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圖書獎年度非虛構書籍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 。書名源自作者英國功勳太空人蒂姆·皮克在太空中誤撥的一通電話,電話從國際空間站打出,卻打給了英國一位女士,意識到自己撥錯了,他脫口而出:“你好,這是地球嗎?” 一本重新了解我們母星的科普典藏圖冊。看過才知道,什麼是上帝視角。
基本介紹
- 書名:你好,這是地球嗎
- 作者:蒂姆•皮克
- 譯者:孫正凡
- ISBN:978-7-5357-9723-0
- 類別:科普·攝影集
- 頁數:240
- 定價:168.00元
-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5-5
- 裝幀:精裝
主要內容
全書分為5個部分,結合時間線,分享日夜美景、江河海洋、高山沙漠、城市風光等太空原攝大圖(毫無PS痕跡)。每一次拍片都要克服宇宙射線、失重等太空干擾,220多張精美圖片展現太空旅人眼中的“家園”。這一次,“我”的家園不再只是一所房子。
作者簡介
他在太空的7個月時間裡還完成了一項“教育與推廣活動計畫”。該計畫耗資300萬英鎊,由英國空間局負責運作,旨在激發學生對空間科學的興趣,並提高對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興趣。
2016年4月25日,身處國際太空站的英國太空人蒂姆·皮克(Tim Peake)報名參加了倫敦馬拉松,他在空間站內以無重狀態起跑,並以3小時35分21秒跑完全程,刷新了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在太空上跑馬拉松最快的人。
還曾從國際空間站撥錯電話給一位地球上的陌生女士,對電話說:“你好,這是地球嗎?”由此也誕生了本書書名。執行任務期間,還曾與另外兩位航天員一起連線扎克伯格,有100多萬人圍觀了這次直播。
譯者 孫正凡
天體物理學博士、“科學松鼠會”創始人之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翻譯有《天體寫真》《我們的太陽》《創世餘輝》等十餘部科普作品,舉辦過上百場科普講座。
編輯推薦
得益於皮克的特殊使命,他與讀者分享日夜美景、江河海洋、高山沙漠、城市風光等太空原攝大圖(毫無PS痕跡)。220多張精美圖片展現太空旅人眼中的“家園”,而每一次拍片都要克服宇宙射線、失重等太空干擾。
不過,他在這本書里並沒有提到在國際空間站工作的一些細節,也許你可以期待即將推出中文簡體版的下一本書《我問太空人》。
1.《你好,這是地球嗎?》作者蒂姆·皮克不僅是英國第一位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同時也是太空科研及教育活動的先驅,甚至還在太空參加了倫敦馬拉松比賽。
2.《你好,這是地球嗎?》源於作者皮克的太空之旅,使用了普通尼康D4相機拍攝地球,所有圖片未經修片,真實還原裸眼所見地球原貌,用太空旅人視角重新認知我們的家園。
3.原版書在英國創下科普圖書銷售最快記錄,最高周銷6萬冊,累計銷售35萬餘冊,長期占據英國亞馬遜前列。
圖書目錄
時間線
晝夜交替
江河海洋
高山沙漠
小鎮大城
太空和家園
致謝
精彩試讀
相反,我們的星球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地質迷宮,經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時間的雕琢,各種地貌特徵橫跨整個大陸。風和稀少的降水已經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了一張精緻的帆布藝術畫,沙丘高聳150米,從太空都清晰可見。火山分布勾勒出地球地殼構造板塊的輪廓,火山不時輕輕地噴發揭示出在並不很深的地方存在活躍的岩漿。冰川勢不可擋地向海洋的方向推進時,塑造了整個山脈。到了晚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你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城鎮、城市、機動車道和人造建築的燈光來追蹤人類遷徙和定居的模式。甚至我們對地球資源的渴求也突顯出來——比如泰國灣千艘漁船的燈光,還有中東地區令人炫目的油田。
從太空看地球,卻不被我們母星的脆弱之美迷得如痴如醉是不可能的。大氣層竟然如此之稀薄令我感到震驚——這薄薄的一縷氣體維繫著所有的生命,並將我們的母星與火星或金星的貧瘠、惡劣的環境條件區分開來。我決心分享用特殊視角觀察到的我們稱之為“家園”的這個地方。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當我剛飛上太空時,我並不喜歡攝影。這可能是因為我並沒有善於發現美景的眼睛。從這方面來說,我對地球充滿了感激:她是一個美麗的拍攝對象,讓我拍起來超級輕鬆!甚至我最初的幾次嘗試就拍到了令人驚嘆的美景——瀑布山、哈德遜河灣的冰凍海,還有壯觀的日出。
從國際空間站(ISS)上朝任何方向看,你可以看到超過1000公里的地方。越過法國的阿爾卑斯山的時候,只要扭一下頭,從希臘到英國的風景就能盡收眼底。起初,這個場面之大太過震撼,我的攝影技巧並沒有超出“對準、拍攝”的水平。然而,當我逐漸適應了這個新環境,我的選景角度開始改變。每天繞地球十六圈,不久我感覺對地球已經很了解了。比如,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我最近談起我還沒有去過的馬達加斯加時,熟悉得就像那些曾經去過很多次的人一樣。我開始把重點放在細節上:注意喜馬拉雅山上會引領我看到珠穆朗瑪峰的那些湖泊,或者看看堪察加半島的某個小火山是否還在噴發。當以每小時近3萬公里的時速飛行的時候,要觀察到這些細節就需要詳細的規劃了。
每天早上,我都要查看一下國際空間站將會在哪裡經過,並決定當天我會嘗試抓拍哪些景象,然後設定幾個鬧鐘來提醒我。往往鬧鐘響的時候,我正在做科學實驗,或者正在維護工作中,我只能想“期待下次好運”。不過,當所有的計畫都得到了回報時,我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比如我恰好從金字塔正上方經過,或者是難得一瞥南極大陸。雖然我喜歡尋找那些更難以捕捉的目標,不過許多我最珍愛的照片並不是精心策劃的結果。我經常會碰巧路過穹頂艙,被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色所震撼——在我們穿越北極光時看到布滿綠色濃霧的海洋,或者如同迪斯科燈光一樣喧鬧的上百個閃電出現在巨大暴雨區前方。
在低光照條件下,夜間攝影存在一系列的新困難。國際空間站內眾多光源的反射是個老問題。我們在窗戶上擋上了遮光簾,在帘子上開一個洞,把鏡頭通過洞口伸向外面來防止燈光毀掉畫面。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在相機和拍攝對象之間存在如此多相對運動的情況下,還能在長時間曝光中獲得銳聚焦的照片。最好的方法在於依賴一雙穩定的手和一雙跟蹤拍攝對象的好眼睛——我在做直升機飛行員時已經為此打好了基礎。作為一個此前只在相機上使用過“自動”模式的人,我從未想過我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光照條件下,憑直覺調整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ISO)設定,更別說在太空晚餐時跟同行太空人們一起討論特定鏡頭的優點。友情在空間站上很重要,攝影是來自各個國家的太空人可以分享的眾多共同興趣之一。剛登上空間站的頭幾個星期,我的攝影要感謝來自同伴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和蒂姆?科普拉(Tim Kopra)的許多耐心建議。
我們在國際空間站上選擇的相機是尼康D4。這是一架令人痴迷的設備,有效像素高達1620萬,有著高度敏感的圖像感測器,使它完美適用於低光照條件。國際空間站上有各種各樣的鏡頭,但我傾向于堅持使用基礎配置的28毫米、50-500毫米、400毫米和800毫米鏡頭。我們儘量不經常更換鏡片——在微重力環境中灰塵和微粒不會下降到地板上,所以當鏡頭打開時很容易讓污染物進入相機。
另一個問題是輻射。在國際空間站上,我們在大部分地球磁場之上,而地磁場能夠保護你不受輻射傷害。我們不僅受到太陽粒子的轟擊,而且還受到來自宇宙深處的極高能宇宙射線的輻射。當我們晚上閉上眼睛時,經常會看到一些條紋,非常漂亮,這時你應該意識到你的視網膜的一小部分剛剛被一個質子打碎了。我們的相機也受到同樣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圖片質量的下降,越來越多的死像素出現——這是該更換相機的確定信號。
......
——TIM PEAKE蒂姆皮克
媒體評論
——英國圖書獎評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