第二節 鐵板會打周村
第五章 人民反擊戰
第一節 鐵路破襲戰
第二節 唐家東嶺之戰
第三節 南家村反擊戰
第四節 房家村截擊戰
第六編 農業
第一章 土地制度
第一節 封建土地制度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農業合作化
第四節 生產責任制
第二章 農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經營管理
第三章 作物種植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耕作制度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造林
第二節 護林
第三節 水果
第四節 古樹
第五章 農業生產條件
第一節 農田基本建設
第二節 農田水利建設
第三節 肥料
第四節 種子
第五節 農機具
第六章 植物(作物)保護
第一節 作物防倒伏
第二節 農業病蟲害種類
第三節 農業病蟲害防治
第四節 農業害蟲天敵
第七章 畜禽業
第一節 牲畜
第二節 養豬
第三節 其他小家畜
第四節 家禽
第五節 畜禽疾病防治
第八章 副業
第一節 培植
第二節 野生動植物的捕捉採集
第三節 養魚、植藕
第四節 養蠶、養蜂
第七編 工業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第一節 私營(個體)
第二節 公私合營
第三節 村辦工業企業
第四節 鄉辦工業企業
第五節 國營企事業
第二章 工業行類
第一節 煤炭
第二節 建材
第三節 化工
第四節 機械
第五節 開採與冶煉
第六節 紡織
第七節 加工
第八節 建築
第九節 印刷
第十節 陶瓷
第十一節 設備安裝
第十二節 日用雜品
第十三節 食品
第十四節 釀造
第十五節 五金
第十六節 服裝
第十七節 鞋帽
第十八節 其他
第三章 工業企業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管理形式
第八編 交通·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鐵路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電信
第九編 商業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第一節 個體(私營)商業
第二節 集體商業
第三節 國營商業
第二章 購銷與管理
第一節 商品收購
第二節 商品輸入
第三節 商品銷售
第四節 商品儲運
第五節 糧油管理
第六節 經營管理
第三章 集市貿易
第一節 集市場期
第二節 集市交易與管理
第四章 飲食業
第一節 飯鋪(店)
第二節 飲食攤點
第五章 服務行業
第一節 理髮業
第二節 照相業
第三節 旅店業
第四節 鑲牙業
第五節 租賃轎架和吹手班
第十編 財稅·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與管理
第二節 財政收入
第三節 財政支出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種類與管理
第三節 農業稅
第四節 工商稅
第三章 金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貨幣
第三節 信貸
第四節 存款
第五節 儲蓄
第六節 保險
第七節 債券
第十一編 鄉村新貌
第一章 鄉村建設
第一節 鄉村規劃建設
第二節 公用建築
第三節 住宅建築
第四節 供電、供水
第五節 土地徵用
第六節 建築隊伍
第二章 農民生活
第一節 人均分配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家具
第四節 服裝器物
第十二編 文化
第一章 文化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文化活動
第三節 民間文化藝術
第四節 文藝創作
第五節 電影、電視
第二章 廣播、新聞報導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通訊報導
第三章 文物古蹟
第一節 古文化遺址
第二節 古墓葬
第三節 碑碣石刻
第四節 古廟宇
第五節 歷史文物
第十三編 教育
第一章 解放前的教育
第一節 清末、民國時期的私塾
第二節 清末的武學館
第三節 清末、民國時期的學堂
第四節 國小附設國中班
第二章 解放後的教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幼兒教育
第三節 國小教育
第四節 中學教育
第五節 業餘教育
第六節 中、國小教師
第七節 校舍、教具
第十四編 科技、衛生、體育
第一章 科技
第一節 科技組織的建立與科技從伍的發展
第二節 科技活動
第三節 科技人員
第二章 衛生
第一節 預防
第二節 醫療
第三節 醫藥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學校體育
第三節 體育比賽
第四節 體育設施
第十五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第一節 古代人物
第二節 著名革命烈士
第三節 知名人物
第四節 其他人物
第二章 現代聞人簡介
第一節 部分高幹介紹
第二節 學者名流
第三節 模範人物
第四節 縣團級以上人物簡介
第三章 先進集體先進個人
第一節 先進集體
第二節 先進個人
第四章 長壽老人名錄
第十六編 風俗、方言
第一章 風俗
第一節 歲時風俗
第二節 禮儀習俗
第三節 生活習俗
第四節 迷信習俗
第五節 惡習流弊
第六節 社會新風
第二章 方言
第一節 方言、俗語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四節 童謠
第十七編 雜誌
第一章 宗教
第一節 天主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佛教、道教、儒教
第二章 民間傳說、奇聞逸事
第一節 人物傳說
第二節 地名傳說
第三節 神話傳說
第四節 奇聞逸事
第三章 重大事故
第一節 交通事故
第二節 失火事故
第三節 觸電事故
第四節 塌方事故
第五節 醫療事故
第六節 煤氣中毒
第七節 食物中毒
第八節 煤井事故
第九節 建築事故
第十節 操作事故
第十一節 溺水事故
第十八編 附錄
捐資修志、名存千古
鼎力支持本志的鄉屬單位及負責人名單
鄉境內國營企事業贊助單位及負責人名單
本意資料來源
《傅家鄉志》編纂委員會成員名單
《傅家鄉志》編纂人員和主要校對人員資格介紹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