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享受美好人生》是2012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國光、顧文霞。
基本介紹
- 書名: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享受美好人生
- 作者:杜國光 顧文霞
-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頁數:204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外文名:New Concept of Healthy Lifestyle Enjoy the Beautiful Life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904493, 756590449X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享受美好人生》將為你系統地介紹國內外一系列經過科學研究的、自然的、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提高你的健康素養,使你能健康地享受美好人生。健康長壽是眾多老年人的共同夙願,《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享受美好人生》將幫助你實現這個願望。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長壽、祛病延年的基石,無疑已是全球醫學界的共識。《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享受美好人生》收集了大量有關的科學研究、臨床例證和有根據的科學統計學資料,加以筆者的心得體會和親身實踐,力薦全方位的、自然的、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將使你耳目一新,從而將你的健康素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老年人應把關愛自己的身體作為第一需要,增強防病意識,積極學習有關醫學知識,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祝願老年人們健康長壽,安享美好人生。《健康生活方式新概念:享受美好人生》由杜國光、顧文霞編著。
作者簡介
杜國光及顧文霞,1955年分別畢業於浙江醫學院及上海第二醫學院。同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醫科大學)任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教授、副教授多年,退休後同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及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從事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十餘年。晚年致力於老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學習和研究,頗有教益,且身體力行,得益匪淺。本書將現代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進展及個人的心得體會彙編成冊,以饗廣大中老年讀者。
圖書目錄
“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方式
生命只有一次,應珍惜和充分享受幸福人生
個人生活方式對健康的決定性作用
全方位的、綜合性的、缺一不可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長壽
人的自然壽命有多長?至少能活到百歲
人為什麼會衰老?如何延緩衰老退行性變
長壽老年人生活的共同特點對你有何啟示
我們要的是健康長壽,而非“苟延殘喘”
“命”以食為天
什麼是健康的飲食?
新鮮蔬菜、水果是健康飲食之本,好在哪裡?
適量優質蛋白質是營養所必需的,不可掉以輕心
為什麼糙米、雜糧在營養上遠勝於大米、白面?
油脂類宜吃植物油,少吃除魚以外的動物油
控制食鹽攝入量的必要性和竅門
全食物營養及其對健康的無窮好處
不當烹調會產生有害物質或導致營養丟失
水是生命的源泉
素食、DASH膳食及地中海式膳食
飲食規律化
生命在於運動
要活就要動
運動能增強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力
運動對健康的無窮好處
體育鍛鍊與健康長壽
老年人對鍛鍊的特殊需要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特別推薦有氧運動
保持正確的生理性姿勢方能防止骨關節及肌肉損傷
大腦也要勤於鍛鍊,以防老年痴呆症
有條不紊生活規律化
按生物鐘節律起居有時,全身生理活動方能有序進行
睡眠充足、休養生息,熬夜的人相對短命
吸菸是健康的致命大敵
喜悅心態、延年益壽
喜悅心態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中之重
大腦是生命的主宰
意念與軀體密切關聯
培育喜悅心態
信仰、祈禱與冥想大多能助人安享天年
防患未然,增強防病意識
以預防為主,多管齊下,力爭延緩衰老
充分利用醫療條件,定期體檢,消除隱患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一:高血壓及心、腦血管意外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二:癌症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三: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四:骨質疏鬆症
結束語 對老年人的贈言
索引
生命只有一次,應珍惜和充分享受幸福人生
個人生活方式對健康的決定性作用
全方位的、綜合性的、缺一不可的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長壽
人的自然壽命有多長?至少能活到百歲
人為什麼會衰老?如何延緩衰老退行性變
長壽老年人生活的共同特點對你有何啟示
我們要的是健康長壽,而非“苟延殘喘”
“命”以食為天
什麼是健康的飲食?
新鮮蔬菜、水果是健康飲食之本,好在哪裡?
適量優質蛋白質是營養所必需的,不可掉以輕心
為什麼糙米、雜糧在營養上遠勝於大米、白面?
油脂類宜吃植物油,少吃除魚以外的動物油
控制食鹽攝入量的必要性和竅門
全食物營養及其對健康的無窮好處
不當烹調會產生有害物質或導致營養丟失
水是生命的源泉
素食、DASH膳食及地中海式膳食
飲食規律化
生命在於運動
要活就要動
運動能增強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力
運動對健康的無窮好處
體育鍛鍊與健康長壽
老年人對鍛鍊的特殊需要
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特別推薦有氧運動
保持正確的生理性姿勢方能防止骨關節及肌肉損傷
大腦也要勤於鍛鍊,以防老年痴呆症
有條不紊生活規律化
按生物鐘節律起居有時,全身生理活動方能有序進行
睡眠充足、休養生息,熬夜的人相對短命
吸菸是健康的致命大敵
喜悅心態、延年益壽
喜悅心態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中之重
大腦是生命的主宰
意念與軀體密切關聯
培育喜悅心態
信仰、祈禱與冥想大多能助人安享天年
防患未然,增強防病意識
以預防為主,多管齊下,力爭延緩衰老
充分利用醫療條件,定期體檢,消除隱患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一:高血壓及心、腦血管意外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二:癌症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三: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
老年人重要常見病之四:骨質疏鬆症
結束語 對老年人的贈言
索引
後記
居安思危,關愛自己身體;
重中之重,健康生活方式。
粗茶淡飯,蔬菜水果為主;
運動鍛鍊,每天三十分鐘。
起居有時,睡眠七八小時;
喜悅心態,常懷感恩之心。
小毛小病,切勿掉以輕心;
定期體檢,多與醫生溝通。
全方位地,改善生活方式;
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穫。
自愈機制,多能戰勝頑症;
長命百歲,安享美好人生。
重中之重,健康生活方式。
粗茶淡飯,蔬菜水果為主;
運動鍛鍊,每天三十分鐘。
起居有時,睡眠七八小時;
喜悅心態,常懷感恩之心。
小毛小病,切勿掉以輕心;
定期體檢,多與醫生溝通。
全方位地,改善生活方式;
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穫。
自愈機制,多能戰勝頑症;
長命百歲,安享美好人生。
序言
如何能洞悉健康長壽的真諦是眾多中老年朋友關切的大事。個人的經驗、認識和理解是很有限的,你目前所遵循的一套生活方式未必是最佳的,世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放眼世界,學習國內外專家大量有價值的、可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學研究成果和統計學資料,千萬不要輕信道聽途說、沒有科學實踐根據以及“想當然”的誤導。本書將為你系統地介紹國內外一系列經過科學研究的、自然的、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提高你的健康素養,使你能健康地享受美好人生。
生命是寶貴的,健康的身體則是生命最重要的基石。人若失去了身心健康,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世界衛生組織(WHO)1978年在《阿拉木圖宣言》中表明,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而是包括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總體完滿狀態。身心健康是追求幸福、享受美好人生的基石。有人把財富、地位、名譽、權力等都看成“0”,而把身心健康看作“1”。只有有了身心健康的“1”,其他的“0”才能成為10,100,1000……而顯示其實際意義。否則,擁有再多的“0”又有何用。19世紀被譽為“美國孔子”的思想家Ralph Emerson曾說過:“The first wealth is health(健康是最大的財富)。”衛生部於2009年12月公布的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的統計數據顯示,僅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養。這實在也太低了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國人都缺乏真正的健康素養,因此急需普及科學健身養生知識,提高國民的健康素養。筆者均已是八旬老人,痛心地眼見許多親朋好友因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而死於無知,深感對中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前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呼籲大家“不要死於愚昧,不要死於無知。因為很多病是可以不讓它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中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明確指出:“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也就是強調以預防為主,要想方設法不生病。誠如詩人陸游的感嘆:“遇事始知聞道晚,抱疴方悔養生疏”。我們願將所學習和在實踐中體會到的科學健身養心的知識——全方位的、自然的、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介紹給廣大讀者,尤其是中老年讀者,以共勉之。值得指出的是,常常是事與願違,有些人置現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學研究成果於不顧,總以為自己固守的一套生活方式很不錯,都習慣了也活得很好,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再“錦上添花”了,還有不少人則認為順其自然是最好的養生方式。當然,你有選擇任何生活方式的自由,可你沒有選擇其後果的自由。筆者奉勸這部分讀者不要過分自信,輕看了現代科學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量研究,盲目地滿足於自己的一知半解。如你能虛心地想一想,難道你的生活方式已盡善盡美,沒有絲毫可改進的餘地了嗎?你不想活得更健康長壽嗎?有的老年人說,“我也想改,但幾十年來養成的老習慣要改也難”。是的,要改變舊習的確不容易,但只要你有決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神經科醫生的研究發現,大致需實踐6~8周時間方可改變或養成一個新習慣。再看一下新中國成立後成功地對全部大菸鬼強制戒菸,連成癮性這么大的鴉片都能戒斷,還有什麼“習慣”不能改變呢?如果其然,所有健康養生類書籍都應打人“另冊”,筆者也沒有必要寫這本書了。再說,凡病都有病因,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你是否了解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是否知道如何去避免罹患癌症?如何保護你的心、肺功能?怎么才能增強體質、健康地活到百歲……說句危言聳聽的話,也許在不知不覺中,癌症將向你悄悄襲來,或血管內壁正在沉著斑塊並且其有可能鬆動、脫落而堵塞心、腦血管,導致心肌梗死或卒中。難道你不想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防止和延緩這些致命性疾病的發生,使你活得更健康、更長壽嗎?世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你原有的生活方式絕不可能是最好和最全面的,為了你自己少受病痛折磨,多享受幸福生活,為什麼不多花點工夫學習如何做得更好一些呢?雖然我們無法控制生與死,但在生與死之間還活著的時間內,老年人應充分享受有限的餘生,將辛苦一輩子積攢的錢投資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愉快的晚年,爭取少把光陰白白浪費在病床上,少把冤枉錢花在看醫生、治病、吃藥上。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堅持運動及活動,培育喜悅心態,生活規律化等,聽起來已是老生常談,並無新意。其實,其內容極為豐富,大有文章,具體操作也很有講究。筆者通過學習和親身實踐、體驗,特向廣大讀者推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全方位的、自然的、綜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它將告訴你如何根據食物的血糖指數(GI)來選擇主食;蔬菜、水果對生命活力的重要性如何;在食用同等量的食物時,如何將你攝取的營養素提高1倍;肉食量應控制至多少合宜;告訴你調味料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功效;幫助你判斷你的鍛鍊強度是否已達到健身要求,怎樣才算達到了有氧運動;教你如何進行綜合性的力量屈伸鍛鍊、坐式鍛鍊等;教你如何改善睡眠質量;指導你經常保持大腦的喜悅狀態,使全身臟器得以良性運轉;幫助你認識到太極、冥想、氣功打坐等這類中華瑰寶的無窮好處。當然,因存在個體差異以及習性和愛好不同,本書所介紹的具體操作及方法不一定能適合於每個人,請按照各自的認識和理解,見仁見智,酌情選用,或逐步增減,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值得提醒的是,科學健身養心雖有助於預防疾病和戰勝病魔,但決不可取代必要的體檢和醫療。
本書的特點之一是所選編的資料大多是科學研究的成果和統計學資料,而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或“異端邪說”;極少引用僅一兩個個例的經驗之談。所謂科學研究,是指經過統計學分析(絕不是想當然、據報導、聽人說或大概是)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要有統計學的顯著意義,要有嚴格的對照組及實驗組,至少有數十、數百甚至數十萬例的較長期研究觀察,使用的檢驗指標是客觀的。為了排除主觀因素,臨床研究多採用雙盲法,即在研究過程中,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該患者所服用的是試驗用藥,還是無任何藥效的安慰劑。有的報導更是經過meta分析,即匯集許多不同研究單位對同一課題的研究結果,將多組數據整合為一組數據,再進行統計學分析,其研究對象人數更多,可信度當然更高。實驗研究結果應發表在學術刊物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的每篇論著均經過幾位同行專家審核(peer review)。這類資料是經過科學實踐檢驗和評審的,是信得過的,也就是西方醫生現在所遵循的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所以,本書所引為借鑑的是經過大量人群研究的科學實踐,而不是個案。當然,我們也不完全否定個案有時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有位嗜煙如命的朋友與筆者“抬槓”說,“法國有一位嗜煙的長壽老婦Jeanne Calment,比不吸菸的人還活得長得多,享年122歲,也許她不吸菸還活不到這個歲數呢”!但是許多科學論著都認為,吸菸可損害心、肺、腎等許多重要臟器。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2000年的資料顯示,由吸菸導致疾病並死亡者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8.1%。歐洲的統計資料表明,2000年發現肺癌患者約375 000例,吸菸者死於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大10倍,其中煙齡極長者患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大20~30倍。你是相信這些科學統計學的結論——吸菸有害健康,還是仍然認為吸菸是長壽的“奧秘”?筆者認為,Jeanne Calment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她或許有其他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或)有特殊的基因,若她不吸菸或許會活得更長。
本書所選編的資料中另一部分是引自醫學院校、醫院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公開發表的學術論著,還有部分資料是謹慎地引自專家推薦的“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或“經驗醫學”著作。此外,作者也將自己經過實踐和科學思考分析的見解、經驗和體會介紹給讀者,供參考指正。我們痛心地目睹不少老年人自滿於現狀,不求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陶醉於不良的生活習性,更有甚者輕信“異端邪說”,墮入一個又一個誤區或騙局,不僅無助於健康,還會貽誤病情。唯有堅持科學的、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才能切實地掌握在你的手中。
本書的特點之二是儘可能採用通俗易懂的敘述。標題及重點段落均著重標出,使讀者能抓住重點、要點;只要瀏覽一下就可知其梗概。對於比較深奧的機制部分,或系引經據典的個案分析等,不是每位讀者均感興趣的內容,納人“閱讀參考”中,供有興趣的讀者參閱,儘可能做到各取所需。
本書的特點之三是臨床與基礎知識並重,適當闡述基本的生理和病理機制,使讀者既能知道該怎么做,又能了解其所以然,即為什麼要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的科學依據,以期能提高讀者的健康素養。
本書的特點之四是,所選編的材料大多有根有據,附上資料來源或參考文獻,以便讀者能進一步學習檢索。
在浩瀚的醫學文獻中,筆者所閱讀到的也僅是滄海一粟。醫學生物學的進展又是日新月異,筆者所持的觀點及見解只是筆者個人的理解和經驗,一孔之見,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誠摯歡迎同道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引用培根的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好好學習,活得健康(Knowledge is power,so learn and 1ive.——Sir Francis Bacon)。
閱讀參考哪些資料可信反高,哪些資料只能姑妄聽之
人們常常只憑小報、雜誌的隻言片語或友人的一面之詞,就人云亦云,簡單化地認定某藥物靈或不靈,或某種生活方式好或不好,甚至競用自己的身體去盲目地親身嘗試,實在有欠斟酌。這樣做忽略了辨別這是個別案例的偶然性巧合,還是經大量人群試驗得出的可靠結論,也就是說,此結論是否經過統計學的分析認可。統計學的意義“P值”是檢驗真實可信度的一種科學估計方法。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的P值,P值越小,可信度越高。如P<0.05表示有5%的偶然性;P0.05),則統計學上認為是無意義的結果,是偶然性巧合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在本書中要引經據典,向讀者交代該資料信息的來源,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經過同行專家嚴格評審(包括統計學處理)的專業雜誌上,而非“大概”、“大約”的隨便說說。總之,我們認為可引為借鑑的是經過大量人群研究的科學實踐,而不是個案。當然,我們也不完全否定個案有時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可信資料的來源應是由專家撰寫的醫學書籍、學術性醫學刊物,或是醫學專家的報告等。對於泛濫成災的營養保健品和醫藥廣告,以及各式各樣的報紙、通俗醫學書籍、網路、電視或電台上介紹的大量資料,還有友人傳授的經驗、秘方等,其可信度如何請讀者多加分析、思考再行判定。不要天真地以為凡是書本上寫的、電台上講的都是“真理”,現實情況可能是精華與糟粕共存。有的只能姑妄聽之,若欲親身嘗試,須慎之又慎;有的恐弄巧成拙,反會帶來嚴重後果,因這是生命攸關的大事,切勿輕易以身相試。
杜國光 顧文霞
2012年8月
生命是寶貴的,健康的身體則是生命最重要的基石。人若失去了身心健康,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世界衛生組織(WHO)1978年在《阿拉木圖宣言》中表明,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而是包括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總體完滿狀態。身心健康是追求幸福、享受美好人生的基石。有人把財富、地位、名譽、權力等都看成“0”,而把身心健康看作“1”。只有有了身心健康的“1”,其他的“0”才能成為10,100,1000……而顯示其實際意義。否則,擁有再多的“0”又有何用。19世紀被譽為“美國孔子”的思想家Ralph Emerson曾說過:“The first wealth is health(健康是最大的財富)。”衛生部於2009年12月公布的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的統計數據顯示,僅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養。這實在也太低了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國人都缺乏真正的健康素養,因此急需普及科學健身養生知識,提高國民的健康素養。筆者均已是八旬老人,痛心地眼見許多親朋好友因不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而死於無知,深感對中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前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呼籲大家“不要死於愚昧,不要死於無知。因為很多病是可以不讓它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中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明確指出:“古人善為醫者,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也就是強調以預防為主,要想方設法不生病。誠如詩人陸游的感嘆:“遇事始知聞道晚,抱疴方悔養生疏”。我們願將所學習和在實踐中體會到的科學健身養心的知識——全方位的、自然的、綜合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介紹給廣大讀者,尤其是中老年讀者,以共勉之。值得指出的是,常常是事與願違,有些人置現成健康生活方式的科學研究成果於不顧,總以為自己固守的一套生活方式很不錯,都習慣了也活得很好,沒有必要“多此一舉”再“錦上添花”了,還有不少人則認為順其自然是最好的養生方式。當然,你有選擇任何生活方式的自由,可你沒有選擇其後果的自由。筆者奉勸這部分讀者不要過分自信,輕看了現代科學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大量研究,盲目地滿足於自己的一知半解。如你能虛心地想一想,難道你的生活方式已盡善盡美,沒有絲毫可改進的餘地了嗎?你不想活得更健康長壽嗎?有的老年人說,“我也想改,但幾十年來養成的老習慣要改也難”。是的,要改變舊習的確不容易,但只要你有決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神經科醫生的研究發現,大致需實踐6~8周時間方可改變或養成一個新習慣。再看一下新中國成立後成功地對全部大菸鬼強制戒菸,連成癮性這么大的鴉片都能戒斷,還有什麼“習慣”不能改變呢?如果其然,所有健康養生類書籍都應打人“另冊”,筆者也沒有必要寫這本書了。再說,凡病都有病因,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你是否了解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是否知道如何去避免罹患癌症?如何保護你的心、肺功能?怎么才能增強體質、健康地活到百歲……說句危言聳聽的話,也許在不知不覺中,癌症將向你悄悄襲來,或血管內壁正在沉著斑塊並且其有可能鬆動、脫落而堵塞心、腦血管,導致心肌梗死或卒中。難道你不想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防止和延緩這些致命性疾病的發生,使你活得更健康、更長壽嗎?世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你原有的生活方式絕不可能是最好和最全面的,為了你自己少受病痛折磨,多享受幸福生活,為什麼不多花點工夫學習如何做得更好一些呢?雖然我們無法控制生與死,但在生與死之間還活著的時間內,老年人應充分享受有限的餘生,將辛苦一輩子積攢的錢投資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愉快的晚年,爭取少把光陰白白浪費在病床上,少把冤枉錢花在看醫生、治病、吃藥上。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堅持運動及活動,培育喜悅心態,生活規律化等,聽起來已是老生常談,並無新意。其實,其內容極為豐富,大有文章,具體操作也很有講究。筆者通過學習和親身實踐、體驗,特向廣大讀者推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全方位的、自然的、綜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它將告訴你如何根據食物的血糖指數(GI)來選擇主食;蔬菜、水果對生命活力的重要性如何;在食用同等量的食物時,如何將你攝取的營養素提高1倍;肉食量應控制至多少合宜;告訴你調味料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功效;幫助你判斷你的鍛鍊強度是否已達到健身要求,怎樣才算達到了有氧運動;教你如何進行綜合性的力量屈伸鍛鍊、坐式鍛鍊等;教你如何改善睡眠質量;指導你經常保持大腦的喜悅狀態,使全身臟器得以良性運轉;幫助你認識到太極、冥想、氣功打坐等這類中華瑰寶的無窮好處。當然,因存在個體差異以及習性和愛好不同,本書所介紹的具體操作及方法不一定能適合於每個人,請按照各自的認識和理解,見仁見智,酌情選用,或逐步增減,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值得提醒的是,科學健身養心雖有助於預防疾病和戰勝病魔,但決不可取代必要的體檢和醫療。
本書的特點之一是所選編的資料大多是科學研究的成果和統計學資料,而不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或“異端邪說”;極少引用僅一兩個個例的經驗之談。所謂科學研究,是指經過統計學分析(絕不是想當然、據報導、聽人說或大概是)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要有統計學的顯著意義,要有嚴格的對照組及實驗組,至少有數十、數百甚至數十萬例的較長期研究觀察,使用的檢驗指標是客觀的。為了排除主觀因素,臨床研究多採用雙盲法,即在研究過程中,醫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該患者所服用的是試驗用藥,還是無任何藥效的安慰劑。有的報導更是經過meta分析,即匯集許多不同研究單位對同一課題的研究結果,將多組數據整合為一組數據,再進行統計學分析,其研究對象人數更多,可信度當然更高。實驗研究結果應發表在學術刊物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的每篇論著均經過幾位同行專家審核(peer review)。這類資料是經過科學實踐檢驗和評審的,是信得過的,也就是西方醫生現在所遵循的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所以,本書所引為借鑑的是經過大量人群研究的科學實踐,而不是個案。當然,我們也不完全否定個案有時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有位嗜煙如命的朋友與筆者“抬槓”說,“法國有一位嗜煙的長壽老婦Jeanne Calment,比不吸菸的人還活得長得多,享年122歲,也許她不吸菸還活不到這個歲數呢”!但是許多科學論著都認為,吸菸可損害心、肺、腎等許多重要臟器。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2000年的資料顯示,由吸菸導致疾病並死亡者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8.1%。歐洲的統計資料表明,2000年發現肺癌患者約375 000例,吸菸者死於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大10倍,其中煙齡極長者患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大20~30倍。你是相信這些科學統計學的結論——吸菸有害健康,還是仍然認為吸菸是長壽的“奧秘”?筆者認為,Jeanne Calment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她或許有其他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或)有特殊的基因,若她不吸菸或許會活得更長。
本書所選編的資料中另一部分是引自醫學院校、醫院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公開發表的學術論著,還有部分資料是謹慎地引自專家推薦的“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或“經驗醫學”著作。此外,作者也將自己經過實踐和科學思考分析的見解、經驗和體會介紹給讀者,供參考指正。我們痛心地目睹不少老年人自滿於現狀,不求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陶醉於不良的生活習性,更有甚者輕信“異端邪說”,墮入一個又一個誤區或騙局,不僅無助於健康,還會貽誤病情。唯有堅持科學的、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才能切實地掌握在你的手中。
本書的特點之二是儘可能採用通俗易懂的敘述。標題及重點段落均著重標出,使讀者能抓住重點、要點;只要瀏覽一下就可知其梗概。對於比較深奧的機制部分,或系引經據典的個案分析等,不是每位讀者均感興趣的內容,納人“閱讀參考”中,供有興趣的讀者參閱,儘可能做到各取所需。
本書的特點之三是臨床與基礎知識並重,適當闡述基本的生理和病理機制,使讀者既能知道該怎么做,又能了解其所以然,即為什麼要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的科學依據,以期能提高讀者的健康素養。
本書的特點之四是,所選編的材料大多有根有據,附上資料來源或參考文獻,以便讀者能進一步學習檢索。
在浩瀚的醫學文獻中,筆者所閱讀到的也僅是滄海一粟。醫學生物學的進展又是日新月異,筆者所持的觀點及見解只是筆者個人的理解和經驗,一孔之見,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誠摯歡迎同道專家、學者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最後引用培根的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好好學習,活得健康(Knowledge is power,so learn and 1ive.——Sir Francis Bacon)。
閱讀參考哪些資料可信反高,哪些資料只能姑妄聽之
人們常常只憑小報、雜誌的隻言片語或友人的一面之詞,就人云亦云,簡單化地認定某藥物靈或不靈,或某種生活方式好或不好,甚至競用自己的身體去盲目地親身嘗試,實在有欠斟酌。這樣做忽略了辨別這是個別案例的偶然性巧合,還是經大量人群試驗得出的可靠結論,也就是說,此結論是否經過統計學的分析認可。統計學的意義“P值”是檢驗真實可信度的一種科學估計方法。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的P值,P值越小,可信度越高。如P<0.05表示有5%的偶然性;P0.05),則統計學上認為是無意義的結果,是偶然性巧合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在本書中要引經據典,向讀者交代該資料信息的來源,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經過同行專家嚴格評審(包括統計學處理)的專業雜誌上,而非“大概”、“大約”的隨便說說。總之,我們認為可引為借鑑的是經過大量人群研究的科學實踐,而不是個案。當然,我們也不完全否定個案有時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可信資料的來源應是由專家撰寫的醫學書籍、學術性醫學刊物,或是醫學專家的報告等。對於泛濫成災的營養保健品和醫藥廣告,以及各式各樣的報紙、通俗醫學書籍、網路、電視或電台上介紹的大量資料,還有友人傳授的經驗、秘方等,其可信度如何請讀者多加分析、思考再行判定。不要天真地以為凡是書本上寫的、電台上講的都是“真理”,現實情況可能是精華與糟粕共存。有的只能姑妄聽之,若欲親身嘗試,須慎之又慎;有的恐弄巧成拙,反會帶來嚴重後果,因這是生命攸關的大事,切勿輕易以身相試。
杜國光 顧文霞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