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來使
- 外文名:a messenger;representative from another country
- 拼音:lái shǐ
- 釋義:派來的使者
詞語信息,詳細解釋,
詞語信息
【詞目】來使
【示例】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詳細解釋
1、謂負有使命而前來。
《韓非子·存韓》:“斯(李斯)之來使,以奉秦王之歡心,願效便計,豈陛下所以逆賤臣者邪?”
唐 韓愈 《別知賦》:“遇夫人之來使,辟公館而羅羞。”
2、派來的使者。
唐 羅隱 《送秦州從事》詩:“若到邊庭有來使,試批書尾話梁州。”
《西遊記》第七十回:“把我揪揪扯扯,拽拽扛扛,拿進城去,見了那國王,國王便教斬了,幸虧那兩班謀士道兩家相爭,不斬來使,把我饒了,收了戰書,又押出城外,對軍前打了三十順腿,放我來回話。”
《水滸傳》第六十九回:“程太守諫道:‘不可。自古:兩國相戰,不斬來使。於禮不當。只將二人各打二十訊棍,發回原寨,看他如何?’”
《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宜生曰:‘兩國相爭,不阻來使,相見何妨,吾此來奉姜丞相命,有事面決,非可傳聞,再煩通報。’”
《喻世明言》卷二十五:“豈不聞‘兩國戰爭,不斬來使’?他獨自到這裡,擒住斬之,鄰國知道,萬世笑端。晏嬰不才,憑三寸舌,親到楚國,令彼君臣,皆頓首謝罪於階下,尊齊為上國。並不用刀兵士馬,此計若何?”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回:“晉重耳,你是跑不傷餓不死的老賊!當初在我國中,是我刀砧上一塊肉,今才得返國為君,輒如此欺負人!自古‘兩國相爭,不罪來使’,如何將我使臣拿住?吾當親往與他講理!”
3、泛指來人。
《紅樓夢》第四回:“卻說黛玉同姐妹們至王夫人處,見王夫人正和兄嫂處的來使計議家務,又說姨母家遭人命官司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