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納

德國外科醫生,心臟移植術專家,1967年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伯德納
  • 國籍:德國
  • 臨床職稱:外科醫生
  • 擅長:心臟移植手術
基本概述,伯德納的換心術,

基本概述

原民主德國影片 《冷酷的心》中,善良的彼德為了擺脫窮困,把自己的心臟賣給了魔王—— “荷蘭鬼”。在森林魔窟中,魔王剖開彼德的胸膛,用石心換了他的血肉之心。從此彼德懷著石心,開始了他冷酷無情,損人利己的生活。這只是一則神話故事,但它不禁讓人聯想一個問題;人的心臟能夠替換嗎?

伯德納的換心術

心臟對人的重要性,宛如引擎對汽車一樣。汽車的引擎損壞後,只要換上新的,它就能繼續奔跑。人的心臟損壞後,能不能把它更換一隻呢?是不是能用別人獻出的健康心臟,替換掉被損壞而不能繼續工作的心臟呢?
1905年,醫學家卡洛爾首先在高級哺乳動物中作了試驗;他將一條狗的心臟取出,接種到另一條狗的頸部皮下大血管上。這隻移植的心臟,居然搏動了2 個多小時。它說明哺乳動物的心臟離體移植是有可能的。
到本世紀30 年代,由於心臟病折磨而倒下的病人日漸增多,人們對換心術的研究更予重視。1933年,有位名叫海曼的學者,重新作了狗與狗之間心臟移植的實驗,仍然像卡洛爾做的那樣,將移植心臟縫接在狗的頸部大血管上。這次手術後心臟跳動時間明顯地延長。竟達到8 天,醫生們為此欣喜若狂。
緊接著,有位名叫德米霍夫的學者,作了另一模式的換心實驗,不是將移植心臟縫接在頸部大血管。他先將一隻狗的心臟切下,立即縫接到另一隻狗的胸腔毫不費力地跳動著,有規律地輸送著血液。到此,人們確信移植的心臟血管上,然後又阻斷狗自己心臟的跳動,使它體內的血液跳動循環任務一下子轉移給移植心臟。只見那隻移植心臟是完全能發揮它的功能。這一成功是一個轉折,因為利用移植心臟完全替代了原先自己心臟的工作,更大地激勵醫學家們的信念。
1958年,戈德伯格醫生等用狗做實驗,施行了一次真正的原位心臟移植術。也就是先將一隻狗的心臟切下,立即縫到另一隻已經預先切除掉心臟,依靠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在維持生命的狗的體內,所有的血管都按原來模樣一一吻合接通,然後停止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這隻接受全心原位移植的狗存活了整整 117分鐘。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它告訴人們,完整地換一個心臟,照樣能跳動一些時間。
1964年 1 月 23 日,又一次轟動醫學界的創舉開始了。美國有名的心臟外科專家哈代,首次將換心術用於人類。他從體重 150磅的黑猩猩胸內取得心臟,為一例患高血壓心臟病瀕於死亡的老人做了換心手術。移植一完成,這個黑猩猩的心臟在老人身上立即有規律地跳動。但是遺憾的是,只經歷了一個半小時,心跳停止了。後來才知道,這是由於黑猩猩與人是兩個不同的種族,生物學上屬於異種,彼此的組織細胞不能相容,於是在人體上急劇地發生了排斥黑猩猩心臟的 “排異反應”,所以這個心臟無法再發揮作用。這例手術雖然未能獲得成功,可是它堅定了人們在人與人同種之間進行換心術的信心,也揭開了拯救處於死亡邊緣患者的換心序幕。
在眾多動物實驗的基礎上。醫學家們對人類的心臟移植躍躍欲試。1967年12月3 日,在南非開普敦市,伯德納醫生給一位久治不愈的心臟病患者施行了換心術,供心者是一位因車禍發生顱腦損傷死亡的年輕人。在車禍發生後不久,伯德納醫生及助手們迅速地取下了心臟,並且用低生理鹽水灌注,暫時保存下來。另一邊呢?寧靜的手術室里那位54 歲的病人早已躺在手術台上。經過低溫麻醉,打開胸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模擬人體心臟搏動開始了工作。伯德納醫生將病變的心臟切除,隨後切斷肺動脈和主動脈。隨即將那個年輕人的心臟從冰凍鹽水中取出,放到病人原先那個心臟的部位。心包腔里灌注冰鹽水,使供心保持低溫,先將供心左心房與受心殘留的左心房後壁吻合,再吻合供心與受心殘留的房間隔,接著吻合右心房。等到左、右心房都吻合,再依次吻合主動脈與肺動脈,移植手術完成。
“供者心臟移植上去了,不知道會不會跳動?”伯德納醫生喃喃自語。
伯德納醫生再一遍仔細檢查所有吻合口是否漏血,在確認無誤後,他用手輕輕地開始地按摩這隻心臟,也停止繼續朝心包腔里灌注冰鹽水,使心肌溫度逐步升高。只見心臟肌肉開始有些顫動,但還不是跳動,伯德的醫生果斷地採用電擊器方式幫助心臟跳動。
“跳動了!”見到這隻移植心臟由慢到快,最後進入有規則跳動後,手術室里雀躍歡呼。在心臟剛跳動後一段時間裡,仍然保持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以後在藥物幫助維持足夠血壓的前提下,伯德納醫生停止了體外循環。至此,這個移植心臟真正獨立地工作了。
手術後,第 12天,病人已經能起床活動。
可惜,手術後第 13天時,由於連續幾天嚴重肺炎,奪走了這個病人脆弱的生命。至死,這個移植心臟功能良好。心臟移植終於成功了,它是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個創舉。
1968年 1月2 日,也就是伯納德醫生完成第一例心臟移植創舉後的一個月,他又施行了世界上第2例心臟移植。這是一個患有嚴重冠心病,心臟極度衰竭,呼吸艱難,全身浮腫與臉色青紫的老年患者。伯德納醫生又找來一顆因車禍死亡的年輕人的心臟為他作了成功的移植術。吸取了第一例發生肺炎的教訓,這次術後格外地加強護理和藥物治療,移植心臟發揮著良好的功能,僅僅在手術後第3 天,病人手術前的那一系列嚴重症狀都銷聲匿跡了,不久便可起床活動,術後第74 天回家。該病人生存了2 年多。
從此,心臟移植術像雨後春筍,在世界各地相繼開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斯坦福的一批胸外科醫生,後來居上,在以後幾年裡連續施行了 100多例心臟移植,而且將近有一半人活著。其中有位名叫維特里亞的48 歲男子,於1968年 11月做了換心術後不但能參加各種體育運動,而且身體出奇地健康。1978年 11月,在他術後第10個年頭,在馬賽城舉辦了他的心臟移植成功10周年慶祝活動,成為醫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我國於 1978年4 月在上海瑞金醫院也成功地為一位38 歲的男病人移植了他人的心臟,生存108天。
在心臟移植的征途上,醫學家們還在不斷地攀登高峰,換心術最大的問題在於 “排異反應”,以及由於防止“排異反應”套用藥物所帶來的各種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