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眼看人》所講的大多是古代“士”的故事,尤其是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和人生的經驗,因而名為《儒者無惑》。“士”約略相當於現代的知識分子,但範圍比較廣泛,譬如武士亦可稱為“士”,雞雞狗盜之徒的也稱為“士”。“士”既是一個成員龐雜的群體,具體到個人,謀生方式、社會地位,人生態度也就行不一樣。然而不管其間有多少差異,“士”大體是無“恆產”而有“恆心”的一群人,憑藉一技之長生存、奮頭於世,所以“士”的生活態度和人生經驗很有一些是其他社會階層所不具備的東西,值得總結和借鑑。《佛眼看人》也選擇了一些“學而優則仕”即做了官的士人的故事,表達了他們在黑暗的封建官司場為了保持氣節而遭遇到的曲折與坎坷和豐富的鬥爭經驗。古人說,“人世難逢開口笑”,可見人生在世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這本小書意在使讀者在頗為艱難的人生旅途得到一點兒啟發,知道前人曾經以怎樣的態度去處理世間種種煩難之事,並人的經驗也可能對後人有所幫助。如果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這本小書就算沒有白寫——當然也可能讀者看了之後覺得都是些不著邊際的話,遂付諸一笑——那就是作者期望達到的次一等的效果,令讀者在“人世難逢開口笑”感慨中稍稍地輕鬆一下。
基本介紹
- 書名:佛眼看人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發行部
- 作者:齊欣
-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10569408, 7810569406
圖書目錄,序言,
圖書目錄
沽名釣譽
僧人之勇
生死如一
機智問答
是法平等
愚人自縛
危險
不言之言
佛性平等
一悟百悟
雨潤千山
免生死,不生死
全豁論道
慧安論歲
心如明月
虛空
全豁辭師
莫錯用心
嚮往即背離
道得即開門
祖師西來意
關鍵一句話
詢道
幽谷棲精神
庸人自擾
安心
禪機一點
慧能作偈
佛性難遇
擺脫困境
萬物本清閒
忍耐的力量
過河不濕腳
僧 眼
禪不在坐
一粒灰塵
自心即佛
放舍塵根
學生有疑
行!不行
時間的極致
能進能出
饒人是福
見道忘山
戒嗔怒
破戒
有疑才有悟
換個角度
自 問
自修自悟
胡 說
說第一句
心 病
不妄語
刎頸致謝
投 生
人貴相知
挑戰佛祖
靈苗生有地
布袋和尚
布 袋
笑口常開
潔身自好
信守如一
斗 笠
無事
禪河茫茫
適性隨流
無捷徑
下下咬著
滋 味
日讀一字
臨濟一掌
只管看
自己嘗
珠在哪裡?
貴在神速
自證自度
新 生
愚 僧
心空境空
裝模作樣
生命之樹
佛法無玄妙
供 佛
僧人放魚
莫耍玄虛
和尚不禮佛
三 問
心心相印
保持本性
會心會意
滋潤群生
“我”
不 說
勞者食
依 傍
禪門喝叫
寶 藏
糊塗僧
禪 義
清淨之水
學無止境
坐 具
刻苦磨鍊
一片黃葉
木鶴飛
大道無門
虎就是虎
省 力
分別之心
摒棄拖累
西來無旨意
以“步”過河
事不宜遲
大家的東西
無高無低
丹霞燒佛
何謂生死
順應自然
到無處去
魚兒脫網
無 心
俗士悟法
下手試試
清淨之心
莫回頭
和尚家風
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佛 法
大疑生大知
僧人求醫
德山棒
僧人問法
當頭棒
識見本心
宣鑒省悟
茶禪一味
出頭天外看
一物莫違
正法眼藏
已伸不收已進不退
勇者勝
心為故鄉
攙扶
不自覺
出門就是草
自性本是佛
青山不礙
塞滿的嘴巴
悟不得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迷 惑
僧人之勇
生死如一
機智問答
是法平等
愚人自縛
危險
不言之言
佛性平等
一悟百悟
雨潤千山
免生死,不生死
全豁論道
慧安論歲
心如明月
虛空
全豁辭師
莫錯用心
嚮往即背離
道得即開門
祖師西來意
關鍵一句話
詢道
幽谷棲精神
庸人自擾
安心
禪機一點
慧能作偈
佛性難遇
擺脫困境
萬物本清閒
忍耐的力量
過河不濕腳
僧 眼
禪不在坐
一粒灰塵
自心即佛
放舍塵根
學生有疑
行!不行
時間的極致
能進能出
饒人是福
見道忘山
戒嗔怒
破戒
有疑才有悟
換個角度
自 問
自修自悟
胡 說
說第一句
心 病
不妄語
刎頸致謝
投 生
人貴相知
挑戰佛祖
靈苗生有地
布袋和尚
布 袋
笑口常開
潔身自好
信守如一
斗 笠
無事
禪河茫茫
適性隨流
無捷徑
下下咬著
滋 味
日讀一字
臨濟一掌
只管看
自己嘗
珠在哪裡?
貴在神速
自證自度
新 生
愚 僧
心空境空
裝模作樣
生命之樹
佛法無玄妙
供 佛
僧人放魚
莫耍玄虛
和尚不禮佛
三 問
心心相印
保持本性
會心會意
滋潤群生
“我”
不 說
勞者食
依 傍
禪門喝叫
寶 藏
糊塗僧
禪 義
清淨之水
學無止境
坐 具
刻苦磨鍊
一片黃葉
木鶴飛
大道無門
虎就是虎
省 力
分別之心
摒棄拖累
西來無旨意
以“步”過河
事不宜遲
大家的東西
無高無低
丹霞燒佛
何謂生死
順應自然
到無處去
魚兒脫網
無 心
俗士悟法
下手試試
清淨之心
莫回頭
和尚家風
來莫可抑,往莫可追
佛 法
大疑生大知
僧人求醫
德山棒
僧人問法
當頭棒
識見本心
宣鑒省悟
茶禪一味
出頭天外看
一物莫違
正法眼藏
已伸不收已進不退
勇者勝
心為故鄉
攙扶
不自覺
出門就是草
自性本是佛
青山不礙
塞滿的嘴巴
悟不得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迷 惑
序言
佛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人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佛教文化凝聚了人類在精神領域中經過長期探索而積累起來的、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思想結晶。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它在長期流傳發展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交融,尤其是吸收了儒家文化的思想結晶,產生了中國化了的佛教--禪宗。禪宗盛行於唐朝五代時期,不僅傳遍中國南北,也傳到朝鮮、日本,以至影響到歐洲。
對佛不了解的人,多半把佛看作是位神秘莫測的偶像。但禪宗卻強調眾生與佛無異,自心即佛,平常心是佛,佛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貴賤之分,重視發展人自身潛能,主張自修自悟,自證自度,反對外在偶像,否認權威。在那受封建思想束縛、禁錮的社會裡,這些主張對於解放人的思想,樹立自信,認識世界無疑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佛教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也蘊藏著真理和智慧,去惡從善,淡泊人世,淨化人生,救苦救難,穩定社會心理,融洽社會人際關係,這些在一定條件下,是有益於大多數人的。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它在長期流傳發展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交融,尤其是吸收了儒家文化的思想結晶,產生了中國化了的佛教--禪宗。禪宗盛行於唐朝五代時期,不僅傳遍中國南北,也傳到朝鮮、日本,以至影響到歐洲。
對佛不了解的人,多半把佛看作是位神秘莫測的偶像。但禪宗卻強調眾生與佛無異,自心即佛,平常心是佛,佛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貴賤之分,重視發展人自身潛能,主張自修自悟,自證自度,反對外在偶像,否認權威。在那受封建思想束縛、禁錮的社會裡,這些主張對於解放人的思想,樹立自信,認識世界無疑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佛教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也蘊藏著真理和智慧,去惡從善,淡泊人世,淨化人生,救苦救難,穩定社會心理,融洽社會人際關係,這些在一定條件下,是有益於大多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