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之辭

偏見之辭

《偏見之辭》是洪治綱創作的文學評論集,首次出版於2017年11月。

該書分三輯,收入《底層寫作與苦難焦慮症》《畸形“智慧”的迷戀與書寫》《有關傻子形象的“傻想”》《資訊時代,批評何為?》等文章。從巨觀角度入手,分析一種文學現象、文學思潮,把握某一類型的小說創作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是洪治綱所擅長的。他的評述性文章條理分明,觀點明確,覆蓋面廣,語言樸實、易懂,是一種大刀闊斧式的寫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偏見之辭
  • 作者:洪治綱
  • 文學體裁:文學評論集
  • 字數:26萬字
  • 首版時間 :2017年1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偏見之辭》系“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之一,針對文壇上作品趨於“同質化”、經典難出等現象予以分析解剖並提出應對之策,對著名作家的作品評論、作家的責任、老一輩作家與“80後”作家的代溝等都給予了犀利且尖銳的評判。文中大量引言出處明確,是偏見之辭也有公正之見。

作品目錄

第一輯
第二輯
第三輯
論新世紀文學的“同質化”傾向
底層寫作與苦難焦慮症
俗世生活的張揚與理想主義的衰微
畸形“智慧”的迷戀與書寫
有關傻子形象的“傻想”
文學的“意義”與“意味”
主體意識的回歸與文化身份的認同
短篇小說,或一些問題
揮之不去的隱憂——2014年短篇小說創作評述
短篇小說的“顯”與“隱”——2015年短篇小說創作評述
對抗消極的慣性寫作——2009年短篇小說創作評述
思維慣性的滑行與超越——2007年短篇小說創作評述
陷阱中的寫作——論新世紀初期的長篇小說創作
先鋒文學與形式主義的迷障
困頓中的掙扎——賈平凹論
傲慢、奴性及其他
魏晉風度與“魚道主義”
是“弒父”,還是“代溝”?
論非虛構寫作
文學信念與作家的知識分子承擔
重返批評的苛求之路——論李建軍的文學批評
資訊時代,批評何為?
後記

成書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鏡子。當文藝出現一定範圍內的亂象叢生、迷失方向而不自覺不自知時,就需要嚴肅的文藝批評及時站出來,發揮其引路導向、“剜爛蘋果”的重要功能。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當代文學批評的針對性、戰鬥性和原則性,營造講真話、講道理的文學批評氛圍,作家出版社於2017年11月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以對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容,集中展示有力量、有風骨、敢說真話、敢於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偏見之辭》即該文叢中的一本。

作品鑑賞

從巨觀角度入手,分析一種文學現象、文學思潮,把握某一類型的小說創作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是洪治綱所擅長的。在《偏見之辭》里收錄了多篇這樣的文章,談論新世紀文學的問題,長篇小說及短篇小說的創作,以及年度短篇小說綜述等。巨觀的把握需要大的閱讀量和較強的分析及掌控能力,顯然,這兩點他都是具備的。他的評述性文章條理分明,觀點明確,覆蓋面廣,語言樸實、易懂,是一種大刀闊斧式的寫法。
身為批評家,他時時在關注新世紀文學的發展現狀,並且他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大的特徵和發展趨勢上。在他的文章中,往往能看到一種基於長期觀察和思考的橫向的,帶有發展過程的梳理和概括。如《俗世生活的張揚與理想主義的衰微——新世紀文學十年觀察》一文,他談論新世紀文學創作由現實主義向俗世主義滑行的集體傾向,就是從文學的本源開始,從文學最初的本質以及文學理論的傳統開始,去梳理文學創作從早期的理想主義下行到現實主義,又從現實主義變異到俗世主義所經歷的過程。同時,又從作家的主體意識和精神格調上,探討了這種創作格局形成的內在癥結,以及對中國當代文學發展的潛在危機。
他對新世紀文學的認知,大都是比較準確的。在《論新世紀文學的“同質化”傾向》一文中,他將文學創作的“同質化”視為中國新世紀文學中一種不可忽視的內在痼疾。“同質化”的問題,確實是當代文學作品質量普遍低下的癥結所在。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和以消費為主的現代社會,無疑加劇了這種病症的惡化程度。商品化以不可遏制的勢頭席捲了文學領域,越來越多的文學創作脫離了思想和意義,也脫離了作家個人的生命體驗與感悟,純粹變成了一種以金錢為目標,以市場為嚮導的商品製作。高產量、低成本的要求必然導致模式化和同質化,自我抄襲和互相抄襲。
對於新世紀文學創作形式上所呈現出的多元性,洪治綱也認為只是一種表面的假象,“這種‘同質化’的創作潛流,在不同的審美範疇內不斷循環,從整體上看,似乎並沒有影響文學多元化的基本格局,但在文學的‘每一元’之內,卻又顯得彼此似曾相識,趨同性遠遠大於差異性。”這種論斷是準確的,除了他後文所列舉的網文,還有很多其他的文學作品,小說,詩歌等都是移花接木,換湯不換藥。小說家在自己的創作中並未經歷痛苦,形色各異的面具下,所隱藏的,仍然是同一副尊容。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偏見之辭》
2017年11月
作家出版社
978-7-5063-9645-5

作者簡介

洪治綱,男,1965年10月出生於安徽省東至縣,文學博士,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及評論近300萬字。出版有《守望先鋒》《余華評傳》《無邊的遷徙》《中國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主體性的彌散》《心靈的見證》《邀約與重構》等個人專著十餘部,以及《國學大師經典文存》《最新爭議小說選》《年度中國短篇小說選》等個人編著二十餘部。曾獲第四屆全國魯迅文學獎、首屆全國“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首屆“當代中國文學評論家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