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日記(2019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何紹基日記(2019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紹基日記》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紹基日記 
  • 作者: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
  •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6月
  • 頁數:404 頁
  • 定價:880.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01368099
內容簡介
本書為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推出的“近墨堂法書叢刊”中的一種。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蝯叟,齋號東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纂修、總纂,國史館提調,四川學政。鹹豐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學政任上,被罷職。此後,何氏分別主講濟南濼源書院、長沙城南書院。晚年漫遊吳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於蘇州,享年七十五歲。 何氏日記手稿兩冊為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所藏,起訖時間分別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鹹豐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鹹豐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簡稱《丙丁日記》《戊己日記》。 何紹基精於經史、國小,又是晚清傑出的書法家,在學術史上有較大影響。由於他常年仕京經歷,使他完全融入當時文化圈,並成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交往的老師輩的人物有...(展開全部) 本書為香港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推出的“近墨堂法書叢刊”中的一種。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蝯叟,齋號東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武英殿纂修,國史館纂修、總纂,國史館提調,四川學政。鹹豐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學政任上,被罷職。此後,何氏分別主講濟南濼源書院、長沙城南書院。晚年漫遊吳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於蘇州,享年七十五歲。 何氏日記手稿兩冊為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所藏,起訖時間分別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鹹豐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鹹豐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簡稱《丙丁日記》《戊己日記》。 何紹基精於經史、國小,又是晚清傑出的書法家,在學術史上有較大影響。由於他常年仕京經歷,使他完全融入當時文化圈,並成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交往的老師輩的人物有林則徐、程恩澤、阮元、潘世恩、吳锺駿、王庭蘭、穆彰阿等,他的同年及友人,如張穆、苗夔、劉位坦、戴熙、祁寯藻、梅曾亮、陳慶鏞、龔自珍等。在何氏日記中,其主體是有關交往應酬的記載,交往形式有:常規的人情往來、官場上的應酬、文士雅集、書畫鑑賞、書法活動等。何紹基書法造詣極高,在同儕中是罕見的。道光年間,好友曾國藩即斷言何氏“字則必傳千古無疑”。 特別重要的是,這兩種日記中,《丙丁日記》上承《何紹基手寫日記》中甲辰、乙巳年部分,下接湖南省博物館所藏《種竹日記》;而《戊己日記》則下接《何紹基手寫日記》中己未、庚申年部分,保證了何紹基日記的完整性。該書是研究何氏的文化境遇及其交遊、思想性情、書法等,以至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等提供了第一手珍貴的資料和線索。 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是由收藏家林霄、陳欽夫婦設立的非盈利慈善基金會,2013年成立於香港,旨鼓勵和推動中國書法史及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基金會以收藏明代書法為主,藏品從東晉、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直至近現代,覆蓋多個品類,縱貫一千六百多年中國書法史。”近墨堂法書叢刊”屬於公益性出版項目,若有盈利將完全用於基金會的公益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