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閘

倒閘

電氣設備分為運行、備用(冷備用及熱備用)、檢修三種狀態。將設備由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倒閘,所進行的操作叫倒閘操作。通過操作隔離開關、斷路器以及掛、拆接地線將電氣設備從一種狀態轉換為另一種狀態或使系統改變了運行方式。這種操作就叫倒閘操作。倒閘操作必須執行操作票制和工作監護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閘
  • 外文名:Switching
概念,安全措施,注意事項,安全性評價,評價方法,危險點的基本概念,危險點分析,

概念

電氣設備分為運行、備用、檢修三種狀態。將設備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倒閘,所進行的操作叫倒閘操作

安全措施

1、任何倒閘操作都必須由倒閘負責人全面指揮,並在現場監護,倒閘操作必須使用倒閘操作票。
2、倒閘前,倒閘負責人應對設備投入運行的線路、開關等進行檢查,都處於完好狀態方可進行倒閘操作。
3、倒閘過程中,操作人員應注意先後順序,防止帶負荷拉閘。
4、倒閘時應先將受電機房的聯絡開關及電源開關合上,然後合上送電機房電源開關的隔離閘刀及油開關。此時,對於正在運行的設備檢查是否有電源指示;如果沒有指示,則應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
5、當運行迴路已經投入運行時,應先停下送電機房另一迴路油開關及隔離閘刀,後停下受電機房的電源開關,且兩端開關都要掛上警告牌。
6、倒閘完畢,由值班人員(操作人員)收回和保管工作票。

注意事項

“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電力企業創造性地運用於安全管理實踐,取得了極大成效的現代安全管理辦法。積極推廣、綜合運用“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等方法有利於辨識和治理事故隱患,有利於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落到實處,從而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安全性評價

(1)“預防為主”是現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
所謂危險點,是指在作業中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部位、場所、工器具或動作等。危險點包括3個方面: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業環境,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誘發職業病;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機器設備等物體,三是作業人員在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技術或工藝規定,隨心所欲地作業。
現代安全管理理論認為,生產事故的發生雖然有其突發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預測、預防和控制的。“預防為主”是現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國家電力公司“安全生產責任書”中就明確指出:“我們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外,通過我們的努力,所有事故都應當可以預防;任何隱患都應當可以控制。”是對長期以來存在的“事故難免論”的否定,是人們安全思想認識的飛躍,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
(2)以安全系統工程的理論研究生產過程
人類從事的生產過程都包含著利用能量做功的過程,一旦能量失控,就可能引發人身或設備事故,因此 生產系統存在固有危險。然而生產及生活中的固有危險都是在人機環境系統控制之下運作的。無論生產過程如何複雜,都可以置於人機環境系統中進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可知,產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機(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生產環境包括物理(空間、時間)環境、化學環境、生物環境和生產組織人文環境,這些均可以分別歸納為“人”或“機(物)”的範疇。因此,按照安全系統工程的觀點,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就可以分為2類:一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二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引起的,預防事故應該從這兩方面入手。
安全系統工程理論特彆強調“管理”,認為產生事故的間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它是產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隱患。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消除,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變。
(3)危險辨識和評價是事故預防的重要手段
要預防和控制工業事故的發生,首先必須發現和辨識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和隱患,然後再採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範。危險辨識和評價是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預防技術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許多先進工業國家的成功經驗。
很多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制訂了用於風險評估和危險辨識的法規和標準。英國標準BS8800“職業衛生與安全管理體系”就規定“所有僱主和自謀職業者對其業務活動中的風險評估負有法律義務”。因此,大小工程的立項和開工,特別是一些危險性較大的工程,都必須先進行風險評估,生產過程中也必須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否則就是違法。“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都屬於風險評價的理論範疇,而且是預防和控制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評價方法

(1)安全性評價
安全性評價的定義是: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度量和預測,通過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確認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尋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安全性評價根據進行的時期可分為事前評價(前饋評價)、過程評價(現狀評價)、事後評價(後饋評價)、跟蹤評價等類型。安全性評價的方法有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和模糊評價等多種。
(2)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內容
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內容包括設備系統、勞動安全與作業環境、安全管理等三部分。涉及8個方面的評價因素:
①生產設備是否符合安全條件。
②主要生產工具、機具是否符合安全條件。
③上級頒發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實。
④生產設備、工機具管理水平。
⑤安全生產主要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貫徹執行情況。
⑥人員技術素質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⑦勞動環境是否符合安全條件。
⑧重大自然災害抗災、減災措施落實情況。
(3)發供電企業安全性評價的特點
①評價範圍是發供電企業現存的處在變化中的危險因素,不僅包括人身,還包括設備、環境管理等方面。
②評價目的是預防重特大、人身、惡性頻發性事故,著眼點是安全基礎而不是事故機率。
③運用綜合評價的方法,屬於定性評價範圍,用評分法進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文字說明和數字分析相結合。
④不劃分星級或安全等級,而是用相對得分率(安全基礎指數)來衡量系統的安全性(危險性):
相對得分率=(實得分/應得分)×100%
⑤具體操作上由企業自我查評與專家評價相結合,形成企業自查、整改、專家評價、再整改、複查、鞏固、新一輪評價等不同環節組成的企業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安全機制。
(4)評價因素
設定評價因素和對其進行評價評定,都需要有一定的依據,主要採取的形式是:
①對生產設備的安全性評定,主要依據是國家電力公司頒發的《輸電網安全性評價》,評價內容要以其中的條款為標準。
②查證的方法主要是以檢查各種記錄、現場各類設備運行狀況、各類試驗報告、各種台賬等為依據,核實設備是否符合現場運行的安全標準。
做安全性評價工作時,要做到有的放矢,在選擇評價因素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關鍵的,重要的不能遺漏。
②以直接反映安全基礎的因素為主。
③以對事故發生影響大的因素為主。
④一般關聯因素,若無特殊需要,可以例外。
評價的內容包括主變壓器、電抗器、無功補償裝置、靜態補償裝置、高壓斷路器設備、“小四器”、母線及架構、直流系統、過電壓和接地裝置等部分。評價因素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定:
①生產設備是否符合安全條件。
②生產設備附屬檔案是否符合安全條件。
③上級各類反事故措施的落實情況。
④生產設備的技術管理現狀。
⑤生產、安全主要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貫徹執行情況。

危險點的基本概念

(1)危險
所謂危險是指能導致事故發生的既有或潛在的條件,危險是安全的反義詞。“危險的定義”是指若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機率)和所具有的危害性(嚴重程度)超過了允許限度;則所從事的活動或對象系統是危險的,否則則認為是安全的。
(2)危險嚴重度
危險嚴重度是表示危險嚴重程度的等級,是對危險嚴重程度的定性度量。一般危險分為4個等級:第一類,惡性的,這類危險的發生會導致惡性事故發生,造成重大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第二類,嚴重的,這類危險的發生會導致設備嚴重損壞或人身嚴重傷害;第三類,輕度的,這類危險的發生會導致人身輕度傷害或設備損壞;第四類,輕於第三類的人身輕微受傷或設備輕微損壞,這類危險可以忽略。
(3)危險點
危險點就是事故的易發點、多發點、設備隱患的所在點和人的失誤的潛在點,是指在生產作業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業環境,有可能造成危害機器設備和作業人員違反安全規程的不規範操作及習慣性違章等。因此,危險點是一種誘發事故的隱患,如果不進行防範和治理,在一定條件下它就有可能演變為事故。作業中的危險點,是指在作業中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部位、場所、設備、工器具等。
危險點的生成有下列幾種情況:
①伴隨著作業實踐活動而生成。
②伴隨著特殊的天氣變化而生成。
③伴隨著設備製造缺陷而生成。
④設備檢修、維護不周而生成。
⑤習慣性違章作業而生成。
總之,危險點的生成是違反生產活動客觀規律的結果。

危險點分析

(1)危險點分析
危險點分析是指在一項作業或工程開工前,對該作業項目(工程)所存在的危險類別、發生條件、可能產生的情況和後果等進行分析,找出危險點。其目的是控制事故發生。
(2)危險點分析的必要性
危險本身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這是因為生產過程中有許多因素是隨機的,特別是因為它受到作業人員的心理和精神狀態的影響,其次,危險的程度也難以確定。因此,為防止事故的發生,必須對作業中所存在的危險進行認真分析,找出危險點並全力加以“控制”。“危險點分析”或“危險點控制”的完全表述應該是“工作前危險點危險源的分析與工作中危險點危險源的控制”。
人類從事的每一項生產活動都存在著包括勞動者本身、工具設備、勞動對象、作業環境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危險性和不安全因素。工作前經過認真分析,充分認識危險點和危險源所在之處,工作中採取隔離、警示、個人防護等有力措施加以防範,達到超前控制和預防事故的目的。
在安全生產的實踐中,電業員工創造了許多預防事故的方法與措施,如施工前的“安全交底”,運行中的“事故預想”,檢修中的“安全措施卡”,調度工作中提倡“多說一句話”等,都可以歸納為“危險點分析”的範疇。當前提倡開展“危險點分析”活動,旨在使這項工作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通過規範化的措施,使一線員工在工作現場形成預警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形成一種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安全機制。
(3)危險點分析的要點
①工作場地的特點,如高空、井下、容器內、帶電、交叉作業等,可能給作業者帶來的危險因素。
②工作環境的情況,如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有毒有害氣體、缺氧等,可能給工作人員安全健康造成的危害。
③工作中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具等可能給作業人員帶來的危害或設備異常。
④操作程式工藝流程的顛倒、操作方法的失誤等可能給作業人員帶來的危害或設備異常。
⑤作業人員當時的身體狀況不適、思想情緒波動、不安全行為、技術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給作業人員帶來的危害或設備異常。
⑥其他可能給作業人員帶來危害或造成設備異常的不安全因素。
(4)危險點分析的一般方法
危險點分析的方法是:在詳細了解設備及系統的功能、結構以及運行情況後,根據工作任務、檢修項目及操作目的,對可能影響安全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在分析危險因素時,應該對分析範圍加以限定,以便在合理的、有限的範圍內進行分析。列出所有影響安全的危險因素,找出危險點,提出控制措施。綜合其特點和經驗,危險點分析的一般步驟是:
①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分析本次作業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
②查清危險源,即查清危險因素存在於哪個子系統中。
③識別轉化條件,即研究危險因素變為危險狀態的觸發條件和危險狀態變為事故的必要條件。
④劃分危險等級,排出先後順序和重點。對重點危險因素要優先加以“控制”或“處理”。
⑤制定控制事故的預防措施。必要時召集有經驗的老工人或工程技術人員研究預防對策。在辦理“兩票”的同時填寫“危險點分析控制單”,向所有工作成員交底,每個工作成員簽字。工作中認真落實控制措施,工作負責人(監護人、安全員等)認真監督。保留“危險點分析控制單”備查,並總結經驗,逐步形成各崗位典型的危險點分析控制資料。
⑥指定落實控制措施的負責單位和人員,並且必須監督到位。工作負責人組織並主持對將要進行的工作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找出危險點。
發動職工創造適合本單位情況、有特色的危險點分析控制方法,在開展“危險點分析”活動中要特彆強調認真學習《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因為《電業安全工作規程》中不僅指出了有關操作的危險點,還指出了控制措施和方法。調查統計表明,在許多發供電企業一線員工中,有相當多的人在自覺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有差距,少數人甚至有牴觸情緒,這是違章操作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應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