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誾(1903~1971),藤山(今倉山區)人,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生。父天國經營茶業。培誾8歲入私塾,10歲轉入益聞國小就讀。13歲時父親去世,因家貧輟學到花炮店當學徒。18歲以後他先後跟隨黃聯釗、劉友敬作茶葉經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培誾
- 外文名:He Peiyin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71年
培誾從民國13年(1924)起試製茶葉銷售。3年後在倉前山埔頂設立何同泰茶廠,生產茶葉運往天津銷售。他精於選茶,善於用花,對各種茶葉分別窨於重花和輕花,均能恰到好處。他用“哺花”(下午采的花)用於好茶,“早花”(清晨采的花)用於次茶。為掌握窨制花茶的火候,他搬到廠里住,隨時到焙房檢查,總結經驗。在窨花季節里,他每晚二、三次檢查溫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精益求精地提高花茶的質量。民國19年,他將一批“三角片”(好茶的碎末)窨以重花運往天津銷售。由於茶葉質量高、香味濃,擔售價達140元,創造當時售價的最高紀錄。何同泰茶廠生產的“三角片”與茉莉花茶,馳名北方各地。
民國24年為進一步擴大生產,他與徐漢搓等人合夥開設南方茶廠(對外仍沿用何同泰招牌),並逐步建立產、供、銷系統。在茶源方面,除在福州直接進貨外,還在省內羅源、寧德等茶區設立收購點,省外杭州市、屯溪、台北等地也設定收購機構,為保證花源,他每年冬季向各花販及附近花農發放無息貸款,作為第二年購花的預付款,並在上海、天津、杭州等地設立銷售機構。茶廠還開設郵售部,手續簡便、發貨迅速,全國許多小茶葉鋪都直接通過郵局向茶廠郵購茶葉。由於他經營有方,不到5年,茶廠資本從21萬元增長到166萬元。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方茶廠受到嚴重的打擊,茶葉不能通過海運銷售,運往沈家門的大量花茶又被日軍掠走。民國29年茶廠停辦股東解體。民國33年福州淪陷,他逃難到永泰,茶廠被日軍洗劫一空。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又集資恢復何同泰茶廠。民國35年他從台灣引進全套制茶設備,建立規模較大的制茶廠。由於他對福州實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先後被選任福州市商會委員、常務理事、茶葉公會理事長等職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繼續從事茶葉生產。1952年後,先後被選任福州市茶商同業公會主任委員、福州市工商聯籌備會常務理事、福州市人民代表、福州市政協委員等職務。1956年何同泰茶廠參加公私合營,培誾留任福州茶廠任審評員、生產技術股副股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下放車間勞動。1971年病逝,享年69歲。1978年,中共福州茶廠委員會為他平反,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