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依古落村
- 國土面積:4198.87 畝
- 海拔:2100 m
- 年平均氣溫:16℃
- 耕地面積:230.45畝
- 主要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 主要種植:玉米、芸豆等作物
- 林地面積:3110.42畝
依古落村隸屬於黎明鄉黎明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黎明鄉西南邊,距離黎明村委會13公里,距離黎明鄉政府37公里。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芸豆等農作物。有耕地230.45畝,其中人均耕地2.26 畝;有林地3110...
龍獅燈: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龍田村自古至今都有耍花燈,鬧元宵的習俗。(正月)十三晚,照依古例,扮演龍燈,先往古廟恭迎神庥,以兆豐年。其制則斬木為架,剖竹為輪,衣之以繒帛,文之以彩箋,首尾昂然,腰腹宛爾,燃以蠟炬,而運之以人,或俯或仰,可蟠可屈,無不縱送自如,笙歐、歌涌沸之...
當她來到麗江納西族居住的地方“依古”,人們給她取名“依布”,從此她和麗江納西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紅石岩》中,她是要去東邊的大海找媽媽的小姑娘,即將到麗江石鼓的時候,被兇惡的石岩擋住,她一次次地猛推,石岩不讓,水淹了麗江田園和村落,她不忍心, 又一口將洪水吸乾。天帝見她如此善良,派大將把...
茶的根本由此起,依古流傳到如今。……”還有《求子謝茶歌》、《病茶歌》等。接茶時,岸上男女老少爭相以事先準備的麻纖交換“龍鬚”(請神前,掛在龍頭上的麻纖鬍鬚),戴在脖子或手上,作為免災符;很多人抱小孩上龍船倉里洗澡(不生瘡),接喝“龍涎”(隨船首司沿龍頭倒下的水,傳說可治腸胃病)。...
和平村背依古皖歷史名山天柱山,一望無際的十萬大山是歷代兵家爭雄皖西南的戰略要地,境內有太平天國放馬寨、鄂豫皖邊區“和平修械所”、解放戰爭時期鐵鎖嶺戰壕工事等重要遺存。還有青史留名的紅軍烈士方振家、程庭旺以及在白色恐怖年代為新四軍掩藏傷員、保存槍枝的“紅色老人”方啟英女士等。其紅色元素與良好生態古今...
古富相公橋南北走向,依古官道而建,單拱石橋,全橋長10米(不含引橋),寬1.8米,橋拱跨距3.48米,拱高2.1米,卷頂厚0.45米,橋拱用31塊方麻石橫排捲成,拱卷上用同樣的麻石塊豎排卷蓋,飄出卷拱25厘米。卷石面上刻有南北相對的兩行豎排文字,北向文字清晰可辨,南向的文字風化較嚴重,且字型大小...
輒依古作四言《元和聖德詩》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實錄,具載明天子文武神聖,以警動百姓耳目⁷,傳示無極,其詩曰:皇帝即阼⁸,物無違拒,日暘而暘⁹,曰雨而雨。維是元年,有盜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豈不在我?負鄙為艱,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眾十旅;軍其城下,告以福...
成山一村位於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中部,成山衛古城東南方,東依古衛城東牆,西與成山四村接界,南與成山五村毗鄰,北與成山二村、三村接壤,全村289戶,783人,耕地1240畝。今成山一村曾是古榮成縣老縣衙、監獄、成山書院、城隍廟、宴公廟、魁星閣、宴公牌坊等的所在地。1930年城區劃為五村,成山一村命名為...
山西省稷山縣下迪村古稱清源城,據《左傳·僖公十八年》,晉桓公路經此地建清源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封建時代設下迪鎮,民國後改為下迪村。地理位置 下迪村位於稷山縣城西20華里處108國道北,北依古上迪黃土高崖,南臨滔滔汾水,東鄰富樂村,西靠和合村,全村有9個居民組,985戶,4338口人,黨員90名,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