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母情結

俄狄普斯情結一般指本詞條

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一年齡段有戀母情結,而在兒童時期幾乎所有人都有戀母情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戀母情結
  • 外文名:Oedipus complex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概述,影響,形成原因,

概述

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弗洛伊德認為,在性心理發展的性器期,兒童的性要求在親近的異性家長中得到滿足。
相傳希臘神話中,王子俄狄浦斯違反意願,無意中殺死生父,娶母為妻。弗洛伊德以此來描述性器期出現的兒子依戀母親、害怕父親的情況。他認為男孩對母親會發生愛戀,而對父親懷有殺機;為取得母親的愛情而與父親競爭,既潛意識地想取代父親占有母親,同時又很現實地承認父親比自己更強大有力,從而壓抑著對母親的性衝動,並在心理上以父親自居,把對父親的恨轉為模仿父親的行為和態度,以此來博得母親的愛。
這種戀母情結是兒童性慾發展的高潮,也是性心理和人格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通常情況下,男孩由於害怕父親的懲罰——閹割,而產生閹割焦慮,並對此進行壓抑,戀母情結便逐漸消失。弗洛伊德的這種主張受到了新弗洛伊德學派的批評,認為戀母情結的理論沒有科學根據。弗洛伊德也承認許多人並沒有表現出這種情結,許多兒子和父親、女兒和母親感情十分融洽,毫無敵意。但弗洛伊德辯解道,前一種情況是由於戀母情結完全被壓抑了,後一種情況是同性戀的表現。

影響

戀母情結是一種兒童早期的心理固結,是兒童初步認識父母及肯定他們關係的基礎上,形成自我意識和自我家庭地位意識的時期。不管人們是否承認,它都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戀母情結的父母不是我們生理意義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經過加工後保存在意識領域裡的虛像,這個虛像總是集多種優點於一身,具有超現實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現實個體的理想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主動對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要。因此,有些人否認自己曾有過戀母情結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大多數人的戀母情結,只是一種隱性的對父母親的依賴,由於學習或成長的需要,他們逐漸會遠離父母,與家長的實際距離相差的越遙遠,分離的時間越久遠,他們對父母在心理上依戀就越弱。孩子早期的思想在逐漸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不斷得到糾正,最終完全走出父母的懷抱,走上獨立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健康的性取向。戀母情結的普遍存在性是中西方文學中屢次出現戀母行為的根源,同時也是人們在清醒認識自我成長過程中,對心理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自覺思考。

形成原因

由於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異性父母身上得到性慾的滿足,而怨恨同性父母。原始社會和文明社會都有反對亂倫的原理禁忌,因此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覺到,卻永遠地埋藏在潛意識深處。
有時候,壓抑的俄狄普斯情結突破潛意識的封鎖,溜到意識里來了。不過它們是以仿造形式出現的。這種形式顯然比較不會被我們所反對。俄狄普斯情結以偽裝的形式表現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常可以看到的是,某個男人與一個年紀大他許多的女人結婚,一個女孩為了某種原因殺害了她的母親。有的人畏懼婚姻,有的人又表現出太過想結婚(或離婚)。這些例子都是社會提供給我們的表現形式。
俄狄普斯情結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論元素一樣,暗示著一般人有極為原始的感覺存在。對多數人而言,這種觀念對於他們的道德背景簡直是一種侮辱,他們很不容易接受這種感覺。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亂倫”這兩個字,他們馬上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厭惡。因為這個緣故,俄狄普斯情結的理論對許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驚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