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二○○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二○○二年計畫安排

《佛山市二○○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二○○二年計畫安排》是佛山市人民政府發布的相關檔案。

一、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01年,我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工作會議精神,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總目標統攬全局,努力克服世界經濟成長放緩帶來的困難,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擴大內需,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實現了"十五"開局之年起好步、開好頭的要求,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基本完成。初步統計,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元,達107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高出年初預期目標1.6個百分點。
(一)社會總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農業總產值135.4億元,增長4.8%,高出預期目標0.8個百分點。農業結構進一步得到最佳化調整。糧食種植面積繼續調減,總產量37.81萬噸,下降2%。蔬菜播種面積97.93萬畝,比上年增加1.13萬畝;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0萬多畝,比上年有所增加。漁業和畜牧業保持穩定增長。水產品總產量44.85萬噸,增長3%;肉類總產量31.96萬噸,增長10.5%。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湧現出順德花卉世界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
工業生產增長強勁。全社會工業總產值2365.63億元,增長17%,高出年初預期目標5.5個百分點。龍頭企業和優勢骨幹企業發揮出強勁帶動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工業產品結構逐步得到適應性調整最佳化。工業經濟運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部國有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產品銷售率96.6%;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42.02億元,增長34.3%;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10.4%。
第三產業發展良好。住宅、信息服務、會展、旅遊、教育、物流服務、社區服務等行業發展上新台階。第三產業增加值436.06億元,增長10.8%,占GDP比重達40.4%。
(二)社會總需求水平持續提高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6.97億元,增長14.1%,高出年初預期目標6.1個百分點。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8.74億元,增長33.6%;更新改造投資19.31億元,增長16.1%;房地產開發投資68.44億元,增長13.5%。
消費需求保持平穩增長。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4.85億元,增長11.1%,比預期目標高0.6個百分點。假日經濟繼續拉動消費需求增長,汽車和住房等"十萬元"級消費正在形成。
外貿出口在逆境中保持增長,利用外資水平和質量有明顯提高。全市出口總值63.6億美元,增長10.8%,比預期目標高2.8個百分點。出口商品結構逐步得到改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9.7%和26.3%。利用外資保持一定速度增長。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0.15億美元,增長5.3%。
(三)財政收入大幅增加,金融運行態勢平穩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3.31億元,比上年增長39.9%。金融形勢穩定,各項存款、貸款平穩增長。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142.3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30.83億元,增長9.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549.65億元,增長6.3%。
(四)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繼續提高
隨著我市經濟持續增長和經濟效益改善,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3845元,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5920元,增長4.1%。
(五)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產學研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全年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近300個。清華大學等首批10所院校在佛山設立了辦事處,7所高校建立佛山研究院(已建成4家)。佛山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其中"陶瓷行業技術服務中心"已列入省科技廳重點項目。批准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省級1家、市級12家。全市新獲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31家。
基礎教育在鞏固提高入學率、實施素質教育、調整學校布局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2001年,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2%,高中畢業生升學率77.1%,分別比上年有所提高。高等教育有較大發展,自學考試成為成人教育的新亮點。適齡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比重達35.2%。
信息化建設成就顯著。我市成為廣東省信息化建設試點城市。信息化綜合指數達55.5%,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城鄉建設取得新進展,中心城區面貌有明顯改觀。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新一輪汾江綜合整治工作啟動,環境管理和監督得到加強。社會保險覆蓋面得到鞏固和擴大。企業養老保險參保率95%,失業保險參保率96.8%。養老金社會發放率100%。
人口計畫執行情況良好。人口自然增長率4.56‰,控制在年初省下達的目標以內。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檔案等各項事業繼續得到發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狀況仍未改變;二是產業競爭力不夠強,企業發展的內在活力有待提升;三是受世界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外貿出口困難增大;四是環境保護和就業壓力加大。
二、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安排意見
2002年,國際形勢跌宕起伏、複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很多,美日歐三大經濟體同時陷入低谷,世界經濟成長放緩,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嚴峻。國內方面,我國開始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在巨觀政策取向上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西部大開發進程進一步加快和黨的十六大召開,國家巨觀經濟總體上仍將保持穩定發展勢頭。但加入世貿組織對政府管理方式和行政效率的挑戰較大,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從本市基本情況看,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和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特別是信息化建設掀起新一輪熱潮,我市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繼續改善,各項改革及配套改革不斷推進和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能繼續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但也不可忽視經濟發展制約因素,如國際經濟貿易增長趨弱將削弱外需的拉動作用,結構調整還不能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企業內在活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等。
根據梁紹棠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02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導思想,2002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
--農業總產值增長3%;
--工業總產值增長11.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
--出口總值增長3%;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
--居民消費價格持平或略有上升;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7‰(省下達順德市為8.6‰)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左右。
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信息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把信息技術套用作為龍頭,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大力推進電子政府建設,抓好佛山和南海兩級政府"中國電子政務套用示範工程"試點建設。推進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加強信息資源深度和廣度的開發利用。重點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教育和文化娛樂等領域的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信息基礎傳輸網路的建設。二是套用信息技術改造提高傳統產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工業裝備和流程,加大計算機輔助生產技術的推廣套用,促進傳統產品深加工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優質產品和馳名商標,壯大骨幹龍頭企業。重視工業園區建設,走集約化發展道路。三是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大力引入光電子信息技術和數碼信息技術,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電子信息產品的研製和開發,促進電子信息產品的升級和擴能。抓好光信息記錄產品生產、南海軟體科技園和數碼多媒體廣播產業等三大基地建設。四是以套用信息技術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為突破口,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促進傳統商業運作模式改變,發展連鎖經營。加強中高級批發市場建設,完善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繼續發展旅遊、文化、非義務教育、中介和社區等新興服務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二)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依靠科技進步,繼續最佳化農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一是最佳化農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實行農民自主種植經營,取消指令性糧食生產計畫,將國家糧食定購計畫改為指導性收購計畫,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和出口創匯農業,增加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和有特色、有市場的農產品生產,加快禽畜改良和名優品種的引進與推廣,提高適銷對路的名優水產品的比重,促進農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的提高。二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發展和扶持一批上規模和檔次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農業生產鏈。繼續加強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突出市場信息服務和配套服務功能的建設和提高。三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加強農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做好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四是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提高。五是繼續嚴格執行中央和省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三)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切實提高開放水平
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做好入世的應對工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儘快形成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經濟運行機制。清理修訂與世貿組織相衝突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提高法規、規章、政策的統一性和透明度。適應經濟國際化要求,大力推進標準化工作。推進WTO知識培訓工作,培養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
千方百計擴大出口。一是抓好重點企業出口。繼續實施與重點企業建立聯繫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相關部門的配合和協調,推進口岸聯席會議制度實施,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通關效率。二是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在鞏固香港、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俄羅斯、東歐、中東、拉美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三是最佳化對外貿易結構。擴大具有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出口,加大品牌經營力度,增強國際競爭力。重點發展機電產品出口,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比重。四是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或開辦生產性企業,帶動原材料和零配件出口。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抓住國際資本尋找新出路時機,加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力度,積極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做好重點引進項目的跟進落實工作。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如網上招商、專業隊伍招商等,逐步形成以工業園區為主體的吸引外資新局面。
(四)積極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繼續保持投資適度增長。一要加大對有社會需求的公益性、社會性、基礎性領域的投資力度,抓住機遇,掀起基礎設施建設的新一輪高潮。加快謝邊立交、雅瑤立交、市中醫院、文化廣場、第二污水處理廠等重點項目建設;儘快開工建設新瀾石大橋、高明二橋等工程項目;加大廣州至佛山捷運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二要引導和擴大民間投資。鼓勵民營資本通過聯合增強投資實力,介入大型投資項目。三要加強資金和項目管理。嚴格依法執行工程招標投標制。加強對重大項目稽察工作,強化項目資金、建設和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
積極拓展消費需求。一是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進一步理清各種不合理的服務收費,規範完善各項市場管理。擴大消費信貸支持,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培育住房、汽車、信息服務和社區服務等消費熱點。二是大力開拓市場。政府繼續做好協調工作,促進我市企業與內地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貿合作聯動,引導企業開拓國內新市場和合作空間。三是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城鎮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五)加大資源整合和扶持力度,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
做大做強民營企業。一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通過相互參股,職工持股,技術入股,或國有資產、外資法人參股等多種形式,推動民營企業資本聯合,促進民營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創品牌。引導、鼓勵和支持相關行業和相關企業向產品知名度高、市場占有率高、發展前景好的名牌產品和優勢品牌靠攏,把名牌產品和優勢產品做強做大。鼓勵民營企業引進現代企業制度,最佳化產權關係,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充分發揮一批民營企業的市場優勢,組成產銷聯盟,提高銷售網路利用率和產品市場占有率。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諮詢、技術支撐、市場開拓、信息傳遞、增資融資等方面,為民營企業發展做好服務。三要消除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的市場準入條件,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的領域和空間。四要切實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五要加強政府對民營經濟的引導,促進民營企業守法經營,確保民營經濟健康、規範、快速發展。  (六)繼續推進科技和體制創新,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
科技創新方面。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支持聯合設立研究院和研發中心,抓好政府資助的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和各項科技計畫、重點攻關計畫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推動項目成果產業化。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在積極扶持和引導現有的研發中心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運行機制的同時,創建一批市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加強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主體的技術服務中介機構建設。加大對光電子信息、綠色智慧型家電、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領域的扶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企業加大對科技開發的投入。進一步加強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提高發明專利的申報量和授權量。  體制創新方面。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行政運行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公有資產的監管力度,完善公有資產管理架構。深化農村股權合作制改革,不斷增強農村股份合作制的活力,逐步為農村股權走向市場化、社會化創造條件。  (七)加快城鄉建設,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強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力度,明確定位,最佳化功能,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搞好中心城區的美化、綠化、亮化,全面提升中心城區的內涵和檔次。加強城市監管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抓好"城中村"改造與管理,處理和清除違章建築。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在明確各鎮(區)功能定位的基礎上,加大區域重組力度,重點發展一批中心鎮。加快小城鎮第二、三產業發展,增強小城鎮對農村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集聚能力,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小城鎮發展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功能分區,把鄉鎮企業的空間布局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積極組織和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和工業小區聚集。繼續抓好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路網、電網、氣網等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功能。  (八)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繼續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直接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方面的制假售假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有形建築市場、文化市場和旅遊市場,加大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和走私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強化市場監管和行業自律。加強對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整頓和監管,切實做好資產的保全、清收和處置工作。全力推進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進一步改善市場法制環境,規範政府行為,建立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使行政法規更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信用氛圍。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消除隱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九)堅持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繼續調整最佳化教育結構,結合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加快調整中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布局。切實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通過實施多元化的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擴大社會力量辦學規模,加快培養適應新形勢的各類專門人才。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遠程教育基地,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  推進可持續發展。健全計畫生育依法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計畫生育基層建設,鞏固和發展計畫生育服務網路。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強化企業污染源治理,責令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改造或停產,杜絕再上新的污染項目。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水污染治理,加快佛山水道綜合整治工程進度。抓好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示範區建設。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鞏固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險基金征繳率。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動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過渡。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拓寬就業渠道,發展和規範勞動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文化、衛生、體育、新聞出版、檔案等各項社會事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