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交是40年代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了扭轉低迷的經營狀況,實行遠期交割的方法買賣股票,這一行為給投機者的投機活動打開方便之門,使買賣期貨的套利交易重新興旺起來。抗戰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公債交易驟降,公債交易市場日漸蕭條。相反股票市場在沉寂了20年以後,出現了 “復甦” 的現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外遊資逐鹿外商股票,股價飛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便交
- 屬性:金融學術語
1940年1月8日,眾業公所成交量正132萬股。達到了眾業公所日交易量的最高峰。在日偽統治中的上海租界,出現了 “游島繁榮” 的局面。1940年以後,國內股票的交易亦有所恢復。那時,新設的工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老公司也紛紛增資添股,股票數量劇增。到1945年1月加拍14種股票的 “便交”,實際上就是一個等期的期貨買賣,方便了套利交易。自 “便交” 實行後,股票投機呈白熱化狀態,股市動盪不定,股價劇然起伏,交易所由於價格漲落幅度過大而停止交易的現象頻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