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蓉女士(Sara Jane Ho),香港人,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碩士,並於瑞士一所著名國際禮儀學院進修過國際禮儀。何女士2013年被福布斯列入“亞洲最受矚目的女性”名單,因在北京、上海開設高端精修國際禮儀培訓中心(Institute Sarita)而倍受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佩蓉
- 外文名:Sara Jane Ho
- 別名:何佩嶸
- 國籍: 中國
- 出生地:香港
- 畢業院校: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
- 代表作品:《生而優雅 淑媛禮儀》
簡介,外媒報導,國內報導,
簡介
何佩蓉女士乃瑞雅禮儀的創始人,曾踏足不同國家求學與工作。早年曾分別在英、美、台灣及香港就讀不同的國際學校。中學就讀於美國精英寄宿學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其後取得美國「喬治敦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 英國文學及政治學學士學位;BBC 2015年度“100 women”(巾幗百名);美國「喬治敦大學」 (Georgetown University)中國區面試官,亞洲區學生委員會委員;美國精英寄宿學校「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Phillips Exeter Academy)中國區面試官,亞洲區學生委員會委員。2016年,與瑞雅禮儀聯合創始人Rebecca女士將多年國際精修禮儀教學經驗編輯成書——《生而優雅》系列,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為《生而優雅|淑媛禮儀》作者。
何女士可稱得上是一個「國際公民」,她能說五種國家語言,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的不同城市生活過,親身體驗不同國家及城市的文化及禮節。何女士的職業生涯乃從紐約一家投資銀行開始,此後何女士決定回到離自己家鄉較近的北京,為一家慈善機構做志願者的工作,在這裡,她的角色是帶領這個非謀利組織發展業務和籌款,致力在中國農村扶貧項目上獻出所長。
此後,追求卓越和專業的何女士更再遠赴瑞士,於1954年成立於日內瓦湖畔,世界最知名、最頂級、傳統國際禮儀學院進修國際禮儀課程,並取得該學院的專業文憑。何女士也正是在那裡受到啟發,立意將這一套卓越並精緻的國際禮儀和社交技能的藝術帶給中國,讓東西方文化有更雋永與華麗的融合。
何女士的工作經驗,涵蓋投資諮詢、金融、媒體和非政府組織等行業。她馬術精湛,曾榮獲過多個比賽獎項,其他愛好也非常廣泛,包括滑雪、網球、游泳、社交娛樂、 藝術、插花和閱讀等。
何女士是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傑出青年之一。何女士在中國是Vogue與華爾街日報的禮儀專欄作家。
外媒報導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2年12月21日報導,27歲的何佩蓉準備教要出國的中國人行為舉止更加得體。她掌握5國語言,是國內第一家把瑞士精修禮儀概念帶入中國的精修禮儀學校創始人。報導稱,她選擇的時機可能近乎完美。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肖恩·賴因說:“在中國,初進社交界的年輕女子正形成一個很大的群體。這絕對是個很好的市場,現在有很多‘新貴’。”
對於那些幾乎什麼都有的新貴們,何女士給她們提供有關如何擦嘴又不弄髒餐巾、如何剝橙子而手指不會觸碰到它以及使用牛排刀叉如何避免扎到同桌就餐者的課程。她傳授禮儀的真正含義:謙恭與體諒,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別人之下。
她開設的為期3個月的女主人禮儀課程(已婚女性)收費10萬元人民幣;淑媛禮儀課程(限16歲以上未婚女性)收費8萬元。當被問到為何價格比較高昂,何佩蓉展示了她教課所使用的道具,全部是來自於法國,德國的餐具與家具,這些都是為皇家及貴族定製的,她的課成本很高,上過課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價格很值得,因為他們用了最好的東西來學習。
一位參加者指出,只要再加一倍的錢,就可以讀個工商管理碩士了。不過,買個“愛馬仕”的手包——中國新貴的標誌——可能要花好幾倍的錢。
報導說,參加者中很多人大學畢業,在金融或媒體行業高就,或曾在國外生活多年。不過她們都覺得自己在西方禮儀方面有很多需要學習。
對何女士來說,這不只是要分清叉子與筷子:她想要在禮儀方面掀起一場真正的文化革命。她說,禮儀真正的含義是“展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照”。
何女士說,她的最佳顧客群可能是出國機會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經理。“她們渴望了解如何與外國人打交道,她們希望學習一套成熟的跨文化禮儀規則”。報導認為,何女士提供的跨文化培訓在中國是個紅火的行業,向資質不同的置業公司、語言學校和個人提供東西方經商或社交溝通課程。
國內報導
“如果我們是在吃東西,吃完了,示意服務員來收拾,刀叉就併攏。如果只是中間休息,喝個水或者上個衛生間,刀叉就分開。”
北京三里屯一家豪華酒店的咖啡吧里,何佩蓉將手中的刀叉一會兒併攏,一會兒叉開成60度,展示了一番西式的餐桌禮儀。
咖啡吧里,許多外國人正在用早餐,滿是刀叉碰撞的聲音。何佩蓉將餐刀拿起來,刀鋒向外,繼續說,“這么放下去是不對的,你看,刀的這一面這么鋒利,怎么能對著你的鄰座呢?”她有著一雙彎眉,這時笑起來,臉頰舒展,頗為優雅,“我有許多外國朋友,他們也不知道。”
在何佩蓉的禮儀課程中,這樣一日的西式餐桌禮儀培訓,收費是一萬元人民幣。
西式禮儀課
27歲的何佩蓉是香港人,14歲就去了美國念寄宿制中學,大學主修的是英國文學,她還有著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學位。
《紐約時報》的記者說她有著地道的英式口音,她說,“我的父親口音就是英式的”。她一共會5門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德語、粵語,以及中文”。(講課均使用中文)
哈佛畢業後,何佩蓉報名參加了瑞士一家傳統的淑女學校,這所學校以培養貴婦人而聞名,學生包括英國的黛安娜王妃。
在6個星期的課程中,何佩蓉每天從早上7點學習到晚上7點,內容包括西式餐桌禮儀,著裝禮儀,西式插花,舉辦宴會、招待客人等女主人課程,她是其中最好的學生,所有課程要么是滿分,要么是九十多。
如今,好學生何佩蓉在北京開辦了瑞雅禮儀培訓,當起了老師,要辦一所北京版的淑女訓練所。
在金融時報的報導中,面對一群梳著精緻髮型、盛裝打扮的年輕女性,何佩蓉教導她們,擦嘴時如何不弄髒餐巾,在手指不接觸橙子的情況下如何剝開果皮,在使用刀叉時如何避免扎傷他人,以及如何區分雪利酒杯和香檳酒杯,儘管有些人並不懂得什麼是雪利酒。而在另一篇報導中,《紐約時報》的記者則親身體驗了一次禮儀課,學習如何優雅地吃意大利麵,用勺喝湯,並像真正的淑女一樣在走路時保持端莊的體態,即使身為外國人,她發現要達到何佩蓉的要求也並不容易。
“要培養你對禮儀的反應,近乎條件反射。”何佩蓉有著雄心勃勃的培訓計畫,她開辦了4種培訓課程,“個入門課程兩整天,兩萬塊錢,具體就是餐桌禮儀。有單月的課程,四整天,具體的是著裝和餐桌禮儀,這個是三萬八。最多人有興趣的是3個月的課程,我分成淑媛和女主人課,淑媛課程是十整天,女主人課是12天,淑媛是8萬,女主人是10萬。”淑媛指年滿16歲的未婚女性,女主人顧名思義已嫁為人婦。
這不是一個普通中國人能承受的價格。
“現在中國快速發展,要跟國際接軌,中國人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和國際接觸。”因而,何佩蓉將自己的客戶鎖定在那些有條件也有能力與國際接軌的中國人身上。
社會是個人的放大
何佩蓉開辦瑞雅禮儀,大概恰逢其時。
據《胡潤2012年財富報告》,中國內地千萬富豪多達102萬,億萬富豪達63500人。報告稱,這是中國內地千萬富豪人數首次突破百萬,每1300人中就有一人是千萬富翁。其中,北京成為中國內地富豪最多的城市,千萬富豪總數達到179000人,比2011年增加9000人,億萬富豪10500人,比2011年增加500人。在積聚富豪的能力上,北京已成為全球第八大城市。
不斷壯大的富裕階層,是中國的新貴族。他們和國際接軌的方式,包括旅遊、過西式生活、海外投資乃至移民。2011年中國招商銀行和貝恩諮詢聯合發布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有50萬人海外投資超過千萬,投資移民意願強烈,受訪的億萬富翁中,約27%已完成了投資移民。
為中國的新貴提供所需要的禮儀知識,在何佩蓉看來,既是商機,也是她的一種責任,“中國的有錢人有著西式禮儀方面的需求,他們希望能學習。”而且,她覺得這也能幫助改善他們在國外缺乏禮貌的名聲。
參加禮儀培訓的人中,有一類是職場女強人,在公司擔任高級職位,由於經常出國,為了商務往來,希望能學會西式禮儀。
“我有一個最好的學生,在一家國企當律師,她上課很認真,每次都問很多問題。我還有一個學生,也是很想學,她之前去美國,對方公司安排了早餐會,她什麼都不懂,之後就想過來學禮儀。”
“老師也想教願意學的學生,”何佩蓉說,“柏拉圖講,社會是個人的放大,我看到我的這些客戶,她們真的很想知道怎么跟老外接觸,真的很想學這些禮儀。”
何佩蓉並不諱言她的禮儀培訓也在培養“男人背後的女人”,“西方的禮儀學校也是貴族的女兒去,然後嫁入豪門,門當戶對。她們在家做家庭主婦,支持她們的丈夫成功。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中國的男人也不例外。”
她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如今,中國的成功男士很難找到一個合格的伴侶。許多中國女孩需要禮儀的培訓。”
以淑媛禮儀課為例,年輕女性應了解各國文化,學習問候禮儀,互相介紹及交換名片,了解著裝風格搭配、餐桌禮儀、晚宴及娛樂禮儀、談話話題及禁忌、禮物送贈及驚喜製造。插花及餐桌裝飾。
何佩蓉說,哪個女人不想做好妻子呢?
但在西方,禮儀學校卻在逐漸沒落。何佩蓉引以為傲的瑞士淑女學校,就是當地碩果僅存的惟一一所。沒落的原因,是女權主義的興起,年輕女性從家庭走入職場,使得淑女學校逐漸式微。
但在何佩蓉看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女性不需要學習西式禮儀,她告訴《金融時報》的記者,“歐洲人在家就能學習禮儀,而中國人則不得不努力去掌握。”
事實上,這些禮儀學校的未來,正掌握在包括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富豪手中。與何佩蓉同時在瑞士學習成為淑女的,只有兩個歐洲人,其餘要么來自海灣油國要么來自亞非拉世界。在何佩蓉的同學裡,有阿拉伯公主,印度千金,奈及利亞姑娘。
兩個中國
開辦瑞雅禮儀前,何佩蓉曾在北京待過一年。那一年她是以志願者身份留在北京,為一家非營利組織幫忙。何佩蓉的工作是籌款,身為名媛,她在紐約、香港和北京都有著廣泛的人脈,通過組織社交活動,她很快就成了為該組織籌款最多的人。
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是為中國貧困地區的農民發放小額貸款,每一筆無息貸款是400美元,折合成人民幣2500餘元。
“農民們要申請,申請用貸款做什麼,種地,養豬,他們還養些小兔子。”
為追蹤貸款使用情況,她曾前往四川儀隴的山區,在那裡,她看到過另一個中國。
農民們用貸款養豬,希望豬長膘,但豬養得太大了也有煩惱,農民向她抱怨,山路不通車,幾十里路,沒法把豬趕到市場。
在一戶農民家裡,何佩蓉碰到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女孩的父親有肺病,不能勞動,她的母親離他們而去,在一間土房內,她只能和生病的父親相依為命。
何佩蓉問那個女孩,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女孩嘩地一下哭出聲來。
“對於她,這是一個奢侈的問題。”何佩蓉有些難過。
面對這兩個中國,她心裡也會矛盾,如今,非營利組織早已解散,她則開辦了瑞雅禮儀培訓,她能想到的是,以後在她的學生中舉辦一些慈善活動。在她看來,她的學生,代表著能真正影響到中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