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冠三

何冠三

冠三(1885——1961),原名其智、其治,字冠三,後以字為名。1885年出生於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何家門村的一戶農民家庭。在隴西襄武高小、南安中學畢業後,被保送到甘肅蘭州陸軍國小、湖北省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就讀。1910年,參加孫中山先生組織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之後,又進行聯秦復隴等革命工作。1914年,在河北保定軍官學校軍事專科畢業後,在張家口陸軍第一師第四團三營十二連任班長、排長、連長;後在江西陸軍第一師第一團三營任副營長、營長;在福建陸軍第一旅二團任上校團長;在江西陸軍十二師十三旅任少將旅長。1929年,在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畢業。反蔣失敗後,在北京等地做字畫生意維持生計。1937年抗戰爆發後,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九軍郝夢齡部,任軍參謀長、代理軍長(中將),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忻口戰役。戰後任河南第四專區保全副司令兼博愛縣縣長。後任西安九軍57師寶雞辦事處主任、西安十五軍軍官總隊隊長,退役後在天水以售賣字畫為生。新中國成立後,在定西參加了短期的政治學習後,當選為隴西人委會委員、隴西第三屆人代會委員。1959年12月,當選為甘肅省政協二屆委員。1961年元月,因病去世,享年7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冠三
  • 別名:何其智 何其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甘肅隴西
  • 出生日期:1885年
  • 逝世日期:1961年
  •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北京陸軍大學
  • 主要成就:辛亥革命先驅 抗日民族志士
武昌首義,聯秦復隴,

武昌首義

1885年,何冠三出生於甘肅省隴西縣東鋪(今文峰鎮)何家門村的一戶農民家庭。當時,家中長輩給他起名為其智、其治,字冠三。從名字中包含的“智”和“治”等字的含義來看,大概對他寄予了智勇雙全、治世安民等美好的寄託。至於他後來在戎馬生涯中馳騁疆場,抗擊倭寇,確實也應驗了其名字中“冠三”的寓意,真可謂“勇冠三軍”!
和那個年代眾多的鄉村兒童的成長經歷一樣,何冠三9 歲至 10 歲(1893年——1894 年)之間,在何家門村中放牛。11 歲至 20 歲(1895 年——1905 年)之間,還在東鋪何家門村的一所私塾里念書,期間,曾應童子試兩次。21 歲至 22 歲(1906年——1907 年),在隴西縣襄武高小及南安中學(即縣城東大街的隴西師範學校,今定西工貿中專)各上了一年學。23 歲至 24 歲(1908 年——1909 年),被隴西縣保送到甘肅蘭州陸軍國小上學;(1910——1912 年),由甘肅省保送,升入陸軍部所辦的湖北省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上學,這所學校為三年制。何冠三入學後的 1910 年 4 月,經湖南省益陽縣同學吳尚、貴州省鎮雄縣同學席正銘 (二人均為同盟會會員)介紹,他參加了孫中山先生組織領導的革命同盟會(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其基本思想就是推翻滿洲貴族當權的清朝政府,恢復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國家)。在武昌陸軍中學,何冠三一邊上學,一邊從事革命事業。
1911 年 8 月 19 日(辛亥年),何冠三和武昌陸軍中學的同學們一起參加了推翻滿清王朝、終結封建帝制的武昌起義!不到一月時間,革命的烽火已燃遍長江一帶,湘、贛、皖、蘇、閩、粵、桂、黔、滇、川、陝、晉等十幾省積極回響。緊接著,中華民國在武昌宣布成立。窮途末日的滿清政府只得宣告贊成共和。末代皇帝宣統宣布退位,民國政府與清王室達成了優待皇室的協定,全國大局已定,只有少數幾個邊遠省份,仍然在滿清地方政府的統治之下,甘肅就是其中之一。

聯秦復隴

因為何冠三是甘肅人,同盟會便指示他做聯秦(陝西)復隴(甘肅)的工作, 組織上派他同陝西王銘九(同盟會會員)一同先赴陝甘,做地下工作。
到達陝西西安,他們與有關機關接洽後,留下王銘九做聯絡員,派遣何冠三先到甘肅,借回家的機會,先打探情況。一來偵查甘肅省的軍事情況,二來觀察人心的向背。到家幾天后,有友人連夜給他送信說,鞏昌知府知悉他已經剪掉辮子回家,說他是革命黨,正在暗中調查,計畫要逮捕他。何冠三急忙跑到橋子門劉伯祿家中躲藏了幾天。在此期間,他秘密邀約到劉華堂、王桂林和王茂如等人,秘密前往天水,尋找同學,但沒有找到。當時,天水的旅店裡檢查得很嚴格,他們無法立腳,就從小路連夜奔赴陝西(現在寶天鐵路線)參加革命工作。
行至陝西岐山縣境,途中遇到陝西省復漢敢死隊的隊伍開往鳳翔。他們誤認為何冠三等人為甘肅清軍的偵探,因為何冠三是甘肅人,又是從甘肅過來的,所以,把他們四人逮捕後,進行嚴刑拷打!但他們沒有一人承認,而是咬緊牙關,只說是做聯秦復隴革命工作的。入獄二十餘天后,陝西省復漢敢死隊見拷問不出什麼結果,加上當時敵我形勢複雜,準備將他們殺掉。正好碰上該軍團長王寶山,他是哥老會的大爺,復漢敢死隊全由哥老會成員所組成。光緒二十六年,他跟隨鞏昌知府曹日新(陝西渭南人),到鞏昌府給曹知府當過轎夫頭兒。因此說起鞏昌府,他就有了感情。他見四人都是學生,而且何冠三已經剪掉了辮子,更能夠表明他們是革命黨人,因此,他毅然將四人保釋,並派何冠三為該軍教練官。就這樣,他們隨軍開到了風翔。剛到風翔的第三天,甘肅清軍就打過來了,把風翔城包圍了一個多月。圍城期間,復漢敢死隊死守城垣,風翔城才僥倖躲過一劫。
1912 年 2 月,甘肅清軍因贊成共和撤退,風翔之圍被解。何冠三急忙前往西安,適逢由湖北省派來做聯秦復隴工作的甘肅天水同學周志高、徽縣同學樊隆庵和隴西同學胡慶庵等十餘人已到達西安。他們一同去見陝西都督張鳳翔,向他送上黎元洪副總統的公文,請求張都督把他們連同公文送到蘭州的甘肅省政府,說這些學生參加武昌起義,有功於民國,應該由該省量才錄用。他們還同張都督秘密協商,暗中仍做聯秦復隴的工作。當時的甘肅,表面上贊成共和,實際上還是由一堂滿清都督和藩台官員在執政。他們決計推翻這些滿清舊官員的統治,建立新政府,中華民國才能名副其實。他們到甘肅省後,繼續進行革命工作。如果時機成熟,萬一需要用兵之處,請張都督派兵援助,張都督慨然允諾。
1912 年 3 月間,他們一行到了蘭州,即會見了大五憲(制台、藩台、臬台、學台、道台),這些官員們口頭上答應錄用何冠三他們。但他們一看這些官老爺們都是滿清大員,仍然戴著頂子,穿著長袍馬褂,不由得心中怒火燃燒!他們暗中聯絡革命同志,準備逐步進行推翻甘肅滿清政府的工作。首先,他們聯繫上了甘肅省議會議長李鏡清(臨洮人),並推舉他為臨時都督,繼續做兵運工作。他們還聯繫上了拱星墩駐軍的炮兵營長趙廷楨,通過他再聯繫軍隊。然後,再同其他方面也大致聯絡妥了,準備定期舉動。不料,和他們回甘一起工作的西和縣同學南有箕,與巡警賴思培有舊,他在無意間將行動計畫泄了密。4月的某夜,警察將住在寓所的他們一網打盡,押送入模範監獄。第二天,李鏡清議長知道事情泄露,四處設法營救。蘭州宦紳劉爾炘對李議長說:“我們蘭州不要流血事件,你要製造流血事件,上你們的狄道去(狄道後改名為臨洮)。”李議長回到家後的第三天夜裡,甘肅提督馬安良派兵十多人,深夜摸進李宅,將李鏡清議長秘密殺害。
何冠三他們被捕後,經過多次五堂(五個委員)會審,何冠三終因未帶手槍、炸彈,更找不出其他關鍵的證據,當地政府只得於農曆 8 月 14 日將他取保釋放,其餘同志則被判處不同的徒刑。因有黎元洪副總統和陝西都督張鳳翔的電報,說這些青年學生激於愛國主義思想和行為,不能傷害,他們就不敢加害於他。在最後一次過堂審問時,其中有一個委員對其他四位委員說: “我看何其治很老實,他沒有帶危險東西,現在陸軍部命令入伍生和陸軍中學生到保定軍校上學,可以令何其治取保釋放,他好到保定上學,免得耽誤他的前途。”其餘四位委員都同意了。即對何冠三說: “你下去找到保人就把你釋放,你就可以去上學。”8 月 17 日,何冠三出了獄,正遇到洮州人朱志玲、臨洮人史鼎鑫和隴西的付晏如等人,正要去保定辦公事,何冠三便加入了他們一行。幾天后辦妥公事,領了路費,他們四人一同前往保定。9 月 29 日到達保定,10 月 1 日入校上學。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軍校,創辦於1912 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學校,校址前身為清朝陸軍軍官學堂。1923 年停辦,共辦了九期。熊秉琦、吳佩孚、蔣介石、孫傳芳、傅作義、葉挺和郝夢齡等民國將領都曾就讀於保定軍校,其中不少學生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軍校學生有 1600 多人獲得將軍頭銜,後稱保定軍校為將軍的搖籃。
1912 年,孫中山先生把中華民國總統讓位於軍閥袁世凱。何冠三在保定軍校上學期間,袁世凱派人強迫把他們老國民黨員的證書收去改辦黨證,如不交出就要開除學籍。在保定軍校軍事專科學習期間,何冠三刻苦努力,成績優秀,贏得了教官和同學們的好評。1914 年底,同級的1000多名畢業學生,由陸軍部分配往河北各師和各省充見習軍官。何冠三時年 30 歲,被分配到駐察哈爾張家口的陸軍第一師充當見習軍官。
1914年至1919年,何冠三任駐察哈爾張家口陸軍第一師四團三營十二連中尉排長(時年35 歲),後任連長。1920 年至 1923 年,任駐江西陸軍第一師第一團三營少校副營長,營長(時年 39 歲)。1924 年至 1926 年,任福建陸軍第一旅二團上校團長(時年 42 歲)。1926 年至1928 年,任陸軍十二師二十三旅少將旅長(時 年 43 歲)。
1929 年2月,何冠三被保送至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上學。陸軍大學(簡稱“陸大”)是中國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級別軍事學府,它自1906年創立於河北保定,1949年遷移到台灣,1959年改建為“三軍聯合參謀大學”。陸軍大學在中國大陸歷經44年之久,許多畢業生都是北京北洋軍政府或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中的高級將領。陸軍大學主要培養團以上指揮軍官和師以上司令部參謀軍官,重點培養學員的聯合與契約作戰能力、運用軍事政策的能力和戰略能力。課業以講授高級軍事學術為主。學員的候選資格必須是現任陸軍步、騎、炮、工、輜各兵科上校以下中級軍官,並經過初審、再審試驗考選。
何冠三在陸軍大學畢業後,在北京賦閒一年(時年 46歲)。1931 年至 1937 年,在北京及各大都市做字畫生意,並遊歷各地名勝,廣開眼界,增長學識(時年 47——53 歲)。
自1920年至1928年(即民國九年至十七年)這一時期,何冠三隸屬孫傳芳麾下。孫傳芳號稱“東南王”,和何冠三同為保定軍校校友。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聯軍總司令。期間擁兵數十萬,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
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孫傳芳組織兵力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主力軍消耗殆盡,一蹶不振。五省聯軍駐軍江西的一部分部隊,又屬福建駐軍的一部分。在這四年期間,因反蔣失敗,部隊由福建和廣東邊界,退經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到達察哈爾的張家口、宣化一帶,紮營駐軍。意欲退到綏遠、後套、五原縣一帶開墾,自力更生,待機再起。當時,孫傳芳同閻錫山接洽後,閻欲收編孫傳芳軍,遭到馮玉祥的反對未成,便阻擋孫傳芳的軍隊開往後套地區。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孫傳芳所部官兵只能繼續撤退。正值數九寒冬,部隊缺衣少糧,饑寒所迫,只得接受改編。孫傳芳麾下所轄三個軍共九個師,官兵共四萬多人,蔣介石卻只準改編為一個師,番號為47師。編餘官兵近三萬人,何冠三也屬於編餘之列。1931 年至 1937 年 8 月以前,在這七、八年間,因何冠三是堅決反蔣到底的“頑固分子”,部隊無人敢用,他也不願為蔣幹事,因此,何冠三在北京等地,以做字畫生意維持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