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益庵

余益庵

余益庵(1900~1979)中國工農紅軍第26師創始人之一。棗陽吳店人。年少耳聾。原名余開謙,化名王有才,外號余聾子,吳店余畈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8月10日在武昌病逝。

基本介紹

  • 本名:余開謙
  • 別稱:余益庵
  • 出生地:棗陽吳店余畈
  • 出生時間:1900
  • 去世時間:1979年8月10日
  • 主要成就中國工農紅軍第26師創始人之一
人物生平,故居修復,

人物生平

八、九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隨伯父、哥哥生活,幼讀私塾。
1919年春考入棗陽縣乙種蠶業學校專修半年,結業後在當地教私塾。因對當時軍閥混戰、土匪蜂起、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不滿,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活動。
1926年,余益庵在熊集組織農民協會,組建農民自衛軍,打擊土豪劣紳。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1月參加黃龍當暴動取得成功。
1928年5月,他在棗西的蔡陽鋪、琚灣一帶開闢游擊根據地,建立農民自衛隊達500餘人。同年8月, 中共襄棗宜臨時縣委成立,余參加縣委為委員,併兼任棗西區委書記,11月參加鄂北臨時特委為委員。
1929年在棗陽發展中共黨組織,建立武裝,為組建紅26師奠定了基礎。
1930年2月, 中共棗陽臨時縣委重建,余任縣委委員,負責武裝工作。5月14日,余益庵等成功地領導了著名的“蔡陽鋪暴動”。隨後乘勝前進, 當日又攻下琚灣、翟家古城,取得了“日破三關,我無傷亡”的輝煌勝利。15日,農民自衛隊在琚灣高橋鋪整編,建立“紅九軍第五總隊”,余任黨代表。6月25日,總隊於黃龍當陶山廟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第二十六師”,余任黨代表。至同年8月,這支部隊經過40多次戰鬥,殲敵1800多人,繳獲長短槍300多支,全師發展到1300多人,開闢了東到棗陽興隆,南至隨縣雙河、宜城板凳崗,西至襄東的張集東津灣,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人口40萬的襄棗宜蘇區。
1930年,與襄陽黃龍人謝耀武趙英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第26師,余益庵任黨代表,謝耀武任師長,趙英任政治部主任。
1931年4月,紅26師重新整編,任師長,隨後當選為鄂北臨時分特委委員。9月17日,余益庵率紅二十六師在宜城流水溝附近的湯泉與賀龍軍長率領的紅三軍七、八師 會師,受到賀龍的讚揚。同年被選為邊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2年成立紅九軍總指揮部,余任總指揮長,並參加鄂 豫邊省革命委員會主席團為委員。當敵人“圍剿”襄棗宜蘇區時,湘鄂西中央分局派來指導工作的尉士筠堅持“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余益庵被誣之為“逃跑主義”,並被撤職。到同年6月,蘇區受到重創,各地黨組織先後遭到破壞。余與組織失去聯繫。
1938年到襄東特委任組織委員。次年,襄東特委改為襄棗宜縣委,任縣委書記。
1938年9月,余益庵經多方打聽找到省委組織部長錢瑛,經錢審查批准恢復了黨籍,被分配到襄東特委任組織委員。
1939年3月,襄東特委改為襄棗宜縣委,余任縣委書記,7月改任隨棗地委組織部長。
1940年,任隨棗地委書記。同年1月,任地委軍事部長,主持地委工作,7月任地委書記,領導襄棗宜、棗北、棗南、隨縣四個縣委及環潭工委工作。
1941年9月,隨棗地委改為鄂北特委,並成立鄂北游擊指揮部,余任書記兼指揮長。
1942年9月,特委撤消,余調任新四軍第五師政治部民運部長。
1943年2月又調鄂豫邊行政公署任人事處長兼工農處長。
1945年11月,鄂北專署成立,余任專員。
1946年6月新四軍五師突圍時,余隨軍轉戰南北, 曾先後任信陽。陝南行署專員。
1947年,隨大軍南下。
1948年余隨解放大軍南下回鄉,發動人民開展對敵鬥爭,並說服動員國民黨棗陽游擊大隊長王明謨,率500多人20挺機槍,向人民政府投誠。
1949年5月,任襄陽專署副專員、專員。
1953年,調任湖北省民政廳廳長。
1958年後,歷任中國盲聾啞協會主任、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曾當選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建國後,余益庵歷任襄陽專署專員、湖北省民政廳廳長、中國盲聾啞人協會主任、政協湖北省副主席。曾當選為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9年8月10日在武昌病逝,他為黨和人民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故居修復

2012年7月4日上午,余益庵故居修復啟動儀式和余畈村烈士陵園修繕工程在棗陽市吳店鎮隆重舉行。余益庵的親屬、湖北省地稅局副局長余偉、襄陽市政協老領導胡久明、襄陽市組織部副部長潘世國和棗陽市委書記陳東靈等四大家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
余偉對家鄉人民時刻緬懷革命烈士豐功偉績,大力開展愛國主義革命教育表示衷心感謝,同時也表示將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新更大的努力。胡久明代表襄陽市老區建設促進會對我市弘揚傳統、紀念先烈、教育民眾、引領後人給予了高度評價。
余益庵故居修復和棗陽市吳店鎮余畈烈士陵園修繕工程計畫投入80多萬元,在2012年年底完工。屆時,革命烈士陵園將成為棗陽乃至鄂西北地區的又一處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