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為敵(2023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圖書)

何故為敵(2023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故為敵》是2023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美]馬克斯·伯格霍爾茲(Max Bergholz),譯者是何其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故為敵
  • 外文名:Violence as a Generative Force:Identity, Nationalism, and Memory in a Balkan Community
  • 作者:[美]馬克斯·伯格霍爾茲(Max Bergholz)
  • 譯者: 何其原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頁數:544 頁
  • ISBN:9787513943680
  • 定價:118 元
  • 裝幀:精裝
  • 出品方:理想國
  • 副標題:1941年一個巴爾幹小鎮的族群衝突、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
  • 叢書:理想國譯叢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

出版信息

作者: [美]馬克斯·伯格霍爾茲(Max Bergholz)
出版社: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1941年一個巴爾幹小鎮的族群衝突、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
原作名: Violence as a Generative Force:Identity, Nationalism, and Memory in a Balkan Community
譯者: 何其原
出版年: 2023-10
頁數: 544
定價: 118
裝幀: 精裝
叢書: 理想國譯叢
ISBN: 9787513943680

內容簡介

1941年夏天,巴爾幹地區的一座小鎮爆發了一系列集體暴力事件。一開始,一群武裝力量以“克族人”自居,對他們眼中的“塞族人”展開了無差別的殺戮。一部分被追殺的人躲進森林裡逃過一劫,隨即組織起來,向屠殺者實施報復。大量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遭到波及,財產被洗劫一空, 村莊被燒成白地,他們或被農具擊殺,或被淹死在河裡,或被扔進深不見底的洞坑。在殺戮最激烈血腥的48小時裡,有男女老幼近2000人的生命被昔日鄰居奪走。
對於這場發生於克羅地亞獨立國政權下的悲劇,以往的歷史研究者大多歸因於族群衝突,直到一捆破舊的藍色資料夾重見天日。本書作者循著這份官方檔案提供的線索,深入事發當地,採訪了眾多當事人,結合大量一手史料,開始追尋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並最終發現,這場屠殺中的許多人都兼具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雙重身份,他們原本並非什麼“克族人”“塞族人”,而是共同生活、不分彼此的鄰居。他揭示了地方殺戮所造成的動盪實際上是創造了對民族性的全新認識,不是族群衝突引發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敵視的族群。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馬克斯•伯格霍爾茲(Max Bergholz),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民族主義、暴力和巴爾幹半島的歷史,並從事歐洲現代歷史的研究。主要關注領域為種族滅絕與人權,尤其專注於從微觀動態的層面考察20世紀波赫、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等地區多民族社區的和平與衝突。
譯者:何其原,媒體人,曾在多家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任職,主要從事相關信息的編譯工作。

目錄

◎目錄
第一部分 歷史
引言
第一章 社區用詞
第二部分 1941
第二章 天翻地覆的世界
第三章 殺戮與救助
第四章 叛亂與復仇
第五章 克制的挑戰
第六章 48小時
第三部分 社群間暴力之後
第七章 突發的民族性
第八章 作為生成性力量的暴力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