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易門縣小街鄉小街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家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30公里,距離鎮0.30公里, 國土面積0.89平方公里,海拔1810.00米,年平均氣溫14.8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豌豆、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41.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9畝;有林地495.00畝。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戶,有鄉村人口69人,其中農業人口69人,勞動力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家村
  • 外文名:Hejiacun
  • 郵政區碼:265128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行村鎮
  • 方    言:膠遼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魯F、魯Y
  • 電話區號:0535
概況,自然資源,農村經濟,村務公開,社會進步,

概況

何家村[1]共有580戶,1850人口,耕地2400,蝦池3000畝,灘涂2000畝。該村立足資源優勢,帶領民眾艱苦創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縊蟶養殖帶領民眾致富的路子。2002年,全村發展縊蟶養殖面積2000畝,養殖戶500戶,水產品產量100餘萬公斤,村集體養殖收入達200多萬元,占總收入的30%,被煙臺市政府授予“縊蟶養殖第一村”的稱號。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00畝(其中:田28.00畝,地13.00畝),人均耕地0.59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豌豆、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49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0畝,主要種植板粟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799.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1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8戶通電,有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3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18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10萬元,畜牧業收入13.2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2頭,肉牛19頭,肉羊10頭); 林業收入1.3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18萬元, 工資性收入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 ,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8戶,共鄉村人口69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35人。其中農業人口69人,勞動力6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3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小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0.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1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1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黨團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1人。 團員1人。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科技活動室需翻建;2、基礎設施差;3、村內衛生條件差。。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繼續發展烤菸產業;2、發展以中豌六號種植為主的秋冬農業;3、發展以生豬及土雞養殖為主的養殖業。總之: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由3207元增加到4300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6年,建立村國小。1993年,投資30萬元,重新規劃和擴建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新校舍,並進行硬化、綠化。2000年,購置科技教學設施器材等,其中計算機12部。2002年,教師17人,在校學生200人,成為煙臺市達標學校,村委被海陽市政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學生120人。 何家村業餘劇團,創建於建國前。建國後,請進教師,提高技藝,每逢春節為民眾宣傳演出,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村重視科技教育,通過聘請和外出聽專家講課、訂閱科技書刊等方式,指導本村科學養殖、科學捕撈、科學種田,被市政府授予科普村稱號。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以趕小海、當長工、打短工為生,吃不飽,穿不暖。1964年起,吳錫溫、何殿祿任黨支部書記期間,先後從丹東購進3隻風船,從事海上捕撈和運輸,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有了提高。1964年以前,常年人均糧食為180公斤,全村收入14.5萬元。1975年,人均糧食280公斤,全村收入22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有運輸車輛16輛,手扶拖拉機200部,機車300輛,彩電500台,冰櫃400台,洗衣機100台,VCD200台,程控電話機460部。 集體福利1976年,辦起了合作醫療站,方便了村民。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福利不斷提高。1981年,購買電影放映機,免費為村民放電影。1982年,投資10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98年,村委投資10萬元,改造供電線路,同時建起84平方米高標準變電室。1990年9月,投資13萬元,安裝閉路電視。1991年,投資30萬元,建起自來水蓄水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70歲以上老人免費飲用自來水。每年平均投資2萬元,用於村民的夏收等工作。1997年投資50萬元,擴建自來水工程。2000年,一次安裝程控電話400部;投資25萬元,規劃建設村路200米。村委每年為村民負擔50%的統籌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