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己的匯款單

《侯己的匯款單》是曉蘇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芳草》2004年3期。

該小說講述一個卑微的小人物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生活境況,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故事。匯款單在該小說里既是小說主人公可能的幸福生活的憑藉,也是現代物質文明的象徵。匯款單成為侯己幸福的希望,匯款單也最終扼殺了侯己的幸福。該小說用一場鬧劇告訴人們,中國老百姓通往現代文明的道路依然漫長,沒有現代精神文明的支撐,現代物質文明依然是虛幻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侯己的匯款單
  • 作者:曉蘇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字數:約1萬字
  • 首發時間 :2004年3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侯己的匯款單》講的是現代中國某地一個沒通公路的名叫油菜坡的小山村的故事,老鰥夫侯己,苦於生活必需品的嚴重匱乏——煮飯用的鐵鍋漏水;木床缺少一條腿,睡覺不安全;連枕頭也只能以老南瓜替代。於是咬緊牙關外出打工,到河南冒險挖煤以解生活急需。苦扒苦作積攢了購買上述用品所需的500元錢,因擔心回家途中被人搶去,猶豫再三後通過郵政局自己給自己寄了一張匯款單;本以為萬無一失,誰知橫蠻的兒媳強占了匯款單,在經過層層的托關係,找門路,送人情之後,侯己終於拿到了自己的匯款,然而錢已所剩無幾了。正當他盤算著用這來之不易的血汗錢購買生活最必需的用品時,兒媳找藉口使侯己將所剩無幾的錢全都給了她。侯己奔忙的結果是:所有願望終成泡影——空餘兩滴辛酸的老淚、一張已作廢的自己寫給自己的匯款單。

人物介紹

侯己
侯己是個瘦老頭,原來還是挺白的,而去河南挖了兩個月煤,回來黑得像個非洲人,臉和鼻子都像用炭灰抹過。在外打工攢了500塊錢,經郵局匯款到老家,可被兒媳搶先取走了匯款單。為了取錢,侯己一會開證明一會蓋章,還要給領導送禮,忙得幾天都吃不好睡不香。結果刨去取錢途中的各種花銷及給孫子買書包,只餘下200來塊。而兒媳此時以侯己兒子欠醫藥費的名義,拿走了侯己僅剩的200來塊。
兒子兒媳
侯己的兒媳是一個“母夜叉”,對侯己一點都不孝順,侯己本來是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的,但他兒媳太壞了,經常不給侯己吃穿,還罵侯己,侯己實在受不了,這才和兒子兒媳分了家。侯己的兒子倒不壞,但他身體不好,一年四季害病,因為有病,就怕老婆,老婆要他向東,他不敢向西,老婆要他打狗,他不敢打雞,他還經常哭著給老婆下跪。

作品鑑賞

《侯己的匯款單》著重寫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里以血緣親情為本根理念的傳統倫理觀。在人際交往關係中則認同以血緣親情為原則構成的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觀,至少是在認同的血緣親情團體內部也是不分你我的,常以一筆寫不出兩個姓,或“我們還分什麼彼此”來表述兩人的特定關係。這就必然會使認同這一價值觀的個人群體化,在現實利益的分配中也就意味著個人的任何資源都要被“你”所在群體共享。在中國認同以血緣親情為主體構架的倫理價值觀中,個人的一切很自然的都與整個家族(或團體)有關,“你”的財產、情感、尊嚴等都不完全屬於“你”個人所獨有,“你”不可能獨立的作為它們的主人而享有支配權。
作品中侯己的個人利益與家庭中兒子、兒媳及孫子的利益按血緣親情為原則構成的中國人的倫理價值觀來衡量,其實是融為一體的。他們彼此之間無論是情感還是財產都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是由誰支配的問題。因此,侯己兒媳能理直氣壯的強占公公的匯款單,在她眼裡公公的也就是她的,與別人無關;侯己在錢已所剩無幾的情況下欣然自覺自愿地給孫子買了個漂亮書包,其親近孫子之心與其兒媳的行為是同一價值觀的不同反映,形式雖異究其根源卻是相同的。再看侯己與鄉親們的關係無論是情感還是財產都體現了同一原則:侯己受兒媳虐待,眾鄉親背地裡責備他兒媳,替他抱不平,也僅限於背後議論,並不敢有任何實質性的責難,這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人就有內外之別,故對處人骨肉之間的事都很慎重,從“清官難斷家務事”的感慨也可知其無奈的程度。侯己與其兒媳之間的矛盾正是“家務”的範疇,他們在眾鄉親們眼裡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500元錢無論是在侯己或其兒媳手中對外人而言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好比一個人把自己的錢從左邊口袋移到右邊口袋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家和萬事興”,如果家庭成員內部失和即“窩裡鬥”,外人則往往以“仁義道德”之類冠冕堂皇的理由乘機介入,呈才賣技、混水摸魚落得些許利益:人情或錢財等;既然能“有難同當”自然就該有福同享了,侯己發了財有了500元錢自然也得讓鄉親們隨喜,至少該買包煙分發給大家抽。鄉親們的心理與侯己兒媳強占匯款單其實是同一心理基礎的不同表現形式。只是兒媳與侯己按血緣親情原則而論,關係更近因而可以表現得更放肆些;而鄉親們按此原則,則關係要遠得多,因而表現得也婉轉得多。故一個是強占,一個是隨喜,遠近不同而占有的程度有異,但能心安理得的占有的本質卻是相同的。而被占有者侯己顯然也是認同這一原則的,從侯己托人情、送人事的行事方式;給孫子買書包;給厚道的剃頭鋪老闆買茶葉;自覺自愿地用有限的血汗錢買煙答謝關注此事的鄉親們及最後傾其所有把余錢全部給兒媳的舉動,可以看出侯己既是這一原則的受害者,同時也是這一原則的忠實實踐者。
兒子與兒媳的婚姻關係本應與侯己無關,但侯己卻把它看成了比生活必需品更迫切的大事,因為兒孫的生活是否幸福與其兒媳有更直接的關係,兒媳的去留決定著其兒孫的生活質量,兒媳與侯己按“血緣親情”的原則排定在家庭中兒媳是外人,因此侯己寄匯款單時首先想到的是兒子,最後擔心匯款落入兒媳之手才自己給自己寫了一張匯款單;兒媳與兒子孫子按“血緣親情”的原則排定在家庭關係中則是必不可少的人,侯己此時與其兒媳相比之下更顯得像外人了。侯己與兒媳都深知這一點,因此兒媳能提出此要求而侯己也只能妥協。曉蘇通過侯己這一人物的行動展示了“血緣親情”這一抽象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表現過程。悲哀的侯己是所有遵循這一原則的人們的典型代表,就此而言,侯己的悲哀是整個以血親情理為基礎構建的整個民族的人們共同的悲哀命運,知與不知或覺與不覺都深陷其中並深受其害。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05年,《侯己的匯款單》獲首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

出版信息

《侯己的匯款單》首發於《芳草》2004年3期,後入選《花眼時鐘:曉蘇短篇小說精選》等選本。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花眼時鐘:曉蘇短篇小說精選》
2020年11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6330-8

作者簡介

曉蘇,文學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供職於華中師範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兼任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先後在《人民文學》《作家》《收穫》《鐘山》《花城》《天涯》《十月》《北京文學》《中國作家》《上海文學》等刊發表小說五百餘萬字。出版長篇小說5部,中篇小說集2部,短篇小說集15部,散文集1部。另有理論專著3部。曾獲湖北省“文藝明星”獎、蒲松齡全國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湖北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屈原文藝獎、《長江文藝》雙年獎、《作家》金短篇小說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