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大心量》為“每天學點佛學智慧”書系新書,收納了很多富有禪意的哲理故事,以禪理和佛理為世人點亮指引生活的明燈,幫助讀者調整面對人生的心態,讓讀者放開心胸,感悟生活的美好與禪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做人要有大心量
- 作者:沐塵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1日
- 頁數:24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64061913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勿執念,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源頭
放下得失心,專注於當下
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好處
把自己壓低,才是真正的尊貴
放下痛苦,快樂就會不請自來
放下自卑,把自辜蓯你的字典里刪去
放下抱怨,與其抱怨,不如努力
放下生死,才能自在人生
第二章常放手,有舍才能得,先舍而後得
懂得取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欲取先予,有舍才能有得。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捨棄無關,心態專注
世界原本不屬予你,所以你要拋棄“我執”
捨棄貪慾,才能使心靈歸於寧靜
抵制誘惑,使“心不為形役”
面對金錢,保持一顆平常心
第三章戒嗔恚,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寬容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
寬容,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以德報怨,是結束一切冤怨的根本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凡事為別人著想,便是慈悲
多一分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能吃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第四章且隨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接受比抱怨好
心被物轉,即是眾生;心能轉物,即是如來
擁有一顆清淨心,是幸福的源泉
放下執著,量力而行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隨順自然,才能識得菩提覺性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順其自然,擁有一顆平常心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第五章莫計較,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用心計較,莫如退步思量
所謂輸贏,只是文字的觀念
摒除比較心,回歸自我本性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若無是非掛心關,便是人間好時節
萬物皆不完美,天生總有缺憾
一味苛求別人的認同,你將永遠不快樂
第六章有雅量,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
欲做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能容納異已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凡夫心易動難制,欲勝入者必先自勝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人生苦短,生命可貴
做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恆
第七章奉善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要活在光明喜悅之中
一念善,存喜樂;一念惡,化悲苦
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眾生皆平等,菩提心源於對眾生的愛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心量大,修善絕不求果報
布施時的心量大,福報也大
善心不是用錢財來衡量的
第八章多喜樂,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用煩惱心面對事物,一切都是業障
歡喜心是一劑快樂的良藥
心寬是一種無上的福分
心中有美,快樂常在
心境清明,則日日好日,處處福地
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助人為樂是人生快樂之本
第九章惜福祉,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貪慾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戒貪痴,貪婪是萬惡之本
心無貪慾,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
不沉湎放逸,不貪戀享受
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感受到多少
用心珍惜生活中的點滴,就是珍惜幸福
不要覺得自己不幸,比我們痛苦的人還有很多
序言
佛家常講心量,那么,究竟何為心量呢?在佛教中,心量指心對外境的攀緣、度量。《壇經·般若品》上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在俗語中,心量主要是指度量和心胸之廣狹。
我們整天說學佛,那么究竟學佛的什麼呢?其實主要是學佛的心量。佛經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也就是說佛的心量廣大無邊。無邊無際的大千世界都包括了,無量的世界就在你我心中。
一位佛信徒問無德禪師:“同樣一顆心。為什麼心量有大小的分別呢?”
無德禪師並未直接作答,而是對佛信徒說:“你把眼睛閉起來,在心中造一座城垣。”
佛信徒聽罷閉目冥思,在心中構想了一座城垣:“大師,城垣造好了。”
無德禪師說:“你再閉上眼睛造一根毫毛。”
佛信徒又照樣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大師。毫毛造好了。”
無德禪師問道:“當你造城垣時,是只用你一個人的心去造。還是借用別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佛信徒回答說:“只用我一個人的心去造。”
無德禪師又問:“當你造毫毛時,是用你全部的心去造,還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
佛信徒回答說:“用全部的心去造。”
無德禪師開示說:“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個心;造一根小的毫毛,還是用一個心,可見你的心是能大能小的啊!”
人心可大可小,小時一根毫毛即可填滿,大時則可容納天地萬物。心界原本廣闊無邊,只在自己所想所念。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的大小,完全取決於我們心量的大小,如果我們心量狹小,我們的世界就會很小;如果我們心量寬闊,我們的世界就會很大。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到無窮無盡的時間裡、空間裡,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浩淼如海,無邊無際。
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不能恢復自己的智慧德能,主要是因為心量太小了。我們學佛,主要目的就是恢複本有的心量。我們現在的心量都很小,起心動念之間心量都會畫成很多格子、很多界線,非要分出你我他,這樣無論如何也不能修行成佛。一定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容人、能容物、能容事,能包容一切,不要去跟一切人、一切事斤斤計較,不要苛求,不要勉強,不要執念,要隨喜,要安住,要圓融。
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一切都是虛妄的、無常的,那么還有什麼好計較,還有什麼好認真的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夠常常做如是觀,自然會心開意解。
淨空法師說:“量大福才大。不能包容的人是可憐憫者,六道凡夫。”佛陀在《楞嚴經》上有個比喻,他把虛空比喻成一片雲彩,把心量比喻成虛空,我們不妨試想一下,是虛空大還是雲彩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心量,量大才能福大!
名人推薦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聖嚴法師
德勝者,其心乎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弘一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