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垛場,海鹽產場。位於江蘇東台縣(今東台市)境內。東臨大海,南接東台場,西至西溪,北至丁溪場,東西相距一百二十里,南北相距九里。宋置。明清時期屬兩淮都轉運鹽使泰州分司管轄。元明置司令、司丞,清置鹽課大使,民國置場知事管理...
東何場, 海鹽產場。位於江蘇東台市。場區南至安梁場,北至丁溪場,東至海濱,西至范堤。民國元年(1912)歸併何垛場,何垛為正場,東台為並場。民國時期年產鹽約20萬擔。 [1] 參考資料 1. 宋良曦,林建宇,黃健,程龍剛.中國鹽業史...
串場河以東台海道口為界,分南北兩段,由海安向北流經富安、安豐、梁垛至何垛場,為南串場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經丁溪、草堰(原屬東台北鄉)、白駒(原屬東台北鄉)、劉莊(原屬東台北鄉)、伍佑、新興、廟灣,為北串場河。今天...
東台場,海鹽產場。位於今江蘇東台市境內,與何垛、梁垛二場相鄰。元置。清鹹豐八年(1858)產鹽3 883.45噸。民國元年(1912)與何垛場合併為東河場。 [1] 參考資料 1. 宋良曦,林建宇,黃健,程龍剛.中國鹽業史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元代兩淮設定29個鹽場。其中在大豐境內的有何垛場(北部)、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白駒場、伍佑場(東南部)等。白駒場、劉莊場隸屬揚州府興化縣;伍佑場隸屬淮安府鹽城縣;余均隸屬揚州府泰州海陵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兩淮鹽...
是年,白駒場撤併於草堰場,小海場撤併於丁溪場。至此,境域有丁溪(小海並場)、草堰(白駒並場)、劉莊3場和何垛場東北部、伍佑場東南部鹽區。民國初,劉莊市、白駒鎮隸屬興化縣,丁草市、沈灶市、小海市、四團市以及潘饊鎮、川...
明代,境內鹽業生產進入黃金時代,當時境內設泰州鹽運分司(明洪武元年即1368年設)駐東台場,管轄栟茶場、角斜場、富安場、安豐場、梁垛場、東台場、何垛場、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等10場,史稱“淮南中十場”。即今栟茶鎮、角斜...
串場河以東台海道口為界,分南北兩段,由海安(紫石縣)向北流經富安、安豐、梁垛至何垛場,為南串場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經丁溪、草堰、白駒、劉莊、伍佑、新興、廟灣,為北串場河。串場河全長170公里。交通物流 里下河地區構成了...
明至清初,屬揚州府泰州何垛鹽場;1987年7月,由頭灶鄉改為頭灶鎮。截至2020年6月,頭灶鎮轄6個社區、2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鎮東路6號。截至2019年末,頭灶鎮有工業企業797個,其中規模以上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
相傳清朝康熙年間,為便於海鹽運輸,朝廷下令開挖何垛新灶河。灶河開挖後,原與東台城毗鄰的西海團、西廣營一帶被灶河隔開,這些地方百姓要進城辦事需要繞道十餘里。這時,西海團一顧姓財主看準了發財機會,就在灶河上設船擺渡,...
何垛河過去為東台何垛鹽場的運鹽河,所以也叫何垛場灶河。西起東台西側串場河流經通榆運河向東在東台境內經台東、海豐、頭灶等,再向東偏北到下游解家壩流入東台與大豐區分界的丁溪河合併後流入大豐,進入大豐境內後即為川東港,至...
何垛場、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的鹽政歸其管轄。清乾隆元年(1736年)復改屬泰州分司,並將白駒場併入草堰場。乾隆三 十二年(1767年)劉莊場也併入草堰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泰州東部 析置東台縣,丁溪場、小海場、草堰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