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平(四中國重慶籍雕塑家)

何力平(四中國重慶籍雕塑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力平,男,漢族,重慶豐都人。擅長雕塑。1985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班,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力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 職業:教師
  • 出生地:重慶豐都
藝術年表,媒體評價,出版圖書,

藝術年表

1981年 《初生牛犢》獲全國第二屆青年美術作品展二等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4年 《新春樂》入選全國第六屆美展並獲四川省優秀作品獎。《小蘿蔔頭像》在北京青少年活動中心落成。
1985年 四川美術學院陳列館舉辦個人架上雕塑展。《球》入選全國體育美展。
1989年 《鬼城繫到》中的《生命船》、《催命鑼》、《醉生夢死》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並獲四川省優秀作品獎,部分作品收錄《世界雕塑全集》
1992年 文章《中國雕塑形式語言發展的艱難選擇》發表於《美術史論》1992年第1期,轉載於《造型藝術研究》1992年3期。《春華秋實》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海王神像》在深圳蛇口海王大廈落成。
2000年 《雲》獲中國雕刻藝術節國際雕刻大賽三等獎。
2001年 《日暮黃昏》參加中國北京延慶國際雕塑藝術主題公園展示會,並被永久陳列於北京.延慶公園。
2006年 參加“雕塑百年”:上海城雕藝術中心開館展。
2008年 《大河流淌》參加由廈門市政府、中國雕塑學會主辦的“中國姿態 · 海峽風”首屆中國雕塑大展。《老船》參加“藝術慈善中國——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巡迴展(北京.東京.香港)”
2009年 《融入》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雕塑百家聯展”。《夢的空間》應邀參加“第三十五屆日本東京都美術館AJAC中國當代藝術家邀請展”。
2010年 專著《為雕塑鑿七個孔——雕塑語言研究》出版(人民出版社)。

媒體評價

何力平無疑是中國當代雕塑界難得一見的“鬼才”。他的奇特的藝術思維、別出蹊逕的形式特徵和獨樹一幟的藝術主張都使他的“鬼才”之稱名符其實。
何力平出生於中國獨一無二的“鬼城”——豐都,當然是其“鬼才”之淵源。他出生的院子是個清代的古宅,滿屋都是雕樑畫棟之精美木雕,而從小又是在此宅中聽著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鬼神故事長大,這從一開始就似乎規定了何力平一生的道路,一開始就預定了他今後所從事的藝術離不開民族的、民間的藝術傳統以及那超出常規的奇特思維。
在何力平看來,西方藝術儘管有其傑出的成就,但它以其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審美專制君臨於普通民眾之上,這就不僅造成了藝術審美的異化,而且也把藝術家們逼進了藝術創造的死胡同。那么,在學習和借鑑生氣勃勃的民間藝術,生命真實躁動的原初藝術中去返歸去恢複本應具有的生命的尊嚴,是當代雕塑發展的途徑。
“鬼才”何力平的藝術迥出常格,波譎雲詭,他那些一個比一個出人意料令人驚詫莫名的藝術思路和藝術實踐的確遠遠地超出普通雕塑的規範,尤其是那些主要源於西方——不論是“古典”還是“現代”——的規範。但何力平不正是因為其非常突出的創造的個性和獨特性,不正是因為他堅實地立足於民族藝術的深厚土壤之中而又具開放的胸襟才有今天的成功么?何力平的公眾藝術的思路和實踐更是一個成功,那堅定地自覺地站在社會與民眾的立場,為民眾服務的思想,無疑是他的公眾藝術成功的根本的保證。何力平的藝術如今越搞越順,越搞越“火”,他在從事他這些超大型的公眾藝術實踐的同時,還在進行架上雕塑的不停的探索,大小作品的不斷問世,使二者的創造進入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之中。何力平找到了他藝術的支點,找到了通向成功的正確之路。何力平的藝術是民族的、民眾的、自我的、現代的。如果我們把何力平的藝術納入中西文化碰撞中民族傳統轉化的世紀性大潮之中,納入那從本世紀初即已開始而綿延至今的藝術向民間向民眾回歸的世紀性大潮之中,“鬼才”何力平藝術的成功不是就非但不“鬼”,且有某種必然么?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何力平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0年6月1日
為雕塑鑿七個孔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