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寺(四川省內江市何家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家寺,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境內,山門外是一座四柱三門的石牌坊,坊門正中鐫刻著“復覺寺”寺名,該寺建於元朝,明朝時因鄉人何起鳴高中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該寺遂成為何氏家廟,改稱“何家寺”,是內江留存不多的名宦家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家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內江市境內
寺廟簡介,寺名由來,興盛景象,人文氣息,

寺廟簡介

何家寺,山門外是一座四柱三門的石牌坊,坊門正中鐫刻著“復覺寺”寺名。“金碧晃層霄千丈樓台千丈日,岩巒添罨畫一重花木一重丘;浣得新紗供彩筆,攜來殘月補春雲……”牌坊前後,逐漸風化的石刻對聯向人們講訴著這裡曾經的輝煌。

寺名由來

復覺寺建於元朝,明朝時因鄉人何起鳴高中進士,官至工部尚書,該寺遂成為何氏家廟,改稱“何家寺”,是內江留存不多的名宦家廟之一。“小時候在寺廟讀書,房頂大樑上還依稀可見‘大元朝X年X月建’的墨跡。”77歲的雷久仁老人向記者講述起這座古寺的前世今生。

興盛景象

“那時,每逢廟會總是人山人海。”在雷久仁老人的記憶里,1952年正月十五,可謂是何家寺最後的輝煌,來了好幾千人,寺內外水泄不通。當時,何家寺有很多欄桿,每一根欄桿上都有小獅子,每個獅子造型都不同,很精美。
土改時,寺內成為鳳鳴鄉政府的辦公用房,部分廂房分給農戶,大殿成為儲存張家、白馬、靖民、永安片區的糧倉。1957年,鄉政府辦公室外遷並撤糧倉,隨後創辦了內江縣農中,約800名學生在此就讀,但兩年後停辦。據《內江縣文史資料》記載,何家寺建於元末明初,為本地望族何氏的家廟。在明朝洪武年,香火日益鼎盛,建了上寺(馥堂寺)、下寺(復覺寺)、大佛殿等。鄉名宦、進士、工部尚書何起鳴錄有《大乘》經書七部藏於藏經樓。
清順治年,寺廟晨鐘暮鼓,香火更旺,建了“關王殿”。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何家寺又先後進行擴修,增建高約5米的青磚外牆,寺內面積約18畝,成為方圓數十里範圍內頗具規模的一座大型寺廟。上世紀六十年代後,何家寺的建築遭到嚴重的人為破壞……漸漸地,曾經的大佛殿也被夷為平地,香火逐漸熄滅。

人文氣息

如今,這座約650年歷史的古寺廟雖是雜草叢生,而滿目滄桑的寺院仍彰顯著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常有遠道而來的遊客、文史愛好者、畫家和攝影師前來參觀採風。
2017年,何家寺被內江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內江市歷史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