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是藝術創作的方法,不是抄襲的藉口

借鑑是藝術創作的方法,不是抄襲的藉口

《借鑑是藝術創作的方法,不是抄襲的藉口》是藝術評論家王進玉的文章,發表於《新快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借鑑是藝術創作的方法,不是抄襲的藉口
  • 作者王進玉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品出處:新快報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切有關藝術的問題都是複雜的,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比如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借鑑與抄襲的界限等。特別是美術創作上的借鑑與抄襲問題,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時至 今 日也尚無一個明確、統一的標準,只能靠欣賞者主觀評斷,具體作品具體分析。正因為如此,抄襲被堂而皇之地運用到了藝術創作上,以至於當下出現大量作品“撞車”現象。
眾所周知,傳統美術一直以來都十分強調繼承、臨摹的重要性,而對原創、創新等則普遍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甚至有一種暗暗的牴觸情緒。這也就導致了美術創作上的陳陳相因:要么是風格面貌上的大同小異,要么是技法技巧上的循規蹈矩。其作品更像是畫面形式的簡單拼湊和技法技巧的直接借用,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創作行為:既沒有自己原創性的思想表達,也沒有創新性的筆墨圖式、語言符號等。
可悲的是,現實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他們乾脆把抄襲當借鑑,拿臨摹當創作。殊不知,借鑑也好、臨摹也罷,不過是研究、學習傳統的一個重要方式,而並非藝術創作的偷懶途徑。或照搬照抄不加改 變、或移花接木東拼西湊、或局部放大喬裝粉飾等等,都是抄襲者慣用的手法和伎倆。所以,這也是傳統一路美術發展整體相對緩慢、暮氣沉沉、缺乏生機的重要原因。當代藝術領域更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很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 們一貫的教育理念與創作思維都在不斷灌輸和強化著所謂繼承、臨摹、借鑑的重要性,甚至將其看作是藝術實踐的全部內容,而普遍輕視原創、創新的力量。這樣時間一長,自然就會退化甚至喪失彌足珍貴的原創意識與創新能力,造成創作上的惰性思維與投機舉動。畢竟,無論是借鑑還是抄襲,都遠比原創、創新要容易、方便得多。這也的確是一條實現藝術速成、攫取現實利益的捷徑,完全符合當下一部分人“利”字當頭、急功近利的心理。
毫不客氣地講,我 們所說的繼承、臨摹、借鑑,很多時候不過是“抄襲”的代名詞和自身欠缺原創能力的藉口而已。須知,創新才是藝術的生命。沒有創新,藝術就沒有生命力,也只會導致價值標準的混亂。這對藝術的真正發展必將造成致命的傷害。儘管繼承、臨摹、借鑑是實現藝術創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但畫家要把握好度,要能夠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不是只體現為外在形式技法上的“像”,更重要的還要放在思想精神與文化內涵的消化和吸收上。否則,完全可以將其看成是藝術上的抄襲行為,其終究會失去創作的本來意義。

作者簡介

王進玉,安徽宿州人,現居北京,知名青年學者、藝術家、藝術評論家。現為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專委會委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新水墨專委會(新水墨畫院)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報》《中國美術報》、新浪網等知名媒體專欄評論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北京東方中國詩書畫院副院長等。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中國美術報》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評論文章三百餘篇,評論、詩詞、散文、雜文等總計百餘萬字。出版有評論集《發現》《讓評論家說話》、詩文集《愛在繼續》《母親花》、書法集《王進玉自作詩詞書法》等多部。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