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朴初同志是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在國內外宗教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深受廣大佛教徒和信教民眾的尊敬和愛戴。趙朴初佛學造詣極深,《佛教常識問答》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傳廣泛。趙朴初從青年時期開始,就認真研究社會主義學說,...
《佛教領袖趙朴初》是蕭秉權先生編著,由上海市佛教協會出版,2015年11月5日,適逢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宗教領袖、新中國佛教的主要領導人,長期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朴初先生誕辰108周年...
《趙朴初年譜》是2008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去疾。《趙朴初年譜》是為隆重紀念中國著名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朴初誕辰100周年而出版。2005年由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李家振先生策劃,邀請年譜專家沈去疾先生編著。朴老...
墓主簡介 趙朴初(1907.11——2000.5),太湖縣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創始人之一和卓越領導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
趙朴初是一位活躍在政治、文化、宗教、書法、詩詞、曲藝、外交等諸多領域的佛教領袖,他廣交朋友,遍結良緣,上至外國總統,國家領袖,下至工農兵學商、一般信眾,有緣見面,無不以友相待。籍佛隨緣,以至趙朴初深得國際友人、教外朋友...
一九五三年,巨贊與陳銘樞、趙朴初、呂澄、周叔迦等居士學者,發起組織中國佛教協會,擔任籌備處副主任。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圓瑛法師當選會長,喜饒嘉錯當選第一副會長,趙朴初當選第二副會長兼秘書長,巨贊與周叔迦居士當選副秘書長。一...
二一六 行書佛教法語(一九九七年) 二一七 行書自作詩(一九九七年) 二一八 行書林則徐詞並和(一九九七年) 二一九 行書林則徐詞並和(一九九七年) 二二〇 行書自作詞(一九九七年) 一三一 行書自作詞(一九九七年) ...
《無盡思,無盡意:趙朴初嘉言》是2014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蒐集和整理了趙朴初先生有關對佛教工作、個人發展與修養等具有獨到見解與闡釋的講話、演講等,橫跨逾半個世紀,絕大多數內容是趙朴初嘉言;書中還...
人民為紀念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和社會活動家,海內外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於2000年經全國政協批准,太湖縣...
中國佛教協會(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由虛雲、喜饒嘉措、圓瑛、趙朴初等二十多位全國佛教界知名人士發起,於1953年在北京成立。會址設於北京廣濟寺。中國佛教協會是中國各民族佛教徒聯合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發展歷程 1952...
趙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早年就學於蘇州東吳大學。1949年之前,一直在上海佛教界及慈善機構任職。抗戰爆發後,曾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少年村村長,並參與發起組建中國民主促進會。194...
《佛教文化》是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我國著名佛教領袖、社會活動家、詩人、書法家趙朴初先生於18年前創辦,是國家宗教局主管、中國佛教協會主辦的唯一大型佛教文化專業刊物。近二十年來,《佛教文化》雜誌發行海內外,在佛教界和文化界產生...
趙朴初是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在國內外宗教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深受廣大佛教徒和信教民眾的尊敬和愛戴。他佛學造詣極深,《佛教常識答問》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傳廣泛。他告誡佛教弟子,佛教的利益必須與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
其後輩趙朴初老先生是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氏從趙文楷到趙朴初,六代翰墨,風騷相傳。家族起源 太湖縣趙氏一脈,據考遠紹宋祖,系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燕王德昭後裔(見...
一 中國佛教的中興之祖——居士楊文會 二 灑血覺民的佛學彗星——居士譚嗣同 第三節 名士大德的當代居士 一 橫跨三朝的佛教領袖——居士趙朴初 二 當代佛教的大善知識——居士黃念祖 參考文獻 後記 總後記 作者簡介 黃笑利,誕生在...
本書為趙朴老寫經集,宣紙影印趙朴老書寫的《法華經普門品》、《華嚴經淨行品》與《般若心經》。趙朴初為當代書法大師,佛教領袖。本書為其晚年所書,安靜祥和,人書俱老。內容又為經典經書,想必趙朴老書寫時定為沐手恭書,才得...
趙朴初(1907-2000年),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人,東吳大學畢業。中國社會活動家、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佛教居士。抗戰時期,任上海慈聯會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兼難民收容股主任、上海淨業教養院院長。長期從事佛學研究,擅長詩詞、書法...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親自為之賜字號“夔”與“一行居士”,並題偈:“夔以一足,週遊中國,賴其志堅,不避百挫,難行能行,難學能學”。又及《三藏法數》四曰:“一行三昧者,惟專一行,修習正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