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調整好成分和溫度的金屬熔體由熔煉爐輸送到靜置爐的倒爐工藝過程,稱為倒爐,也可稱為出爐或轉爐。 這一工序影響著鑄造的產品質量,因此在生產中出現了許多方法。為解決吸氣和氧化夾渣廢品,較普遍地套用流管倒爐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爐
- 外文名:Pour furnace
- 地點:煉鋼廠
- 特點:延長爐齡
- 其他稱呼:轉爐,出爐
- 常用方法:流管法
方法,倒爐控制,倒爐取樣,
方法
常用的倒爐方法是流管法,流管倒爐法是根據熔煉爐和靜置爐的落差產生的液體靜壓力,使液體經流眼、沿流槽和流 管進入靜置爐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要用硫黃粉或熔劑保護液體表面,還要保證金屬滿管流動,以使流槽內的熔體平穩地流動。此外,轉爐方法還有虹吸轉爐法、充氮增壓轉爐法、磁力泵和離心泵轉爐法。
倒爐控制
從第一次倒爐到開始出鋼所需要的時間是決定氧氣頂吹轉爐車間總生產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對溫度和(或)成分作大校正的爐次,生產能力將明顯地降低。
倒爐取樣
吹氧期結束時,倒下爐子以便取樣和測溫。通常在倒爐之前用某種機動設備把一個有耐火材料襯層的取樣擋板拉至爐前。倒爐時應注意熔渣情況。如果它過度起泡沫,可用人工加入少量添加物,如硫榨、鹽、木塊或切成碎塊的橡膠輪胎,使泡沫塌下去。如果熔渣過於粘稠或結殼,不便取樣,就可能需要在高槍位下進行短時間補吹,使之變稀。化學分析用的鋼樣用樣勺從爐內取出,倒入模中,或者用取樣裝置直接從熔池取出。這類直接取樣裝置有一個裝在紙管頭部的消耗式模子,裝在鋼管上插入熔渣下面取樣。直接取樣操作方便,而且能消除諸如樣勺蘸渣、樣勺沸騰、以及金屬樣與脫氧劑的重量比例等因素的變化。直接取樣使試樣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注意問題
倒爐的質量對金屬內部純潔度和熔體溫度的影響很大,也很容易造成事故。因為倒爐時熔體處於流動狀態,特別是開始階段,熔煉爐內金屬靜壓力大,衝出速度快,熔體敞露液面增大,如果控制不好,則可能發生事故,生成大量氧化膜污染熔體,使熔體溫度急劇降低。在倒爐終了時,如果堵流口處理不當,還會導致下熔次“跑溜子”或者“凝流眼”。
由於流管法套用較為普遍,在此列出在流管法倒爐作業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1)倒爐時的流管,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流管的長度與熔煉爐和靜置爐的落差相適應。
2)流管內孔孔徑應比熔煉爐流眼尺寸稍大。如太小則易造成冒槽、凝管及延長出爐 時間;太大則不易達到滿管流動。
3)耐火度適宜,保溫性能好,熱容小;質量輕,強度高,壽命長。
4)不受熔體侵蝕,也不污染熔體。
(2)正確控制倒爐前靜置爐的爐膛溫度和熔體的出爐溫度。倒爐前靜置爐的爐膛溫度應控制在所鑄合金鑄造溫度的中上限。溫度過高時,有造成熔體過熱的危險;溫度過低 時,將造成熔體溫度下降,甚至低於鑄造溫度。由於靜置爐電功率一般較小,要使熔體溫 度上升到正常鑄造溫度,需要在靜置爐內長時間升溫,從而影響熔體質量。熔體的出爐溫度最好控制在比鑄造溫度的上限高5~10%。這樣既能保證金屬具有充分的流動性,防止 倒爐時“凝流管”,同時使倒爐終了後靜置爐內的熔體溫度恰好控制在鑄造溫度的中上限, 又不至於使熔體過熱。
(3)倒爐前應提前放好流管,利用爐溫將流管充分預熱,並將流槽內殘餘金屬清除乾 淨,防止倒爐時發生凝管事故,污染熔體。
(4)放流管時,流管與流槽接縫處必須用矽酸鋁纖維氈塞嚴,防止倒爐時漏鋁造成污染。
(5)打流口前,應在流槽內撒上一層與該合金精煉熔劑相同的粉狀熔劑,並將流量控 制閥放好。放流後,應迅速調整控制閥,儘快提高流槽內金屬水平,封閉敞露落差,而後 在液面上撒一層粉狀熔劑覆蓋。
(6)當靜置爐內液面封閉流管下口後,在爐內液面上撒一層粉狀熔劑覆蓋。
(7)生產特殊製品時,倒爐前應向靜置爐熔池中均勻撒布一層粉狀熔劑(約10~ 20kg)進行二次清爐,並在虹吸箱內流管四周用塊度約50mm的熔劑塊20~25kg疊壩。 疊壩用的熔劑塊要預先烘烤乾燥,鐵柵欄要事先塗料預熱。
(8)倒完爐,套用5~6kg粉狀熔劑處理虹吸箱內的馬糞狀浮渣,並將渣子徹底扒出。
(9)為防止下熔次“凝流眼”或“跑溜子”,在堵流眼前,務必將熔煉爐內的渣子和 流槽內的殘餘金屬清除乾淨,堵眼釺子頭應套上圓錐形耐火纖維,如發現流眼變形,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