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沖洞遺址

信沖洞遺址

信沖洞遺址,位於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保由村西南約2千米處,是舊石器時代的古遺址。

1995年,保由村村民在洞穴抓蝙蝠時發現信沖洞位遺址。遺址坐落在混雅嶺南部懸崖峭壁之上。在黎語中,“信”即石,“沖”即洞,意為“石洞”。信沖洞遺址出土了較為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經電子自旋共振(ESR)法測定,信沖洞動物化石年代距今約40萬年,其地質年代當在中更新世中期。考古隊還在紅林農場三隊採石場發現了古代哺乳動物化石。信沖洞發現的動物化石證明,40~60萬年前,海南島與大陸緊緊相連,島上分布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存在廣域的沼澤地,有大面積的空曠草地,物種豐富。信沖洞遺址是海南已知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地點,對探討海南的古氣候、古環境、古地理變遷及第四紀地層學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尤其是巨猿牙齒化石的發現,為尋找海南古人類和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3年5月,信沖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沖洞遺址
  • 地理位置: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保由村西南約2千米處
  • 所處時代:舊石器時代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398-1-39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95年,保由村村民在洞穴抓蝙蝠時發現信沖洞位遺址,當時採集了一些化石。
1998年,昌江黎族自治縣文物普查時,縣博物館工作人員揭示了這個發現。當年,海南省文體廳專家即進入洞中作了初步的考察,確定洞中骨頭確係化石,經測定,化石年代約在更新世紀晚期。
2006年5~6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昌江黎族自治縣博物館三方專業人員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信沖洞動物化石地點進行搶救性發掘。
2009年5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將混雅嶺更新世紀晚期洞穴遺址定名為信沖洞動物化石地點。
信沖洞遺址
信沖洞遺址

遺址特點

信沖洞遺址沖洞是海南已知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地點,坐落在混雅嶺南部懸崖峭壁之上。在黎語中,“信”即石,“沖”即洞,意為“石洞”。信沖洞遺址出土了較為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經電子自旋共振(ESR)法測定,信沖洞動物化石年代距今約40萬年,其地質年代當在中更新世中期。考古隊還在紅林農場三隊採石場發現了古代哺乳動物化石。巨猿是與人伴生的靈長類物種,對研究古人類的進化有重要價值,僅在湖北、貴州、廣西、廣東發現巨猿化石,將其的分布緯度向南推移,為繼續研究巨猿的生理特性提供了新的依據。信沖洞發現的動物化石證明,40~60萬年前,海南島與大陸緊緊相連,島上分布著茂密的原始森林,存在廣域的沼澤地,有大面積的空曠草地,物種豐富。
信沖洞遺址
信沖洞巨猿化石點

文物遺存

信沖洞遺址出土了較為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其中包括靈長目、食肉目、長鼻目、奇蹄目、偶蹄目、齧齒目、爬行目及鳥類、魚類等,主要有巨猿、象、中國犀、最後鬣狗和牛、鹿、野豬、豪豬、貘、鼠等哺乳動物化石,其中有些動物屬於滅絕種。

研究價值

信沖洞遺址是海南已知最早的古生物化石地點,對探討海南的古氣候、古環境、古地理變遷及第四紀地層學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尤其是巨猿牙齒化石的發現,為尋找海南古人類和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信沖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信沖洞遺址位於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保由村西南約2千米處。
保由

交通信息

自駕:自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信沖洞遺址,路程約32.4千米,用時約52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