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音是英國倫敦地區一種普遍英語語調發音,是一種流行的英語地方語調。考克尼一詞意指英國倫敦的工人階級,並且尤其可以指東倫敦以及當地民眾使用的考克尼方言(倫敦方言)。這個詞也可指在倫敦的工人階級中非常常見的考克尼口音(倫敦口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倫敦音
- 外文名:Cockney accent
- 又稱:考克尼口音
簡介,特點,齒擦音的消失,複合元音(diphthong)的改變,其他母音的改變,文法方面的特徵,
簡介
一般人認為一個人要被稱為考克尼,他必須一定要在距離聽得到位於切普賽德街(Cheapside;但是切普賽德街本身並不位於倫敦東區。)上的聖馬莉里波教堂(St Mary-le-Bow)的鐘聲的範圍之內出生。但是教堂的鐘塔自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便停止敲鐘,直到1961年才恢復。不過隨著倫敦的發展,城市的背景噪音也隨之增加,因此實際上可以聽到鐘聲的範圍已經縮小了。這個範圍在最大期時包括了倫敦市、克拉肯威爾(Clerkenwell)、芬斯伯里(Finsbury)、西爾狄區(Shoreditch)、候克斯頓(Hoxton)、史戴普尼(Stepney)、貝斯諾格林(Bethnal Green)、石灰工廠(Limehouse)、沃平(Wapping)、白教堂(Whitechapel)、沙德威爾(Shadwell)、伯茫西(Bermondsey)、羅瑟希德(Rothehithe)、伯洛(Borough)、以及派克漢(Peckham)等地,不過根據迪克·惠丁頓(Dick Whittington)角色的描述,聖瑪莉里波教堂的鐘聲最遠可以在海格(Highgate)聽到。
考克尼方言。考克尼方言有著非常顯著的口音與用字,而其使用者也常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考克尼押韻俗語。英語方言調查報告(Survey of English Dialects)向一名哈克尼區的長久居民錄製了一段對話。(點選這裡試聽。)
約翰·肯頓·霍登(John Camden Hotten)在他1859年的《俗語字典》(Slang Dictionary)中提及考克尼方言的使用,他敘述倫敦東區當地的路邊攤販使用一種奇特的俗語。考克尼方言的俗語中也有許多從其他語言借用而來的詞,其中包括原為希伯來語中指“正當的”的“kosher”後因經由意第緒語而傳入,以及原為德語中指“安靜的”的“shtumm”(/ʃtʊm/)同樣也經由意第緒語傳入。除了意第緒語之外,羅姆語中原意為媒但意指“金錢”的“wonga”,以及羅姆語中的“kushtipen”意指“好的”的“cushty”同樣也是外來語。有時因應角色的需要,有些非考克尼的演員會模仿考克尼方言,這種仿考克尼方言被稱為“謨克尼”(Mockney)。
特點
倫敦音的音調與美式英語有著很大差異。常常觀看好萊塢電影的人們不難發現,美國人說英語的語調大多是降調,一致性採用低沉的聲音和音調;而如果你注意大多的英國電影,你會發現,人們語調的高低不同有著明顯的差異,一個中長的英語句能夠有5種音調的變化,這,是倫敦音最大的特點。
齒擦音的消失
在所有情況下/θ/變為[f]。例,maths:[mæfs]
在所有情況下/ð/變為[v],但若為第一音則發為[d]。例,bother:['bɒvə],they:[dæɪ]
複合元音(diphthong)的改變
/eɪ/發為[æɪ]。例,bait:[bæɪʔ]
/əʊ/發為[æʉ]。例,coat:[kʰæʉʔ]
/aɪ/發為[ɑɪ]。例,bite:[bɑɪʔ]
/aʊ/可發為[æə]。例,town:[tʰæən]
其他母音的改變
/æ/發為[ɛ̝]或[ɛi]。例,tan:[tʰɛ̝n]
/ʌ/發為[ɐ̟]。
當在非最後一音位置時/ɔː/發為/oː/。
/iː/發為[əi]。例,beet:[bəiʔ]
/uː/發為[əʉ]或[ʉː]。例,boot:[bʉːʔ]
L音以元音替代(L-vocalisation),因此例如Millwall發為['mɪowɔː]。現實使用中的/l/替代因為會受到附近母音的影響而可以發為,[u]、[o]、或[ɤ]。
文法方面的特徵
使用“我”的賓格(me),而不用所有格(my)。例如“At's me book you got 'ere”。
使用“ain't”代替isn't、am not、are not、has not、以及have not。
許多上述的特徵亦漸漸散布到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的河口方言。河口方言的使用者會使用部分但不是全部的考克尼方言的特徵。若將考克尼方言與河口方言相比,在考克尼方言中較常發現H的消失與“ain't”這種文法上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