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機炮

佛朗機火炮一般指本詞條

概述,佛朗機炮詳細介紹,傳入中國時間,發展,裝備情況,套用和其軍事意義,

概述

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佛郎機與當時明軍裝備的火炮相比,在結構上有根本性改變,比以前明軍裝備的火炮優越得多,佛郎機炮是一種鐵制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採用了母銃與子銃結構,母銃即炮筒,子銃實為小火銃,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每門子銃事先裝填彈藥以備使用,作戰時,先將一個子銃裝入母銃的彈室中,發射後,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銃,減少了臨時裝填彈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因此又被稱作“子母炮”,佛郎機炮還安裝了瞄準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顯然,佛郎機已初步具備了現代火炮的基本特點,的確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武器。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佛郎機炮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佛郎機炮
佛郎機佛郎機

佛朗機炮詳細介紹

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配有準星、照門,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銃身兩側有炮耳,可將銃身置於支架上,能俯仰調整射擊角度。銃身後部較粗,開有長形孔槽,用以裝填子銃。子銃類似小火銃,每一母銃備有5至9個子銃,可預先裝填好彈藥備用,戰鬥時輪流裝入母銃發射,因而提高了發射速度。佛朗機由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共和國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

傳入中國時間

佛郎機傳入中國的時間各資料說法不一,大致有以下五種說法:
(1) 明初就有佛郎機。所憑藉的典籍主要有《續文獻通考》,《棗林雜(左兩人右且).智集》等,此說基本已被專家否定;
(2) 正德初年有佛郎機。《福建通志》記1506年仙遊縣與匪盜作戰時曾使用過。但一般認為1510年明才與葡萄牙人首次接觸,此說似也不確;(且按此記載一個縣就能集中數百佛郎機,也不大可能!)
(3) 正德12年傳入佛郎機。刑部尚書顧應祥在當年與葡萄牙戰艦上參觀此炮。並將其描述給《籌海圖志》作者。但同書記載嘉靖元年8月,明軍在廣東與葡人作戰時繳獲的佛郎機。似應已後者為較準確。
(4) 何儒仿製佛郎機。此說記載頗多,在此不一一祥述。但也不能使人確信
(5) 嘉靖元年(1522)8月明軍繳獲佛郎機。此說比較可信。至於作戰過程,不再祥論,有興趣者可再行討論。
無論如何,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佛郎機傳入中國的時間在我國正德嘉靖年間。嘉靖後年佛郎機漸成為明軍主要作戰武器。

發展

當時葡萄牙的佛郎機多為艦上使用。除葡萄牙外,德意志、英、西、意等國都有裝備。其共同特點如下:
(1) 身管長,約5~6尺,初速較大,威力大;
(2) 裝彈室大,有一個寬肩形敞口裝彈室,長度約為炮身長的1/3~1/4,寬度約口徑2倍,利於安放子炮和提高射速。
(3) 管壁厚,較安全;
(4) 採用子炮,(彈筒式炮彈前身,可事先裝藥,輪流發射。)
(5) 安裝了瞄準具。(照門,準星)
(6) 製造時注意了子炮和母炮之間的氣密,使其貼切相嵌,減少了火藥氣體外泄。
當時的歐洲殖民冒險家們普遍使用了這種武器,在征服美洲和侵略東方的過程中都將其持為利器! 明廷對佛郎機炮是十分重視的,且仿製的火炮各種規格齊全,據文獻記載和各地出土的上百件佛郎機實物印證,僅嘉靖年間,兵仗局,軍器局和邊關駐軍就製造了大樣佛郎機、中樣佛郎機、小樣佛郎機,騎兵佛郎機,佛朗機式流星炮、百出佛郎機、萬勝佛郎機、連珠佛郎機、無敵大將軍炮、鋼發貫等十多種,總數達三,四萬門之多,分別用作艦炮,城防炮、戰車炮、野戰炮、步兵槍、騎兵槍成為明軍的主要裝備之一。

裝備情況

嘉靖二年,明朝開始了對這種火器的仿製。(《大明會典》)在仿製的過程中,中國工匠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完善改進了佛郎機的製造,生產了大佛郎機和鉛錫銃的小佛郎機等。次年就製成大樣佛郎機32副,發各邊試用。嘉靖七年又造4000門中樣佛郎機,說明當時的生產能力已經十分驚人!嘉靖二十二年又將手把銅銃、碗口銃改制為小佛郎機。二十三年造馬上佛郎機1000支。四十三年又造出鐵質佛郎機,至此佛郎機已成為明軍主要裝備之一。
明朝是對佛郎機大炮十分重視,各種規格齊全,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 (1) 戚繼光《紀效新書》中載5種佛郎機,一號長8~9尺、彈一斤、藥一斤;二號長長8~9尺、彈10兩、藥11兩;三號4~5尺、彈5兩、藥6兩;四號2~3尺、彈3兩、藥3.3兩;五號1尺、彈3錢、藥5錢。已經形成了從大到小的系列裝備。而且該書中對佛郎機的製造有科學詳盡的規定,充分考慮到了實戰中的各種要求。還對不同佛郎機的用途有所說明,1~3號主要用於艦炮和要塞防禦,4號可以隨軍作戰,5號因其輕便可作為士兵的普遍裝備。(2) 百出佛郎機,是宣大總督翁萬達與嘉靖25年設計的佛郎機式軍用槍,長3~4尺,每槍配子銃10個,預裝彈藥連裝連發,還可以供騎兵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該佛郎機銃口裝有6寸長的戈形叉鋒,可在射擊完後當冷兵器使用,已具有刺刀的雛形!(3) 萬勝佛郎機銃(配九個子銃),形制較小,彈3錢、藥3錢。適於步兵握持。(4) “無敵大將軍”炮,安在炮車之上,可“每個子炮內有500鉛彈,散布可達20餘丈”。 威力巨大!上述各型佛郎機說明,明朝時的佛郎機製造已經達到了很完善的境地,為改善明軍裝備創造了前提條件。
明軍以這些佛郎機為基礎,創建了新型的水兵營和由車炮營,騎兵營、步兵營,輜重營組成的合成軍,並建立了長城的火炮防禦休系。明朝後期火器在戰場上已經相當普及,明軍主力和精銳部隊都大量使用火器,冷熱兵器配備達到了3:1,僅從萬曆四十六年(1618)至天啟元年(1621),三年中因遼戰發往廣寧以資補充的各種火器,累計大炮18154門,佛郎機4090架,槍類2080桿,火藥類177,3658斤,大小鉛彈142368斤,大小鐵彈1253200個之多,火器幾乎占到了全部兵器的一半。

套用和其軍事意義

佛郎機對比當時的銃炮有明顯的優勢,對明以後的軍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 發展了明代的火器製造。明初的火銃曾經是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火器,但永樂之後,承平日久,火器的發展就停滯了。到嘉靖年間就落後與世界水平了。佛郎機的投產,使明朝的火器製造業重新趕上了世界水平,吸收了西方技術的精華並有所發展。使明管形火器的製造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 改善了明軍裝備。水軍方面,戚繼光的新型水營下轄2哨,備大型福船6艘,中型海蒼船2艘,小型蒼山船4艘,每哨各半。福船裝大樣佛郎機6門,海蒼船大樣佛郎機4門,蒼山船大樣佛郎機2門,全營有佛郎機40門,火力遠超原先裝備火銃的老式水營。陸軍方面,戚繼光的車營和輜重營也都裝備了佛郎機。其中車營有炮車128輛,佛郎機256門,平均全營每12人一門,火力堪稱世間第一!而輜重營也有炮車80輛佛郎機160門,更是史無前例地將輜重部隊賦予了強大的火力。直到天啟年間紅衣大炮傳入前,佛郎機一直是明軍主力火器。
(3) 邊塞增加了重型火器防禦。戚繼光在東線長城修建空心敵台,每台配佛郎機8門,子炮72個,守御能力大增。遼寧的個大邊鎮也都有佛郎機裝備。
(4) 軍隊訓練更加複雜。隨佛郎機裝備部隊,軍隊增加了使用其作戰的新訓練內容。包括射擊前檢查,選用合適子炮,準備火藥火繩備件,裝填,瞄準等等。這些新的訓練內容是中國軍事史上首次出現。
(5) 作戰方式變化。佛郎機射程比原來的火銃遠,威力大,所以各軍種在裝備後都帶來了新的作戰方式的變化。水戰中,可以射擊一里外的敵艦;守戰中可以用來射擊攻城之敵,毀壞攻城戰具;攻城中,可以殺傷守衛人員,摧毀守城設備;野戰中將炮車聯結成陣,發揚齊射火力,可以在遠距離上殺傷敵人,阻止騎兵突襲。佛郎機使原先的冷兵器作戰逐漸轉向了現代的火器作戰。使弓弩的使用價值大大降低。(尤其是弩,弓因騎兵還要使用仍未退出歷史舞台!)
佛郎機的傳入和製造徹底改變了中國古代作戰的模式,自嘉靖以後無一古代兵書不談佛郎機,足以證明其影響的巨大。但是到了清朝,軍中對火器一味求其射程,重紅夷而輕佛郎機,以至於到了十八世紀清朝的軍隊里已經完全沒有佛郎機的蹤跡了。佛郎機大炮和紅夷大炮同樣是明朝中後期引進的西方先進武器,它們的命運差別竟然如此之大,令人唏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