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侯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侯通,1984年5月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德國洪堡資深學者, “瑪麗·居里”學者,曾獲李四光優秀博士生獎,侯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八)和二等獎(排名第二)等獎勵。主要從事岩漿岩岩石學和岩漿系統實驗岩石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基性岩漿作用及其成礦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通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邯鄲 
  • 出生日期:1984年5月
  • 畢業院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成就: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八)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 職稱:教授
學術經歷,研究領域,承擔項目,學術成果,獲得榮譽,

學術經歷

2004年-2008年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習,獲學士學位;2008年至2014年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習,獲博士學位;2011年-2012年在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地球與大氣科學系岩石地球化學專業進行合作交流;2013年,獲李四光優秀博士生獎;2013年至2014年在德國亥姆霍茲地學研究中心GFZ進行合作研究;2015年,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瑪麗•居里”學者獎學金資助;2015年-2018年在德國漢諾瓦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16年,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2018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二);2019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八);同年,獲評“德國洪堡資深學者”。
從2008年開始,他先後參與了大量的相關研究項目:2008年-2010年,參與教育部重大科技項目“安徽沿江地區中生代岩漿底侵作用與殼幔混源型岩漿-熱液成礦系統”地球化學部分;2009年-2013年,參與國土資源部“四川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科學基地研究”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基性-超基性岩和地球內部岩漿過程”;2012年至2016年,參與國家級973項目“我國富鐵礦形成機制與預測研究”。依託這些項目的經費支持,對我國與中基性岩漿系統有關的鐵礦進行了重點研究,例如攀西地區釩鈦磁鐵礦,長江中下游的玢岩鐵礦和新疆地區的海相火山岩型鐵礦。在研究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岩石學和地球化學的技術手段,從岩漿的起源和演化,特殊構造背景和岩漿源區的約束,以及和國外同類型礦床的對比,對這些鐵礦的礦床成因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性的見解和研究成果。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主要針對與中基性有關的鐵礦成礦系統,包括與地幔柱有關的釩鈦磁鐵礦、陸相火山岩有關的玢岩鐵礦和海相火山岩型鐵礦。他以紮實的礦物學、岩石學和礦床學研究為基礎,結合實驗岩石學等技術手段,深入地探討了岩漿起源和演化以及成岩成礦構造背景,在礦床成因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創新性進展和認識。其一系列原創新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鐵礦成礦理論,推動了我國富鐵礦找礦進展,在業界具有重要影響。

承擔項目

進十年來主要主持以下項目: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時間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
深部物質組成特性的實驗模擬約束
2020-2025
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岩漿岩岩石學
2020-2021
基金委重大計畫培育
碳酸鹽化霞石岩岩漿成礦效應的實驗研究
2020-2022
基本科研求真學人項目
岩漿儲運系統關鍵參數的實驗測定
2019-2021
基科研費國際交流基金項目
岩漿鐵鈦氧化物的成分再平衡的實驗研究
2019-2019
基科研費優秀教師基金項目
大火成岩省玄武質晶粥的研究及其對深部過程的啟示
2019-2021
基金委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矽酸鹽液態不混溶作用在Kiruna型鐵礦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2016-2018
基科研費優秀教師基金項目
四川攀西地區含釩鈦磁鐵礦層狀岩體岩漿演化過程及其對成礦作用的約束
2015-2017
基科研費國際交流基金項目
加拿大蒙特婁AGU國際會議
2015-2015

學術成果

在NC(Nature Communications)、JP(Journal of Petrology)、GCA(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AM(American Mineralogist)等地球科學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餘篇。

獲得榮譽

2013年,李四光優秀博士生獎
2015年,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瑪麗•居里”學者獎學金資助
2016年,德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2018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2019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八)
2019年,德國洪堡資深學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