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弗洛什

伽弗洛什

伽弗洛什,法國名著《悲慘世界》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伽弗洛什
  • 外文名:Gavroche
  • 國籍法國
人物經歷,角色關係,

人物經歷

伽弗洛什是客棧老闆德納第夫婦的親生兒子,住在蒙菲郿的鄉下。後來客棧破產,跟隨家人來到巴黎。德納第夫婦“重女輕男”,喜歡閨女,對男孩子極不待見。只管生不管養,任其自玩自耍,自生自滅,丟了就丟了,流浪就流浪吧。這與中國人的親子觀念完全相反,也是伽弗洛什到巴黎後流浪街頭的原因。
他第一次出現時,是在一家理髮店門前,準備趁理髮師不注意,順走一塊香皂,賣出換一條麵包。在這裡他遇到了兩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大的7歲,小的5歲。這倆孩子進入理髮店,本欲打聽“母親”所在地,卻被理髮師轟出門外。
看著兩個無助的孩子,得知二人沒有地方睡覺,他自告奮勇站出來,像個大哥一樣,當即友好地帶著兩個小孩去他的住處。路上,瞧見路邊大門洞下一個13、4歲的女叫花子,衣衫襤褸,渾身凍僵,他口無遮攔,“恐怕連條褲衩都沒得穿”,說著將自己的羊毛圍巾解下來,送給了小女孩。
一路上,他嘴都沒閒著,他看到什麼就評論什麼,甚至對行人使壞,隨心所欲,張口就來。他罵理髮師是個老鯖魚,是一條蛇,沒長人心,缺乏同情心。
一個姑娘看到三人魚貫而行的滑稽樣子,忍不住格格大笑,他立即反擊,稱對方為公共馬車姐兒。遇到一個拖著掃把的看門老太婆,如騎馬一般,他即調侃對方,“這是要騎馬出門嗎!”
行走中,雨不停地下,他不無頑皮行為。一腳踏下去,故意將泥水濺到一個過路人的亮皮靴上。對方怒斥其為小壞蛋,他不甘示弱地藐視對方。
因窮困不已,自己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了,路過一家麵包房,卻問兩個小孩吃晚飯沒有。他搜遍了自己可憐的衣兜,摸出一枚硬幣(面值一蘇),買了一個麵包,切成三份,並分給兩個孩子每人一份。
麵包師看著這三個熊孩子的模樣,理所當然地拿了一塊廉價的黑麵包。可是伽弗洛什以自己請客,不能掉面子跌份為由,堅持換成了白麵包。他把最大的一份給了7歲的大孩子,中間的給了5歲的孩子,最小的一塊留給了自己。
已然在流浪中,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卻還散發著滿滿的熱量和愛心,接濟比他更需要的孩子,良心尚未泯滅。
在巴士底廣場有一個廢棄的拿破崙時代巨型大象雕塑。那大象肚子裡空間較大,他把那裡規劃成自己的家。
吃完了麵包,他像父母一樣帶著2個孩子回家。偶遇化了裝的社會大哥蒙巴納斯,貧嘴馬上開涮,“你披了一身麻醬紫色的皮,又像大夫一樣戴著藍眼鏡,老實說,真夠派頭呀!”
這個熱心腸總不拒絕幫助別人,有求必應,不來虛的。就像一些熱情的北京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有事您吱聲”,這事包哥身上了,並留下自己的住址。
他這樣介紹自己的住址,“我住在一、二樓中間的夾層,沒有門房,你找伽弗洛什麼先生就行!”呵呵,一個大象雕塑肚子裡的家,他硬是給整出了紳士的家一樣的感覺,只是沒有門房。一本正經地稱呼自己為先生,看到他一本正經講出的這句話,我都要笑了,調侃別人,也不忘調侃自己。
兩個小孩看著黑暗中矗立的巨型大象雕塑,遲疑著不敢鑽進去,他貼心地搭上一架梯子,但他自己根本不用。他抱著大象腿,跟上樹一樣,噌噌噌竄上去,從入口進去,轉回身來,友好地鼓勵梯子下遲疑磨蹭的兩個孩子。
大孩子上去了,小的還是不敢上。他又抱著大象腿溜下來,攔腰抱著那個小點的孩子,前拉後推,像個小父親對待自己的小兒子一樣親切。
屋內老鼠扎堆,吱吱亂叫,兩個小孩猶如進入黑咕隆冬的墳墓,恐懼而不安。為了安撫兩個孩子,他找出自己摳索節省的火繩點著,照亮兩個孩子膽怯的心。還不忘嘲弄一句自己的小氣:“我不允許自己每月照亮的花費超過一蘇”。儼然一副精打細算過日子的老手。
雨夜中,一道閃電透進來,他想像力無比豐富,立即接口道:“既然仁慈的上帝點亮了他的蠟燭,我這支就可以吹滅了。”像個詩人一樣,在最恰當的時機體面地吹熄了自己的燭光。
睡覺時,他安置兩個小孩處在草蓆上,並為他們蓋好毯子,“把毯子一直拉到他們耳邊”。人小鬼大,多溫暖啊!
社會大哥蒙巴納斯後來果然親自登門,找他幫忙。他二話不說,跟著就去了。到了地方,對方提醒他注意危險之類的,他若無其事,跟沒有聽見一樣,到了就開乾,完事後又跟沒有發生什麼一樣,不求感謝,逕自回去了。
最底層的流浪生活,錘鍊得他“足智多謀又無所畏懼”,“像老江湖那樣滿臉怪相,又總掛著極天真極可愛的笑容”。
他過早地成熟了,難得的是並沒有喪失對自己同類的友愛和善良。他也沒有繼承自己老爹老媽德納第夫妻的貪婪和忘恩負義。
他當時並不知道,他無意中收留的兩個流浪兒,是他的兩個親兄弟,如他一樣,被他的父母無所謂地送給了別人。

角色關係

關係
角色名稱
姐弟
阿茲瑪
父子
德納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