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湯

保和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修月魯般經》引《勞證十藥神書》,具有止嗽寧肺之功效,主治勞證久嗽,肺燥成痿者;咯血、嘔血、吐血。

基本介紹

  • 功用:止嗽寧肺
別名,出處,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附方1保和湯,附方2保和湯,附方3保和湯,附方4保和湯,附方5保和湯,

別名

保肺湯《杏苑》,保真湯《證治寶鑑》。

出處

《修月魯般經》引《勞證十藥神書》。

組成

知母、貝母、天門冬、麥門冬、款花各9g,天花粉、薏苡仁、五味子各6g,粉草、兜鈴、紫菀、百合、桔梗各3g,阿膠、當歸、地黃、紫蘇、薄荷各0.5g。

用法

上為粗末,加生薑3片,水煎,去渣,卻用飴糖15g入藥汁內服之。

功用

止嗽寧肺。

主治

勞證久嗽,肺燥成痿者;咯血、嘔血、吐血。

方義

方中飴、膠、地、歸、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潤肺;五味、天冬、知母以清肺熱;猶恐外寒閉之,則火郁而不清,故佐以姜、蘇、薄荷以疏解其郁;痰飲滯之,則火阻而不降,故用貝母,薏苡仁以導利其滯。郁解滯行,火清肺潤,咳嗽愈而肺燥除。

配伍特點

本方用大隊養陰之品,配大隊止咳化痰之品,是重病用重劑之法。方中知母配貝母名二母散,主治肺癆有熱,不能服溫補之劑者。

運用

《十藥神書》有杏仁、百部,無麥門冬。現在常用於治療肺纖維化、肺不張、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

加減化裁

血盛,加用蒲黃、茜根、藕節、大薊、小薊、茅根;痰盛,加用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殼、枳實;熱盛,加用大黃、山梔、黃連、黃柏、黃芩、連翹;風盛,加用防風、荊芥、旋復、甘菊、細辛、香附子;寒盛,加用人參、芍藥、桂皮、麻黃、五味、臘月;喘盛,加用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蘇子、卜子、葶藶子。

使用注意

本方改為丸劑,名“保和丸”見《血證論》。本方甘寒滋膩之品偏多,脾虛便溏,食欲不振者慎用。

附註

附方1保和湯

組成:知母9g,貝母4.5g,天冬(去心)9g,麥冬(去心)9g,苡仁15g,北五味4.5g,甘草4.5g、桔梗4.5g、馬兜鈴9g、百合9g、阿膠(蛤粉炒成珠)9g,薄荷4.5g。
功用:清火降痰。
主治:肺痿久咳不已,時吐白沫如米粥者。肺津不足,痰凝火郁,肺胃咳嗽。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附方2保和湯

組成:麥芽、山楂、卜子、厚朴、香附各一錢6g,甘草、連翹各五分3g,陳皮一錢五分9g。
功用:消食和胃,理氣止痛
主治:傷食心痛。可用於小兒消化不良,夏季小兒腹瀉,胃腸炎。以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附方3保和湯

組成:神曲三錢,茯神三錢,北沙參三錢,白芍一錢,廣皮一錢,山楂炭三錢,藿香一錢半。
功用:霍亂愈後調養脾胃。
出處:《醫方簡義》卷二

附方4保和湯

組成:橘皮(去白)、茯苓各一錢五分,半夏一錢二分,南星一錢,山梔仁(炒)、白朮一錢,黃芩(炒)一錢,甘草五分,生薑五片。
主治:嘈雜或食後腐作酸臭,心中煩雜者。
出處:《杏苑》卷四

附方5保和湯

組成:生地,人參,茯苓,熟地,五味子,當歸,白芍,知母,黃柏,地骨皮,黃耆,赤芍,赤苓,炙草,陳皮,柴胡,萸肉,天冬,麥冬。
功用:止嗽寧肺。
主治:虛勞咳嗽。
出處:《證治寶鑑》卷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