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貫眾

低頭貫眾

低頭貫眾植(學名: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 (Christ) Cop.)是鱗毛蕨科、貫眾屬植物。植株高12-28厘米。根莖直立,密被披針形棕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8厘米,基部直徑1-2毫米,禾稈色有時下部帶紫色,腹面有淺縱溝;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4厘米,寬2-3厘米,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0-26對,互生。葉為堅革質,兩面禿淨;葉軸腹面有淺縱溝,背面密生披針形邊緣有齒的棕色鱗片。孢子囊群位於中脈兩側各成一行;囊群蓋圓形,盾狀,邊緣有不規則的齒缺。孢子為棕褐色,二面體型,赤道面觀腎形,極面觀橢圓形,具脊狀突起褶皺的周壁。

僅分布於中國湖南(桑植)、四川(峨眉)、重慶、廣西(龍津)、貴州(安順、清鎮、貴陽、貴定、丹寨、德江、道真)。生長於海拔1000-1600米的林下岩縫內。

低頭貫眾為喜鈣蕨類,可作為石灰岩環境指示植物。由於其形態奇特優美,可作為觀賞蕨類。根狀莖入藥。味苦,性涼。歸肺、大腸經。清熱解毒,驅蟲。主治流行性感冒,瘡癰腫毒,蟲蛇咬傷,蟲病。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頭貫眾
  • 拉丁學名:Cyrtomium nephrolepioides (Christ) Cop.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亞綱薄囊蕨亞綱
  • 真蕨目
  • 鱗毛蕨科
  • 貫眾屬
  • :低頭貫眾
  • 命名者及年代:(Christ) Cop.,1929
  •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植株高12-28厘米。根莖直立,密被披針形棕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8厘米,基部直徑1-2毫米,禾稈色有時下部帶紫色,腹面有淺縱溝,密被卵形及披針形棕色鱗片,鱗片邊緣有流蘇狀的齒;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4厘米,寬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變狹,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0-26對,互生,平伸或略斜向下,有柄,密接,卵形,中部的長1-2厘米,寬0.6-1.2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心形有時為偏斜的心形,邊緣全緣常略反卷;具羽狀脈,中脈兩面下凹,側脈聯結,不明顯;頂生羽片卵形,有時下部具1或2裂片,長1.5-2.5厘米,寬0.8-1厘米。葉為堅革質,兩面禿淨;葉軸腹面有淺縱溝,背面密生披針形邊緣有齒的棕色鱗片。孢子囊群位於中脈兩側各成一行;囊群蓋圓形,盾狀,邊緣有不規則的齒缺。孢子為棕褐色,二面體型,赤道面觀腎形,極面觀橢圓形,具脊狀突起褶皺的周壁,大小為42微米×58微米。

近種區別

低頭貫眾近似厚葉貫眾Cyrtomium pachyphyllum (Rosenst.) C. Chr.),但厚葉貫眾側生羽片較少,通常不超過6對,先端短尖;在中國貴州分布於安順和平塘。

產地生境

僅分布於中國湖南(桑植)、四川(峨眉)、重慶、廣西(龍津)、貴州(安順、清鎮、貴陽、貴定、丹寨、德江、道真)。生長於海拔1000-1600米的林下岩縫內,在貴州中部岩溶地區的次生常綠、落葉混交林或灌叢下並不罕見,往往生於石隙間,也可土生。喜生於海拔1400米左右的林下、石灰岩石隙,酸性山地從不見生長;常見於華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林或中國旌節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 )、欏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 et Wils.)等形成的次生灌叢下。
低頭貫眾低頭貫眾

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
播種3周后孢子開始萌發,萌發較晚,筆者認為這可能與適應石灰岩生境相關。孢子先吸脹,形狀由腎形變成橢圓形,通常從凹處裂縫,為單裂縫。第一原葉體細胞葉綠體增多,從裂縫生出,不出現假根,有的則發育至絲狀體或片狀體均未出現假根,這些現象在系統學上可能有著重要分類價值。有的絲狀體第一原葉體細胞變長,長超過橫徑1倍以上才長出很短的假根,與原葉體細胞垂直,這種孢子萌發表現為書帶蕨型(Vittaria-type)。
  • 絲狀體
播種1個月後發育進入絲狀體階段。原葉體細胞變長,葉綠體集中在前端,細胞橫分裂形成3-9個細胞單列的絲狀。絲狀體上僅有少數1-3個細胞具單條假根,內含葉綠體。絲狀體偶爾出現二叉分枝。
  • 片狀體
播種約1個半月後發育進入片狀體階段。在絲狀體前端原葉體細胞行縱裂,出現兩列細胞便開始進入片狀體發育,在一側的原葉體細胞出現毛狀體,另一側的細胞繼續分裂,隨著細胞不斷分裂,在片狀體上邊緣出現數量較多毛狀體,同時形成的略偏斜廣板狀的片狀體,毛狀體呈乳狀狀,具葉綠體。片狀體寬可達10個細胞,片狀體腹面假根數量隨片狀增大而增多,不分叉但前端有膨大。
  • 原葉體
播種約2個月後發育進入幼原葉體階段,在片狀體前端出現一倒楔形分生細胞,隨著此細胞不斷分裂,凹口逐漸內陷,隨後凹陷逐漸內凹突出,配子體的層數增多,從二維向三維發育,標誌從片狀體進入原葉體階段。原葉體逐漸變大增厚,成熟原葉體為對稱心形。播種約3個月後才出現性器官,標誌原葉體發育成熟。原葉體的生長點細胞排列緊密,沿邊緣相距幾個細胞就出現一毛狀體,營養細胞的葉綠體數量多而密集,葉綠體呈球形等。原葉體發育表現為叉蕨型(Asplenium-type)。
  • 毛狀體
低頭貫眾配子體上的毛狀體始見於片狀體階段初期,分布在邊緣。原葉體階段在邊緣和背腹面均有分布。毛狀體乳頭狀,基部寬21微米,中部寬12微米,頂部寬19微米,高53微米。毛狀體前期葉綠體較多,分布於基部和中部。成熟老化的毛狀體無葉綠體,頂部增厚變黑,具分泌物。
  • 假根
低頭貫眾配子體上的假根始出現較晚,孢子萌發並不出現,有的發育至絲狀體或片狀體時均未出現,這種現象可能具有重要的分類學意義。最早出現的在絲狀體階段,短而具葉綠體。片狀體假根數量增多,但均較短且不分叉。成熟原葉體上的假根數量多,分布於原葉體腹面和邊緣,邊緣的較長,中央的較短,徑粗平均21微米,有分叉,假根尖通常膨大,其中部分膨大處還看到葉綠體。
  • 性器官
播種約3個月才出現性器官,雌雄生殖器同株,發育不同步。精子器早於頸卵器出現和成熟約5天。精子器分布於原葉體腹面的假根叢中及其邊緣,頂面觀為橢圓形,大小50微米×56微米,裂孔多邊形,大小13微米×22微米;側面觀基部一柄細胞,高28微米,頂部3個細胞構成;成熟精子為帶形螺旋狀近3圈,多鞭毛,大小7微米×16微米。頸卵器分布於原葉體腹面近生長點的中肋上,緊挨精子器,其頂面觀為銅錢狀,直徑為47微米,孔徑29微米。側面觀為喇叭狀,頸溝部有6層細胞,高121微米,彎曲,成熟時四縱列分開,成熟未受精的頸卵器腹部變深褐。
  • 胚的發育
播種17周之後,觀察到頸卵器腹部逐步膨大,並分化出明顯的胚。胚剛分化的孢子體幼葉拳曲狀,被多細胞鱗片和鱗毛,從頸部伸出,胚根從腹部破壁生出伸長。每一原葉體上僅有一頸卵器發育,出現一個幼孢子體。

主要價值

低頭貫眾為喜鈣蕨類,可作為石灰岩環境指示植物。由於其形態奇特優美,可作為觀賞蕨類。根狀莖入藥。味苦,性涼。歸肺、大腸經。清熱解毒,驅蟲。主治流行性感冒,瘡癰腫毒,蟲蛇咬傷,蟲病。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已被中國貴州省列為保護植物,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出的第二批保護植物名錄中, 將其列為Ⅱ級保護植物。

種群現狀

在中國貴州山區的村塞前後常有“風水山”,山上林木鬱鬱蔥蔥,林下常可見到低頭貫眾。當地農民對保護風水山有著良好的傳統,因此這種植物尚不致受害,無需採取特殊保護措施,但作為觀賞資源,園林部門仍宜栽培試驗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