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衝斷層

俯衝斷層

俯衝斷層(underthrust)是指下盤為主動盤的逆沖斷層。作為俯衝斷層,隨著運動的進行,需要負起的上盤斷塊的重量會愈來愈大,因此,大多數俯衝斷層不會延伸很遠,位移量也不會太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俯衝斷層
  • 外文名:underthrust
  • 學科:構造地質學
  • 本質:逆沖斷層
  • 特徵:下盤為主動盤
  • 性質:大多數俯衝斷層不會延伸很遠
主要特徵,分布,油氣構造,相關研究,

主要特徵

俯衝斷層(underthrust)是指下盤為主動單位沿斷層面相對向下滑動的低角度沖斷層。其特點為下盤為主動盤、上盤為被動盤,屬於低角度沖斷層。該術語於1893年由E.Smith提出,與下插斷層(under-fault)同義,並作為逆掩斷層(overthrust)的反義詞。Hobbs和Lawson構想俯衝斷層作用限制在“主動作用力”的特定假說時使用。但實際上,很難鑑別哪一盤是主動的。

分布

在阿爾伯達地區,科迪勒拉造山帶前陸邊緣的大部分地區是以一系列東傾俯衝斷層為標誌的,這些俯衝斷層上覆於人們更為熟識的西傾山腳疊瓦逆沖斷裂構造。13000km的山腳地區,包括很多主要的油氣田在內,都封閉於俯衝斷層帶之下,這個俯衝斷層帶是曾經覆蓋著科迪勒拉東部更廣大地區的一個碩部滑脫帶經剝蝕後的殘跡。

油氣構造

沿頂部滑脫帶的兩邊相對出露的東傾和西傾地層並排延伸便形成了一個長達數百千米、被稱之為“前緣褶皺”或“三角帶”的偽背斜。“三角帶”的地下地質看起來很混亂,其實它可以看成是由疊覆的逆掩沖斷席的系統排列而成。這些逆掩沖斷席由於階梯斷裂而被褶皺並與頂部滑脫帶合併,項部滑脫帶本身又由於其下的構造增厚而被褶皺。 眾所周知,落基山山腳地帶和前緣山嶺的西傾疊瓦逆沖斷層是以一底部斷層或稱底部滑脫斷層為根的。“三角帶”的幾何形態證明還存在一頂部滑脫帶。頇部和底部滑脫帶在阿爾伯達向斜的軸部合併,從而標誌了山腳地區構造形變的東部邊界。其他逆掩沖斷帶的前陸邊緣的橫剖面也表明俯衝邊緣是普遍的,而且“三角帶”幾何形態和地質原理可以解釋一些普遍的構造異常。

相關研究

有研究認為光滑洋殼的俯衝較粗糙洋殼的俯衝更易產生毀滅性的海底大地震。以熱流實測數據為依據,首次發現有大地震發生的俯衝斷層相對於蠕變滑動的俯衝斷層生成更少的摩擦熱,說明有大地震發生的俯衝斷層認為俯衝洋殼的粗糙程度控制著俯衝斷層的強度及地震活動性,光滑的俯衝洋殼導致更弱的斷層可產生更大的地震。這項研究為了解大地震的地質條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不僅對了解俯衝斷層大地震的物理機制, 而且對地震和海嘯的防災減災工作有重要作用。強度更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