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侯明勛1934年2月出生於河南省汲縣德南街一個市民家庭。1940年至1947年在汲縣完小和汲縣中學讀書,以優秀成績畢業。1948年隨著家鄉汲縣的解放,侯明勛開始接觸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事業,讀了一些革命理論書籍和文藝書籍。1949年下半年考入鄭州工業學校化工系(中專)學習,在新中國新社會的陽光沐浴下,積極投身黨、團組織領導的班務工作和社會活動,1950年3月加入共青團。
韓戰爆發後,年僅16歲的侯明勛堅決回響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帶頭報名參軍,於1950年12月赴開封市集訓,分配至華東軍區裝甲兵特種師。參軍後第一年,先後在華東軍區裝甲兵特種師政治部、招待所、乾管部任文書和工作員,因工作積極當年立四等功一次。
1952年侯明勛調華北軍區裝甲兵幹部部任工作員,其間參加語文教員訓練隊學習一個月。1953年10月擔任見習助理員,1955年1月任助理員。因工作積極,1956年底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物質獎勵,並出席了1957年北京軍區裝甲兵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58年3月侯明勛下放到坦克一師三團二連當兵,和連隊戰士一起摸爬滾打,參加勞動,得到了很大鍛鍊,被評為五好戰士。這段時間,侯明勛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提高很快,加深了對黨的認識,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在政治上強烈要求進步。1959年6月回到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秘書處任秘書。經過多年努力,於1961年5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按時轉為中共正式黨員。
60年代初,總政號召部隊向高等教有進軍。侯明勛在這場進軍中擔任部隊教員,於1960年2月至10月,到北京軍區文化學校學習高等數學和高等物理,以良好成績畢業。1976年6月至1977年1月,又到北京軍區軍政幹校學習理論,擔任學習班長。兩次入校學習,皆因學習努力、工作負責,受到學校和同學好評。侯明勛也因此打下了比較深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和思想理論根底,為日後從事理論編輯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1969年7月侯明勛任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秘書處副處長,1970年8月至1978年8月任組織處副處長。此階段他經常深入部隊,蹲點調研,為抓好部隊基層建設和黨委班子建設做了大量實際工作,受到師、團幹部和基層官兵好評。他還數次參加了華北地區軍事演習和大拉練,均較好地完成了任務。1978年8月,侯明勛調任坦克六師二十一團副政委,為做好裝甲兵基層部隊的政治工作特別是宣傳教育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時為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秘書的侯明勛,對林彪、“四人幫”一夥的倒行逆施,持懷疑、抵制態度,表現了一個普通黨員的高度思想覺悟。粉碎“四人幫”後,侯明勛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清理“左”的思想影響,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979年2月,侯明勛調解放軍報社理論處工作,先後在理論組(學習與研究組前身)、思想戰線組(生活與修養組前身)任編輯,1979年度和1984年度兩次獲社嘉獎,為解放軍報的理論宣傳作出了很大貢獻。他為宣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糾正“左”的錯誤思想,殫精竭慮,編髮了一批較有影響的理論稿件,地方報紙屢有轉載,受到軍內外讀者的好評。侯明勛善於寫思想評論,在調來報社以前,一直是《思想戰線》專刊的積極作者;調到報社任編輯後仍經常有思想評論見報。他曾連續寫了若干篇批判“金錢至上”的文章,在軍報刊發後獲得讀者好評。
80年代初軍報尚未開闢法律專刊,理論版擔負著法律宣傳的任務。侯明勛負責編輯《法律信箱》專欄,深受部隊官兵歡迎。不少讀者來信提問題要求解答,他不僅積極聯繫專家學者予以解答,還對一些不宜公開見報的問題採取個別覆信的方式作了答覆,被讀者親切地稱為良師益友。1984年針對部隊官兵對黨的“致富”政策的一些誤解,他在《探討與爭鳴》專欄中組織了關於部隊是否可以提“致富”口號的討論,收到大量來信來稿,部隊反映強烈。在組織這個討論的過程中,他緊緊依靠總後勤部有關業務部門,把握好政策界限,不受外界干擾,使整個宣傳取得了圓滿的效果。1985年他根據總政要求,組織編寫了一組《和幹部戰士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講話材料,全文共15講。這一講話材料在軍報連載後引起很大反響,對於部隊開展“四有”教育,提高幹部戰士的思想覺悟、促進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受到總政機關和部隊官兵的好評。
1986年6月,侯明勛調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軍事紀律檢查組,任副局級檢查員。在中紀委工作期間,他黨性強、作風好,工作勤紮實,協助中紀委及軍事組領導,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秉公辦案,反映真情,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取得了顯著成績。1986年7月他與組長謝景星赴成都軍區調研黨風情況,返回後除向上級寫出綜合報告外,還為《軍報內參》撰寫了重頭調研稿,當年被報社評為優質稿件。同年8月,他隨中紀委常委肖洪達去陝西調研,返回後寫的綜合報告被《光明日報》連用兩篇;由他起草的保護延安革命文物的建議,也在《光明日報》二版頭條刊登。當年12月,他又同謝景星去福建沿海地區調查特區部隊黨風狀況,返回後就特區和沿海地區鞏固部隊的經驗,給《軍報內參》發了專稿,其它專題材料也被肖洪達批轉軍委辦公廳閱處。
侯明勛在共青團時曾任團支部書記,入黨後曾任北京軍區裝甲兵政治部黨支部副書記,某坦克師21團黨委常委,解放軍報社理論處黨支部組織委員、支部書記。
侯明勛1992年退休後不甘於賦閒度日,堅持老有所為,發揮餘熱。他積極關心國內外大事,注重政治學習,與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高度一致。他曾經應邀到《中國教育報》擔任了兩年“第一讀者”,不管酷暑嚴冬、颳風下雨,每天下午至晚上到報社上班,嚴把出報的最後一道關口,受到該報領導和們的好評。他手不停筆,經常給軍報和中央、地方的一些報刊撰寫稿件,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磚添瓦。他還潛心研究歷史,撰寫了專著《漢書人物評傳》,受到史學界專家的肯定。
侯明勛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6月19日在解放軍總醫院不幸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