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航空旅客提供地面服務的主要建築物,又稱航站樓,通常根據
跑道和通往城市公路的布局而設定在
航空港內比較適中的地點。其基本功能是:保證出發、到達和中轉的旅客能迅速而有秩序地登上飛機或離開機場,同時為旅客或迎送親友的客人提供候機和休息等場所。
設施
早期航空運輸企業在機場只建有一些簡易房屋接待航空旅客。20世紀50年代以來,航空旅客激增,客運業務繁忙的航空港陸續修建了規模宏偉、設備複雜、多功能的現代化候機樓。其主要設施有旅客服務設施、生活保證設施、行李處理設備和行政辦公用房等。旅客服務設施有:航空公司售票、問訊櫃檯,登記客票、交運行李服務櫃檯,安全檢查、出入境管理、海關檢查、衛生檢疫等櫃檯,有線廣播設備,進出港航班動態顯示裝置和旅客登機設施(如登機口、旅客集中休息廳、登機橋、自動客梯、升降登機車、可移動的旅客休息室)等。此外,還有為迎送旅容者使用的迎送廳、瞭望平台等設施。生活保證設施主要有:旅客休息室、遊樂室、餐廳、酒吧間、食品飲料自動出售設備,以及其他公共設施,如銀行、郵局、書報攤、售品部和旅館及出租汽車預訂櫃檯等。行李處理設備有:行李分揀裝置、行李車、傳送帶、行李提取櫃檯等。行政辦公用房、航空公司業務用房等,根據業務需要設定,對旅客不開放。
布局
大型航空港起降飛機多,旅客吞吐量大,業務十分繁忙,例如美國芝加哥奧黑爾航空港,客流高峰季節,每天進出港飛機達2000架次以上,過往旅客十餘萬人。在交通流量大的情況下,為適應旅客的特點並滿足他們的使用要求,候機樓的各種設施的配置必須合理。同時要設計科學的旅客流程圖,使各類旅客在樓內的活動互不干擾。
多數候機樓對進出港旅客採取立體隔離的辦法,即將進出港旅客的行動路線分別安排在兩個樓層內:對國際和國內旅客,則採取平面隔離的辦法,即在同一層樓內,分別設定國際旅客和國內旅客的活動場所。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進出港旅客流程示意圖見上圖。
分類
候機樓按登機口布置方式分為4種類型。登機口是供旅客登機、離機的口門。相對一個登機口布置一個機位,供一架飛機停靠。①前列式候機樓。登機口沿候機樓前沿布置。②廊道式候機樓。候機樓主樓朝停機坪方向伸出一條或數條廊道,登機口沿廊道兩側布置。③衛星式候機樓。在候機樓主樓之外建造一些登機廳,沿登機廳周圍布置登機口,而登機廳與主樓用廊道連通。④綜合式候機樓。採用上述3種或其中兩種形式建造的候機樓。
現在,由於一些較為發達的城市並不具備建設飛機場的條件,但是貿易關係來往的繁多使候機樓產生了另一種模式。也就是設在飛機場以外相距較遠的某個城市,然後同樣具備以上所說候機樓的功能,例如說,在
順德就有四個候機樓 ,它們都有直達機場的大巴,每天的班次達12次左右,往返於白雲機場以及順德之間,為當地或者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同時這些候機樓還具有物流貨運等的功能。而一般這樣的候機樓還會兼具商務酒店等的服務設施,集飲食娛樂於一身。
形式
候機樓按登機口布置方式可分為前列式、廊道式、衛星式和綜合式。
前列式候機樓是沿候機樓前沿布置登機口和機位。
廊道式候機樓是由候機樓的主樓朝停機坪的方向伸出一條或幾條廊道,沿廊道的兩側布置機位,對正每一機位設登機口。芝加哥奧黑爾、
倫敦希思羅、
東京羽田等航空港的候機樓即屬此種形式。
衛星式候機樓是在主樓之外建一些登機廳,用廊道與主樓連通。登機廳周圍布置機位,設相應的登機口。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即採用此種形式。
綜合式候機樓是採用上述三種或其中兩種形式而建造的候機樓。巴黎
奧利航空港南候機樓即屬此種形式。
候機樓按其建築物的布局可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類。集中式候機樓是候機樓為一完整單元的建築物,前列式、廊道式、衛星式、綜合式候機樓均屬此類。分散式候機樓是每個登機口成為一個小的建築單元,供一架飛機停靠,旅客乘汽車可以直接到達飛機門前。建築單元排列成一直線或弧線,組成候機樓整體。
旅客登機方式同候機樓的形式有密切關係。集中式候機樓多採用登機橋;分散式候機樓一般採用登機車和登機梯。登機車往返於候機樓和飛機之間接送旅客上、下飛機,有普通式和升降式兩種。升降式登機車可以升到與飛機艙門相同的高度。登機梯有機上自備客梯和地面客梯兩種,一般多在規模小的航空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