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生平經歷
1927年入高小讀書,後考入開封省立第一中學。1932年國中畢業後,考入福中煤礦私立焦作中學高中部。上學期間,待人誠懇,成績出眾,在同學中享有較高威信,被選為焦作中學學生自治會主席。當時,擔任士珍國文教員的李耀先(李常青),系中共焦作中心縣委書記,常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授抗日救國道理,介紹一些進步讀物和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作品。士珍受到老師的感染,常向李耀先借閱進步書刊,從中尋求新思想。士珍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有所耳聞,曾與同學王鵬華(彭施魯)說:“如果紅軍打土豪打到我的家門口,我會站在紅軍一邊,絕不當地主的孝子賢孫。”在自己的作文中,曾吐露出愛國激情。李耀先發現後,決定將余士珍作為共青團員的發展對象,並派焦作工學院學生張濱黃、陳荻羅與余士珍、王鵬華聯繫,成立讀書會。士珍利用讀書會傳播抗日救國的思想,組織閱讀《鐵流》、《毀滅》、《母親》和魯迅、茅盾等人作品。1934年秋,士珍加入共青團。為擴大革命影響,士珍利用學生自治會的名義,領導與組織各班同學出牆報,演話劇,貼標語,宣傳抗日救國,揭露蔣介石賣國罪行。同年10月,中共焦作黨組織遭到破壞,陳荻羅被捕,李耀先避險去北平。11月,余士珍亦離開焦作去北平,與李耀先接上聯繫。1935年夏,士珍進入華北學院求學,以此作掩護,全力從事革命活動。“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時,士珍參加了反日愛國遊行。當遊行隊伍行至王府井大街時,遭到反動軍警的竭力阻攔,受到高壓水龍頭的衝擊,士珍與遊行隊伍奮力前進,與軍警進行搏鬥。國民黨當局被迫將“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的日期推延一星期。16日,士珍與北平愛國學生一道,再次參加遊行示威。遊行隊伍行至前門大街,國民黨軍警鳴槍威脅,士珍毫不畏懼,與遊行隊伍繼續向宣武門行進。此時,城門緊閉,士珍質問國民黨反動軍警:“抗日有什麼罪?”經過愛國學生的抗議鬥爭,迫使國民黨當局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計畫不得不再次延期。
1936年4月10日,士珍與關山復等成立新的一屆共青團北平市委,余士珍任書記。半月後,根據中共中央決議,撤銷白區共青團組織。5月,余士珍 (此時改名余振芳)轉為中共黨員,擔任中共北平市委組織幹事、市委大學部書記,直接與市委書記李雪峰單線聯繫。
1937年1月,士珍被捕。在獄中,繼續堅持鬥爭。蘆溝橋事變後,北平危在旦夕。7月28日,士珍耐心說服一位看守,將士珍扮成獄卒放出監獄。出獄後,找到李耀先,被介紹到山東。中共山東省委遵照劉少奇關於開闢冀魯邊地區抗日工作的指示,派余士珍(此時改名於文斌)前往接收原河北津南特委和山東魯北樂陵中心縣委所轄的11個縣的組織關係。9月,成立魯北特委,余士珍任書記。10月,魯北特委改為冀魯邊工委,余繼任書記。此時,韓復榘、沈鴻烈實行不抵抗政策而逃跑,日軍占領了冀魯邊。日軍與漢奸的殘暴罪行,激起人民的反抗怒潮。士珍根據上級指示,深入發動民眾,積極準備武裝起義。先後在鹽山、慶雲、無棣、寧津、滄縣、南皮、東光、樂陵等縣成立抗日救國會,聯合廣大愛國人士參加抗日。11月,成立“華北人民抗日救國軍”,兵員1000餘人。根據毛澤東關於“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的指示,余士珍任救國軍政治部副主任,做軍隊中的黨委工作,從而突出了黨對這支抗日武裝的領導,後發展成為冀魯邊抗日武裝的主要力量。此時,日軍調“滿洲國”偽自治聯軍第一師劉佩臣部千餘人,進駐鹽山城東南五鋪一帶的十幾個村莊,準備進攻救國軍,余士珍立即率部向敵襲擊,全殲劉師。
1938年1月,救國軍攻克鹽山縣城,殲日軍30餘人、偽軍400餘人。繼而,又連克無棣、樂陵、慶雲縣城,隊伍發展到2000餘人,建立了樂陵、慶雲、南皮三縣抗日民主政府。2月,日軍又調自治軍劉芳庭部千餘人向救國軍進攻。戰鬥持續7晝夜,救國軍在地方愛國武裝配合下,取得了勝利。戰鬥中,士珍因一幹部手槍走火負傷,於5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