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貢硯製作技藝

修水貢硯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修水貢硯製作技藝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南宋末年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

簡介

修水貢硯,又名赫硯,自古以來就是修水傳統工藝品,乃清宮貢品,為江西四大名硯之一。
修水中國貢硯是留存至今為數不多的純手工製作,它有實用、欣賞、藝術、收藏價值,其製作繁瑣,選料精細,造石料、畫圖、打坯、造型、精雕細刻,最後打磨、上臘或封油,工具之多,製作過程時間長,增添了傳統色彩的厚重。
據《義寧洲志》記載:“紫石出武鄉潭家埠紫石潭,石出水中者,良而堅,發墨,琢為硯,類端溪新岩石”。赭硯早在唐朝時期就以作坊問世,至北宋時,大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將赭硯廣贈於友,使之名傳天下。清代道光皇帝老師萬承風,獻赭硯於帝,帝喜而賜名“赭硯”列為貢品,故又名“中國貢硯”。

歷史淵源

赭硯,傳統名硯之一,也稱貢硯,產自江西省修水縣,始出於唐代。清朝道光皇帝老師萬承風(江西修水人氏)獻赭硯於帝,帝喜賜名“赭硯”,列為貢品,故後稱:“中國貢硯”。此硯材以赭黃為主,偶有綠暈,還有純作綠色的。赭石色澤凝重,石質膩潤華麗,研磨無聲,發墨細快,利毫保溫。赭硯的雕刻工藝,既有端硯的細膩精巧的風格,也有北派豪放的氣度,向來受到人們的青睞。
秦漢時期,修水手工生產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磚瓦的製造、石器的加工及硯池的生產。1976年1月,江西省博物館考古人員在渣津坪上(原核工業部267隊駐地)清理東漢墓時,出土器物中就有硯,這證實了當時修水已開始生產硯池。修口、譚家埠等地盛產硯石,此二地硯石石質嫩而堅,細成波紋,滑如凍冰,晶瑩如玉,製成的硯池具有易發黑、貯水不涸、歷寒不凍、墨書鮮久、不損毫鋒等特點,修水硯池為江西“四大”名硯之一。
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尤喜家鄉貢硯,對貢硯頗有研究且極力推崇,將之廣贈於友,使之名傳天下。《雲林石譜》記載:“洪洲分寧縣,地名修口(今江西修水縣)。深土中產石,五色斑瀾,全若玳瑁,石理細潤,或成物像,叩之稍有聲。土人就穴中鐫礱為器,頗精緻,見風即勁,亦堪作研,雖粗亦發墨。”
貢硯生產曾經盛極一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昌作坊從修水收赭硯石坯並用船運回。五十年代後期,修水刊刻社恢復貢硯生產,並首次將硯品通過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出口日本。1974年參加第36屆秋季廣交會,僅一日本商人就訂購一萬方。1984年,赭硯參加全國文房四寶展覽會,博得專家好評,外商爭相訂購。1985年,“立體壽龜硯”獲九江市新產品證書。1987年修水貢硯被省經委評為江西省優質產品,產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成為修水工藝一枝奇葩。

基本內容

雕刻工具有:刻刀、錘子、鑿子、銼、沙紙、沙布、圓規、轉盤、劃線器、各類油石。
品種:貢硯品種有:生肖雕硯、人物雕硯、山水、動物、花草雕硯、鎮紙、掛件、擺件、筆架、筆筒、菸灰缸、圖章、壁雕、碑刻、骨灰盒、茶几、茶具等。代表作品有:九龍戲珠、三羊開泰、馬上封侯、松鶴延年、瓜硯、雞硯等。

基本特徵

技藝特點:歷代民間藝人給予這些赭硯石材以靈氣和生命,他們刻以山水、人物、鳥獸、樹木,無不因勢象形,各具神態,巧奪天工,渾然天成。硯品雕刻既有端硯的細膩精巧,又具有北派豪放氣度。雕刻手法有:平面雕、浮雕、鏤空雕、自然雕。構圖強調意境,神形兼備,其中高檔貢硯的構圖特彆強調意境、悟性,須細觀石質紋理,令人神思飛揚。

主要價值

實用價值:貢硯石質堅而不頑,觸筆細而不滑,發墨速而不粗,儲水久而不涸,歷來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收藏價值:一方精硯的製作,須費百日之工,故歷代丹青翰墨者視為珍品。近年來,賴冬生、王令等一批修水雕刻工作者,通過向各派學習加以自身鑽研,精雕細琢,使每方硯“都為精品,亦為孤品”,使貢硯極具有收藏價值。
藝術價值:修水貢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鐘愛,很多書法家都曾揮豪潑墨,盛讚貢硯。如趙仆初題:“墨舊款新山谷詩書曾得助,雲興波涌神州文筆著騰輝”,柳倩題:“書盡蘇黃通翰墨,硯從修水出文章”,歐陽中石贊:“細潤若疑脂,天然造化奇、驚濤生硯底,玉版泛新詞”,范曾題:“硯出修水,字重蘇黃”。

瀕危狀況

筆墨紙硯是我們傳統的文房四寶,也是文化瑰寶,不過現如今,寫毛筆字的人少了,用到硯台的就更少了,硯台市場持續低迷。而目前在修水貢硯製作中,貢硯選料精細、製作繁瑣,一方硯台製作往往需要數月時間,加上不景氣的市場狀況,導致目前堅守並傳承修水貢硯製作技藝的人寥寥無幾,其傳統製作工藝同其他非遺項目一樣,面臨相似的窘境,技藝傳承後繼乏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