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之陽,有一塊刻著“候人兮猗”篆書大字的橢圓形巨石。這塊石頭呀,有的說它是多情的石頭,有的說它孕育著民歌的細胞。這為啥?二千多年前,秦相呂不韋主編的宏篇巨著《呂氏春秋》,說得最清楚不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候人石情歌
- 出處:呂氏春秋
歷史記載,故事內容,發展歷史,
歷史記載
《呂氏春秋音初》載:“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
故事內容
當年,大禹一心想著治理洪水,個人婚姻大事全丟在腦後。他帶人到懷遠塗山劈山導淮,已年屆三十。人常說三十而立,他這個年齡,還單身一人,不少人都為他著急。大夥勸說道:“大禹呀,你該娶個媳婦安家啦!”可是,這情感的事不能強求啊。這些年,傾慕大禹的姑娘真不少,就是沒有哪個讓他心動的。不知哪世修來的緣分。一天,一位豆蔻年華的姑娘竟撞進大禹的心頭。她就是塗山氏國的酋長女嬌(又名塗山氏女)。雖說在塗山南坡只見一面,她那桃花一樣有紅似白的笑臉,兩汪水靈靈會說話的大眼睛,一下子讓大禹心動纏綿。大禹兩眼痴痴地望著女嬌,腳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女嬌這時也看見了大禹。大禹為民治水甘於奉獻,早如雷貫耳。今日相見,真是上天美意,千載難逢。女嬌脈脈含情地送去真誠的秋波。男有情女有愛。大禹女嬌,心有靈犀,難捨難分。“快走啊大禹,挖河工地急等著你呢!”相見時難別亦難。因治水事急,兩人不得不各奔東西。女嬌思念大禹,心心念念墜入愛河。一日,女嬌遙望治水工地,情不自禁地吟唱出“候人兮猗”之歌。這支歌呀,她不僅自己唱得動情,還讓侍女站在塗山陽坡的巨石上,反覆地吟唱:“等候的人啊,多么的長久……”盼望大禹早早歸來,向他敞開愛情之窗。侍女當年站立的那塊大石頭,被後人尊稱為“候人兮猗石”。
發展歷史
“候人兮猗”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歌,祖先們稱它為“南音之始”。到了周朝,周公及召公到塗山一帶採風,把蒐集的南音(民歌)編入《周南》和《召南》。孔子編的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作品集《詩經》里十五國風的前二章,就是《周南》、《召南》。塗山古屬吳頭楚尾,楚國勢力達到淮河流域後,以屈原為代表的文人騷客,學習與藉助南音“兮”字作助詞的歌舞韻律,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光輝燦爛的楚辭。南音導其源,“楚辭”盛其流。從“南音”到二南,從二南到楚辭,再從楚辭到後來的漢賦和明清小說,可謂是承前啟後,一脈相承。
今人難聞“候人兮猗”歌,”候人“則識古女嬌。”候人兮猗石”,見證了大禹與女嬌純潔浪漫的愛情,見證了我國第一支民歌的誕生,成為塗山古蹟的一大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